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笔与繁笔》教案教学目的一、理清文章的局部思路和整体思路,正确地理解、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二、分析理解作者“提倡简练为文”的主张。三、学习用辩证的观点论述问题,对问题的阐述全面、深刻,富有说服力。教学重点:把握文体特点,总结分析方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从文题人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先慎先生写的《简笔与繁笔》。从文题上看,这是个并列短语,很明确地提示了本文的内容——谈写作中的繁简问题。这是个并不新鲜的话题,那么周先生为什么还要“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提出了哪些鲜明的主张?我们可以通过理清文章的局部及整体思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同时,阅读中还需要注意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它要求论题集中、短小精悍、生动活泼,体会其文体特点总结理清思路的方法。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要求学生速读课文,圈点出重点词语并小结如下。1.繁冗拖沓2.言简意赅3.穷形尽相4.惜墨如金5.毛骨悚然6.索然寡味7.焦躁不安8.字斟句酌9.拖沓累赘10.洋洋洒洒11.凝练12.描摹13.点染14.汩汩滔滔15.洗练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准确地掌握上述词语的音、形、义。三.分析本文用例典型、精当;语言简洁却又论证有力的特点。文章中所运用的简笔、繁笔用得好的例子都出自于名家名著,古今皆有。有的简笔和繁笔的例子出自于同一本书,有的繁笔的例子是引自特别讲究的大作家作品中的。这些例子虽然数量不多,却典型、精当,很有说服力。作者在写作体会中说:“
这些例子都是我平日读书时所积累,而不是执笔写作时现去找来的。我曾经在教学中选用和分析过这些例子,对它们艺术上的精妙之处是深有体会的。”可见,正是由于作者对文学积累的提炼,才有了这几个典型而精当的用例。辩证地分析问题,简练在文意的表达上。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开篇即提出“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既是历来的看法,也就是人们能想见到的,所以在下文的论述中避而不论繁笔之失在繁冗拖沓,而只是写了“使繁’’的妙处。为了区别“简笔”与“简练”,作者辩证地分析了“简”的两个方面,即“言简意赅’’和“言简意少”。对于简笔与繁笔的不同处理,体现出了作者分析问题周全与严谨。再如文中第五自然段提及简练的途径时,对于其中一条途径“提炼文字”只一句带过,“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而重点突出“提炼生活”。这些使繁用简的处理正体现出作者的观点,提倡简练,根本是要提炼命意,在文意的表达上要力求简练。3.语言表达简洁、生动。为了言简意丰,作者在文章中适当地选用了一些文言词语、句式。如“字斟句酌”、“穷形尽相”、“言简意赅’’等。还有“简则简矣,却走了‘神韵’”。“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等句式。为了使语言表达显得简劲凝练,在语言上还相应地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如“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人微’’等。由于用语上的字斟句酌,所以使得本文的语言更加简洁、生动。四、阅读全文,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准确领会作者的主张阅读要求与提示:1.运用所学的方法,分析文章总体思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2.注意把握文艺随笔的文体特点。指导阅读步骤:首先,粗梳课文结构;然后,概括每段要点;最后,理清思路。讨论,交流,明确:1.文章的基本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在概述文章繁简的观点之后,提出中心论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第二部分(2—5):就文章的繁简问题,具体论证作者的主张——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第三部分(6—7):就当前创作上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提倡简练为文”的主张。文章的总体思路可以图示如下:
五、以本文为例,指导学生认识“简练为文”的重要意义本文就文章繁简问题,提出主张“提倡简练为文”。作者写的是主张,也实践着自己的这一主张,就让我们以本文为例,看看作者是怎样在用简、使繁处简练为文的?是怎样提炼生活,提炼文字的?讨论,交流,明确:六、教师作结,再一次提示学习本文的目的周先慎先生曾说:“不论使简用繁,要使文章写得简洁生动,须靠在日常阅读体会中培养起敏锐的语感。”要想提炼文字,提炼生活,还需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进行积累,积累得越丰富,提炼得越精粹。学习本文,我们通过理清思路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了作者的基本观点,这让我们认识到,理清思路是我们领会文章中心意思的方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