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

ID:1049992

大小:44.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简笔与繁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析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的基本观点。2.准确理解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学会辨证地看问题。3.培养说话写作中力求简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主张。2.准确理解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思路。教具准备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论述文章的繁简已是一个老话题,但又是同学们在作文中很难处理好的问题。应繁却简,则内容贫乏,枯燥无味;应简却繁,则内容又繁冗,累赘难堪。如何才能做到繁简各尽其妙呢?相信同学们在《简笔与繁笔》中会找到答案的。二、通读全文,尽量用原文词语归纳全文要点1.出示投影(1)对于写作,以前的文章家的观点是_________(2)作者对写作的看法是___________(3)文章繁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4)当今创作存在着的问题是____________(5)解决现今创作上存在的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6)作者的主张是______________2.学生填空明确:(1)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病忌(2)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章的多寡论(3)句有可削,字不得减(4)有一种长的趋向,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5)提炼生活,洗练语言(6)简练为文。三.学生通读全文,理清总体思路,可用图表显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阐述简与繁的辩证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1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阐释立论的根据。这一段内有三个小的层次;1层(1~3句)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字多寡论。这一层3个句子,思路是从“从来的文章家“在繁简问题上的主张出发的,接着提出自己的见解,一分为二有所肯定,又指出偏颇。2层(4~7句)阐释为什么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字多寡论。作者分析了简与繁的两个方面,简有“言简意赅”与“言简意少”5 之分,后者是缺点,前者却是难得的优点;连同作者所赞同的“文章家”的见解,繁也有“繁冗拖沓”与“以繁胜简”之分,前者虽是缺点,后者也是难得的优点。这一层是中心论点立论的根据,也就是对“单以文字多寡论”“繁简”的武断作法的否定。   3层(8~10句)摆事实,总结大师的创作经验,简笔与繁笔,都可得宜尽妙。以文学大师们的创作为例,证明简笔与繁笔只要用得“各得其宜”,就能“各尽其妙”。这一层既是对中心论点的证明,又领起下文,为下文列举文学大师的创作既用简笔也用繁笔的具体范例引线。要读懂第1段,关键是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要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关键是理解其中“繁简”两个词的含义。繁,是繁冗拖沓的意思;简,是简练的意思。其它句出现的“繁”与“简”则是指写文章用笔墨“繁多复杂”与“简练”的意思,要注意区别。总之,第一段的意思是说文章有繁简,以简练为佳、繁冗为病。文字也有繁有简,简笔繁笔都可以运用得当、不违简练要求;也都有可能处置失当,犯下病忌。第二层(2~4段)紧承第1段第2小层的概括提示,具体列举《水浒传》与《社戏》既用简笔也用繁笔的例子,说明不管是简笔还是繁笔,只要用得“各得其宜”,就会“各尽其妙”,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第三层(5段)指出做到“繁简适当”的方法,即需要提炼,但主要是“来自生活,发诸真情”。(1)思考:文章第5段强调的是什么?从整体思路上看,它与前4段有何关系?明确:第5段强调的是:繁简适当的标准和途径。从全文思路上看,它是前4段内容的延伸深入。(2)思考:繁简适当的标准和途径是什么?明确:标准是“无可剔,不得减”。途径是提炼,即对生活的提炼,对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提炼。   第二部分(6~7段)指出“现今”创作上存在的“拖沓累赘”的较普遍的弊病及这种弊病的成因,说明“提倡简练为文,重议文章繁简得失”问题的必要性。板书:一、提出问题前人主张:提倡简练,反对繁冗拖沓起点补充观点:简繁要一分为二举例子:《水浒传》《社戏》二、分析问题简练的标准和途径现今创作上的问题:简淡、繁冗三、结论终点提出主张,提倡简练四、整理总结课文思路1.出示投影本文思路的起点是(1),并进行阐述;接着举(2)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引用古人论述,提出(3)和(4);认识明确后,指出(5)和(6),最后针对性地提出(7的主张。思路终点落在解决问题的写作意图上。2.学生填空后明确:(1)在人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⑵5 简笔繁笔的范例;⑶文章繁简的标准;⑷途径;⑸当今创作上存在的问题;⑹原因;⑺简练为本。第二课时五、重点理解1、课文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以辩证的观点分析简笔与繁笔各自都有优劣之分,脱离内容的简笔与繁笔都是败笔,适应内容与表达需要的简笔与繁笔都是妙笔,正所谓“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第二部分,指出现今创作上存在的“长的趋向”、“拖沓累赘”的毛病,提出作者自己的主张,“提倡简练为文”。这是点明了文章写作的针对性,即写作目的。第一部分所阐明的道理,是达到第二部分指出的写作目的的手段。因为不懂得辩证地分析简笔与繁笔,就不可能作到“言简意赅”,而只能是由“繁冗拖沓”变成“简而淡”。6、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明观点:   分析:文章从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1)用例证法鲜明、准确地论证文章开头所提出的论点。选取《水游传》、《社戏》中的典型例子为论据,证明文章应繁简适宜。  (2)用引证法论述了怎样才能做到繁简得当。刘勰顾炎武的评论,都是权威性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这种引用,起了进一步论说,深化内容的作用。2、本文典型材料与观点是怎样密切配合的?   分析:作者为了证明“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从文字的多寡论”的中心论点,辩证地分析了简与繁的两个侧面,从事理方面说明,“单以文字多寡”断定是“繁冗拖沓”还是“简练”是不能成立的。