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词的特点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词的特点1。每首词都有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曲调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音韵运用的格式;2。每一句字数不等;3。对句中的每个字的字声平仄有严格的要求;4。必须按词调的规定押韵;5。一般分为上下阕。
词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和秦少游豪放派:苏轼和辛弃疾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
词语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的丰功伟绩带来的积极意义上的影响,即所谓流风余韵。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北顾:回头向北望。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词章结构(一)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第一层“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两句包含了作者“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心情,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第二层“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表达自己对北伐战争的向往,表明自己有军事主张:南宋应该像当年的刘裕一样,北伐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北伐军队要精锐强大。
译文:(上片)大江东流,山峦依旧,无处可寻英雄孙仲谋。(以怀古起句)歌舞楼台连同那无数英雄业绩,都被雨打风吹走。(英雄及其业绩一去不复返)斜阳照着树木草丛和普通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住过一些年头。(提及北伐有名将领)遥想当年,刘裕的北伐队伍兵强马壮,气吞万里如猛虎怒吼。(刘裕北伐的气势)
词章结构(二)下片:用刘帝、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第一层“元嘉草草……仓皇北顾”,“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
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问题
第二层“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归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
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问题
第三层最后三句,抒发未能施展才能的感慨。
以廉颇事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权奸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问题
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如何?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末了廉颇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问题
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这首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猝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的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词人把怀古、写景、叙史、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词人运用纯熟的语言技巧和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借古讽今,多层对比,运用典故,十分恰当,虽说上下几百年,牵涉人物五六个,但却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不仅处理得贴切有序,而且大都与京口北伐有关,“元嘉草草”更是典中套典,独具匠心。
译文(下片)宋文帝轻率出师,希望北伐成功,在狼居胥山上祭天,结果只落得兵损将折,仓皇败走。(历史的教训)我南归已有四十三年,向北眺望时,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区扬州。过去的事情不堪回首,而今佛狸祠下,神鸦社鼓响起一片,看不见北伐备战的景象。(几十年已过,仍不准备收复失地)靠谁来问我:你已经像廉颇那样老了,是否饮食不减,还能将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重任挑在肩头?(壮心不已)
作业辛弃疾写词喜用典,本词用了几个典故?用典与不用典各有什么好处?背诵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