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出版社(必修三)畅言教育《语言的演变》山西省太谷县第二中学校韩晶老师◆教材分析《语言的演变》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被安排在苏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一专题“语言,存在的家园”中的第一板块“汉字的王国”中。说明文的一般常识,初中已经讲授,而有关语言知识的说明文,有了专论论文的味道。此文的教学模式是“文本研习”,就是要研习出此文所介绍的有关语言的一些知识,从而了解语言的变化,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过程与方法目标】1、明确学习要求,朗读课文,筛选整合信息;2、合作探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筛选各段要点,概括文章主题;3、点拨,针对课文难点,教师酌情给予指导。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必修三)畅言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汉语的热爱;2、培养学生注重研习,探索知识奥秘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迁移运用,解释古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2、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教学难点】◆课前准备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吕叔湘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常听说,高考卷中出现的似曾相识的作文,被评卷教师说成是由考生“克隆”出来的;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也往往被人们戏称为是如何如何“克隆”的。由此可见,“克隆”这个新词已不单指无性繁殖了,它的使用范围在扩大,它的涵义在发生变化。对于这种现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如是说:“世界上万事万物却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简介作者、作品: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2、文章的出处。《语言的演变》选自《语文常谈》,全书共八篇,包括:(1)语言和文字,(2)声、韵、调,(3)形、音、义,(4)字、词、句,(5)意内言外,(6)古今言殊,(7)四方谈异,(8)文字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必修三)畅言教育改革。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原题为“古今言殊”,含四个标题: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本时,删去了最后一节,并将前面三个小标题换为序数词一、二、三,题目也由作者改为“语言的演变”。3、解题。本文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关于语言的名言名句:①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英国作家塞·约翰逊②语言是生活的化身。——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③语言是思想的图像和反映。——英国生物化学家马·霍普金斯④语言是赐于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法国作家莫里哀⑤ 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公众事物。——18世纪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休姆⑥语言既可以掩饰思想,也可以暴露思想。——罗马共和国散文作家加图⑦文化,是语言的条件,同时也是它的产物。——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⑧语言是科学的唯一工具,词汇只是思想的符号。——英国作家塞·约翰逊⑨向生活和习俗里去找真正的范本,并且从那里吸收忠于生活的语言。——古罗马诗人贺拉斯⑩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思想家蒙田4、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思考并分析:(1)“语言也在变”有哪些变化?《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段文言里与现代汉语“意义有所不同”:根据划出的词看,一些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不能单用。以“之”字为例子,结合课文说明“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还有一些词所用的某些意义现代已经不用,而别的意义却还在使用。《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段文言里与现代汉语“用法有些两样”:文言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的。文言句式跟现代汉语句式大体相似,但现代汉语句式有了改进的。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必修三)畅言教育文言句式仍旧保留着,但用法上受了很大的限制。(2)“语汇的变化”有哪些变化有些字的消失。“新字的出现”。外来事物带来了外来语。④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许多字眼的意义也起了变化。学习文言文或现代书面语某些复合词和成语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词义变化的一种形式是词义扩大或者缩小。词义的转移也是一种变化形式。词义变化的又一种形式是词义的弱化与强化。④从变换形式上看,古代的单音词很多成了复音词或多音词。⑤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同一概念时,古今用字也不同。(3)“语法和语音的变化”有哪些变化语法的变化。①在古代汉语里,疑问句里的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前面。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也放在动词前面。语音的变化。语音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韵部、声调、形声字三个方面。①从“第一”到“差别就更大”是写韵部的变化。②从“其次”起,到“平平仄仄平了”,是写声调的变化。③从“又其次”,到全文结束,是写形声字的变化。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主要内容。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朗读课文,请学生思考本文是怎样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文章综合运用了分类、举例、比较、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以说明其特征。从分类说明看,它逐层分类:先分大类,即语汇、语法、语音的变化;后分小类,如语汇的变化,又分语汇的消失、出现、渗入和词义的变化;而词义的变化再分细类,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变,词义弱化……这样分类说明,不仅说明了语汇变化的社会原因和内部原因,显示了语言演变的梗概,而且有区别地说明了事物的具体特征,更易于为读者所理解。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必修三)畅言教育从举例说明看,包括三种类型:其一是假设举例,如第一部分假设孔子与颜回、子路谈话,朱熹闯进去完全听不懂,就从语音具有时代特征来说明语言的演变,既明确,又有趣。其二是典型举例,如文章第一部分说明古今汉语的差别很大,举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例,由于富于代表性,容量极大,因而说明问题非常充分。其三是列举举例,如用形声法说明汉字无论声母、韵母、声调都已有很大变化时,就列举了“江”“潘”“泣”“提”“通”“路”等一连串例子,非常明确。从比较说明看,本文各部分都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因为文章说明语言的演变,必须用古与今作比较,无论语汇、语法、语音,都需如此。从引用说明看,本文主要是引用资料,借以说明语言演变的情况,如以“涕”为例,说明词义的转移,就引用了《庄子》、王褒的《憧约》。这些引用极富于针对性。由于根据充分,因而说明有力。上述多种说明方法,在文章里大都是综合运用的,即在分类说明中,用举例说明;在举例说明中,又用引用说明;而比较说明,更贯串全文各个部分。总之,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恰到好处。五、板书:语言的演变吕叔湘一、语言“运动、发展、变化”的概况:(一)字义变化(二)语法变化二、语汇的变化(一)消失(二)出现(三)外来词的引进(四)意义的变化三、语法、语音的变化(一)语法变化(二)语音变化六、课堂总结: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必修三)畅言教育语言包括语音、语汇(也称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语言的演变同样也涉及这三个方面,其中语汇的变化最明显、最迅速。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文章先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从总体上展示语言演变的概貌,说明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接着以语汇变化为重点,阐述语汇变化的各种不同方式,说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的特点;最后用举例的形式简要说明语法和语音的变化。全文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语言发展的全貌。 七、布置作业:找所学课文中关于语言变化的例子,运用说明方法,写一篇展现语言发展的文章。◆教学反思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用心用情服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