接着概括列举“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有时用繁”,“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接下来紧紧扣住论点,一一对应“文学大师”“用简”与“使繁”两个方面举实例分析。证明“用简之妙”,作者专选百万言的长篇巨著《水游传》中的两个例子,虽在长篇之中,作者照样惜墨如金,只一两个字,便把景物写得生动传神。证明“使繁”之妙,作者先选《水游传》中一例,有意与上文“用简”的两个例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同一部长篇巨著,同一作者,用简时惜墨如金,用繁时不厌其详。作者选择的“用繁”的另一个实例也是深有用心的,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一面以“用简”著称,但在内容表达需要时,“甚而至于借重‘ 啰嗦”’。文学大师“用简”与“使繁”的四个实例,有力地说明简与繁都可以成为妙笔,如何以字数论优劣?这就有力地证明了论点。3、本文对简笔与繁笔关系的辩证论述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分析:运用辩证观点进行分析说理举例。   (1)“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    这句话一方面肯定了文章繁简与文字多寡有关,但又不能单以文字多寡论。同时又告诉读者并非“言简”一律都好,关键要看“意赅”还是“意少”、。这就是辩证地看待问题,语言不多,充满了辩证法。5    (2)“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   这句话揭示了生活中事物的辩证法。通过严密的推理,区分了“字面上的简”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与“啰嗦”的严格界限,体现作者在逻辑推理上的严密性与科学性,有很强的说服力。4、本文是怎样运用鲜明的对比、生动的比喻的?   分析:文章语言简练生动,和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有直接关系。如开头一段,用“言简意赅”与“言简意少”对比。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用“简”与“繁”的对比,就有“惜墨如金”与“用墨如泼”的两种不同方法。用比喻也同样是简洁生动的。如用“顺风行船”比喻读大师门的名著是如何感到“轻松愉快”,用“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比喻阅读拖沓累赘的作品是多么让人“吃力,头痛”。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5、从论点的确定和论据的选择来看,本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分析: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在对比分析中提出论点,明确指出“简笔”与“繁笔”的关系,应当是“各得其宜,各尽其妙”。论证中心论点,列举了(水滩传)中(武松打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和鲁迅《社戏》中的典型例子为论据,生动有力地论证了“繁”“简”、“各得其宜”的“宜”,“各尽其妙”的“妙”。这些例子准确可靠,十分典型。说明了只要相“宜”,只要能达其“妙”,用简则“惜墨如金”,使繁则“用墨如泼”。文章又精选了刘勰和顾炎武的评论,深入论证了中心论点的正确可信。可见全文立论精辟科学,引论又精当有力,紧扣了中心论点,进行了层层深入的论证。6、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明观点:   分析:文章从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1)用例证法鲜明、准确地论证文章开头所提出的论点。选取《水游传》、《社戏》中的典型例子为论据,证明文章应繁简适宜。  (2)用引证法论述了怎样才能做到繁简得当。刘勰顾炎武的评论,都是权威性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这种引用,起了进一步论说,深化内容的作用。7、为什么作者在论证观点过程中,先用例证法,后用引证法呢?   分析:例证、引证的先后,体现了作者论述问题的层递性和思维的严密性。论证方法的选择,由文章的内容所决定。使用论证方法的先后,又根据说理层次要求来安排。要阐述繁简“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必须列举生动的实例,才有说服力。以典型的事例开道,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引用名人警句,是要说明“繁简”绝非有意而为,而是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只要“来自生活,发话真情”,就能做到“繁简适当”。从论证的需要来看,例证在前,引证在后,体现了说理的严密性、合理性。六、小结全文文章是一篇文艺随笔。它生动活泼地论述了简笔和繁笔的关系、标准、途径,解决了当今创作上存在地问题,学习这篇文章,对现在的中学生也有现实指导意义,有助于他们懂得简练为本的道理,并在说话写作中力求简练,以培养良好的文风。5 七、布置作业鲁迅《秋夜》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我家后院,可以看见墙外的两株大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试问,这个句子用简,还是用繁,分析其表达效果。[板书设计]简笔与繁笔简笔繁笔言简意赅简练以繁胜简肯定言简意少提繁冗拖沓否定炼生活、语言教法后记  通过对文章结构及事实论据的点拨研讨,引导学生掌握剖析议论文的结构、理清作者思路的阅读分析方法,领略文章的辩证论述技巧。可分以下五步进行。第一,导入性点拨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它是文学评论的一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文章的标题是什么类型的短语?它属于什么类型的议论文题目?它表明文章的内容是什么?提示:联合短语论题型简笔与繁笔的关系。第二,研究性点拨(1)什么是简笔?什么是繁笔?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请列出结构提纲。第三,鉴赏性点拨(1)“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一句,如何以简胜繁?提示:本句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坠”指沉重东西往下落、掉,此处极言太阳落山之快,这是武松的心理错觉,表现他的怯意,但返回不可能,故“武松打虎”势成必然。(2)“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一段如何以繁胜简?提示:借“啰嗦”将那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第四,反馈性点拨本文是一篇针对性强、运用辩证观点分析说理的议论文,请谈谈你的理解。第五,迁移训练,发展能力下列句子是用简,还是使繁?请具体分析它的表达效果。(黛玉临终前)猛听黛玉直叫道:“宝玉!宝玉!你好——”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