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演变-精品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言的演变-精品教案

ID:1049816

大小:2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4-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房山高中生态循环课堂教案高一语文第1周第01总编号:01主备人:杨孝茜语言的演变一、教学目标1.理解语言在历史长河中既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也有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2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概况和一般规律,更好地学习祖国语言。3.学习本文运用典型实例展示概况,分类、比较揭示发展变化规律的说明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2、难点: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学方法一、预习提示1)解题、简介课文与作者吕叔湘(1904—),江苏丹阳人。我国当代着名语言学家。主要着作有《中国文法要略》、《文言虚字》、《汉语语法论文集》等。《语言的演变》选自《语文常谈》,原题是《古今言殊》,包括“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和“从文言到白话”等四个部分。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并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改为序数词。原题也改成现在的题目。学生预习二、整体感知(一)通读全文,请说说课文第一、二、三部分的内容和相互关系是什么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说明其作用答案要求:第一部分是说明语言演变的概貌,第二、三部分是从语汇、语法、语音三个局部进行具体说明,表现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概貌到具体,条理特别清晰。首句“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即课文的中心句,体现了课文的基本观点,统摄着全篇。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三、课文研习(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一部分举了《战国策》里的《邹忌讽齐全纳谏》作为例子,是因为:①这段文字大家都很______;②这段文字中,大多数的字现在还用,可是,仔细一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这个例子很典型。2.阅读课文筛选信息 在第二、三部分分类说明前,作者先举出这个实例,这样说明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熟悉②跟现代汉语的差别就有这么大2.能具体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及汉语的演变,给人以概括的认识。(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并讨论:1.第二部分有11段,说明语汇的古今变化。作者采用分类、举例、古今比较说明的方法,写得层次清晰、内容周详。分析这部分分类说明的层次。提示:请同学们注意阅读时要抓住每一层次的中心句。答案要点:1、语汇的消长2.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引起新词出现3.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词义的变化a.词义的变化与生活不一定有多大关系b.词义缩小c.词义转移d.词义弱化事物改变名称1.词语的替换a.单音词变多音词b.一个单音词换了另一个单音词2.由于忌讳引起词的变换2.“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方面”,为什么课文先从语汇说起答案要点:这是因为,比较起来,语汇的变化比语音、语法更快。这说明文章选择重点也体现着语言演变的特点。3.说明语汇的消失,课文为什么以《诗经·鲁颂》中“马”为例作用何在答案要点:在农业社会中,马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耕作和交通的重要工具,人们为了便于交流信息,给各种各样的马起了专名。(三)默读第三部分:语法和语音的变化。摘出内容要点是什么答案要点:语法的变化小,只表现在语序;语音的变化大,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四)总结分析:本文是怎样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请举出实例回答。提示:要对文章三个部分的理解加以总结,可拟出要点,并联系说明文知识。答案要点:由于语言的演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现象,因而文章综合运用了分类、举例、比较、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以说明其特征。从分类说明看,它逐层分类:先分大类,即语汇、语法、语音的变化;后分小类,如语汇的变化,又分语汇的消失、出现、渗入和词义的变化;而词义的变化再分细类,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变,词义弱化……这样分类说明,不仅说明了语汇变化的社会原因和内部原因,显示了语言演变的梗概,而且有区别地说明了事物的具体特征,更易于为读者所理解。梳理各个部分的中心句,理解文章的说明层次。掌握文中的说明方法并总结。 从举例说明看,包括三种类型:其一是假设举例,如第一部分假设孔子与颜回、子路谈话,朱熹闯进去完全听不懂,就从语音具有时代特征来说明语言的演变,既明确,又有趣。其二是典型举例,如文章第一部分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很大,举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例,由于富于代表性,容量极大,因而说明问题非常充分。又如说明语汇的变化,举《诗经·鲁颂》一诗为例,非常典型地说明了“有些字眼儿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的语言现象。其三是列举,如用形声法说明汉字无论声母、韵母、声调都已有很大变化时,就列举了“江”“潘”“泣”“提”“通”“路”等一连串例子,非常明确。从比较说明看,本文各部分都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因为文章说明语言的演变,必须用古与今作比较,无论语汇、语法、语音,都需如此,不言而喻。从引用说明看,本文主要是引用资料,借以说明语言演变的情况,如以“涕”为例,说明词义的转移,就引用了《庄子》、王褒的《憧约》;说明“信”与“书”古今歧义,就引用了《世说新语》中一句话:“俄而谢玄淮上信至,(谢安)看书竟,默然无言”……这些引用极富于针对性。由于根据充分,因而说明有力。(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浚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 ——《战国策·秦策三》 A文中除人名、地名外,古今意义一致的字有。 B.意义未变,现在不能单用的有。 C.意义未变,但使用上受到很大限制的有。 D.文中所用的意义现在已经不用的有。 E.橐载的意思是(1)A.出、行、伏B.载、昼、饵、乞、食、兴C.而、于、为D.卒、至于、霸E.用口袋装 六、布置预习发放下一节课学案,并提出预习要求七、教学反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