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本课话题 ——爱国奉献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元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文天祥为纾国难,挺身而出,出使元营,在元营抗辞慷慨,欲以死报国,以身殉节。后被元军无理扣押,他本想“引决”,但为了爱国的最高目的,“隐忍以行”;为回归南宋,他百折不回,辗转逃生,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体现出爱国主义的浩然正气。链接——生活中的素材20世纪50年代,师昌绪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全力投身新中国建设,60年来,他艰苦奋斗,屡克难关,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一心为国,兢兢业业,赤子情怀昭日月。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2.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吉鸿昌《无题》3.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4.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别林斯基5.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何塞·马蒂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邂逅( ) 纾祸( ) 觇北( )献谄( )贵酋( )羁縻( )愧怍( )殆例( )巡徼( )檄文( )余僇 ( )天高地迥( )【答案】 xiè hòu shū chān chǎn qiú jī mí zuò dài jiào xí lù jiǒnɡ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2)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3)层见错出( )(4)臣死有余僇( )【答案】 (1)“缙”通“搢”,插 (2)“陵”通“凌”,欺侮(3)“见”通“现”,出现 (4)“僇”通“戮”,罪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间(2)靡
(3)如(4)分(5)数(6)之(7)以【答案】 (1)名词,机会/名词,中间/名词,缝隙/名词,一会儿/动词,夹杂/动词,参与/量词/副词,悄悄地,暗中 (2)副词,无,不/动词,倒下/动词,退却 (3)动词,到……去,往/动词,像/动词,比得上/连词,表假设,如果/“如……何”为固定句式,“把……怎么样” (4)名词,本分,职责/动词,辨别/动词,分配,分给/名词,长度单位,寸的十分之一 (5)动词,列举罪状/副词,屡次/名词,命运 (6)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死” (7)介词,凭借……身份/介词,用,相当于“率领”/连词,表修饰/介词,把/连词,表目的,以便/连词,因为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北虽貌敬( )(2)予分当引决( )(3)草行露宿( )(4)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5)道中手自抄录( )(6)都督诸路军马( )
(7)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8)道海安( )(9)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10)名曰《指南录》( )(11)即具以北虚实告诉东西二阃( )(12)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13)诡踪迹( )【答案】 (1)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2)名词作状语,按职分 (3)名词作状语,在荒草间;在露天里 (4)名词作状语,每天 (5)名词作状语,亲手 (6)名词作动词,统率 (7)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8)名词作动词,经过,取道 (9)名词作动词,为……作序 (10)名词作动词,命名 (11)形容词作名词,虚实情况 (12)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13)形容词作动词,隐蔽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2)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义: 今义:不吝惜。(3)不复顾利害古义: 今义:利益和损害。(4)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义: 今义:(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5)以至于永嘉古义: 今义: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6)为巡船所物色古义: 今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7)几彷徨死
古义: 今义: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8)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古义: 今义:尸体。【答案】 (1)可以凭借。 (2)意气激昂。 (3)个人的安危。 (4)没有依靠。 (5)到达。 (6)访求,这里是盘查的意思。 (7)走投无路。 (8)留给自己的身体,赋予的生命。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死生,昼夜事也。( )译文: (2)予羁縻不得还。( )译文: (3)为巡船所物色。( )译文: (4)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译文: (5)质明,避哨竹林中。( )译文: (6)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译文: (7)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译文: (8)而幸生也何为?( )译文: (9)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
译文: 【答案】 (1)判断句 死生是早晚间的事情。(2)被动句 我被软禁起来不能回国。(3)被动句 被元兵巡逻船盘查。(4)被动句 在贾家庄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侮逼迫而死。(5)省略句 天刚亮时,在竹林里躲避哨兵。(6)状语后置句 满朝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相府。(7)状语后置句 不幸吕师孟在我出使前就挑拨陷害我,贾余庆在我出使后又讨好敌人。(8)宾语前置句 然而侥幸地活下来是为了什么呢?(9)状语后置句 每天跟元人的骑兵在淮东路一带周旋。千古忠臣——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赣州知府。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昰,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主要作品有《过零丁洋》《正气歌》《文山先生全集》等。德祐(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北营与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词,触怒元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炎三年(1278)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词拒绝。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九日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本文是作者在1276年5月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言,因在这年3月作者曾写过一篇序言,所以称本文为“后序”。
序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序”也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内容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但也有居后的。通过记叙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逃脱后的艰险遭遇,说明抄录诗篇和编纂诗集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决心,抒发了作者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指南录后序②______【答案】 ①写作目的 ②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下列各句属于文天祥出使北营严峻形势的一项是( )①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②战、守、迁皆不及施 ③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④北邀当国者相见 ⑤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⑥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⑦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⑦D.①②③④【解析】 ⑤属于文天祥对形势结果的推测,⑥不属于当时的严峻形势,⑦是出使的目的。【答案】 D2.下列对第2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主要叙述了文天祥在元军营中不辱使命,捍卫民族尊严的经历。
B.文天祥刚到元营,痛骂元军统帅,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C.“直前”的动作,“诟”“数”的言辞,使文天祥的凛凛雄姿毕现纸上。D.虽然军事上失利,但作为国家使节,作者气节坦荡,大义凛然,坚决斗争。【解析】 B项,“痛骂元军统帅”不是刚到元营时。【答案】 B二、阅读课文第3~5段,回答下面问题。3.下列各句属于文天祥逃亡中窘迫情形的一项是( )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②得间奔真州③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④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⑤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解析】 ①作者尚未开始逃亡,②叙述找机会逃亡到真州。都不属于文天祥逃亡中窘迫的情形。【答案】 D4.下列对第5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引出了作者九死一生的经历回顾。B.文章扣住一个“死”字,从赴敌营抗辞说到“至通州”,一口气历数出十八个“死”。C.“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表明了作者对死亡的态度,而为了“将以有为也”,他万死不辞,对自己经历的磨难无怨无悔。D.段末,一句“呜呼”总揽全段;一句“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文章的气势推向悲痛的顶点。【解析】 B项,作者历数十八个“死”,是从赴敌营抗辞说到“以小舟涉鲸波出”。【答案】 B三、阅读课文第6~8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报国意志的一项是( )①今存其本不忍废 ②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③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④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 ⑤誓不与贼俱生 ⑥自文于君亲A.③④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①②⑥
【解析】 ①指爱惜诗稿,②指自己不孝,⑥指自己的过错。【答案】 A6.下列对第6~8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6段说明诗集的内容是“悲予志”,保存并结集的目的是“以诗记所遭”。B.作者在第7段中表明:自己死里逃生正是要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C.作者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表明了他为复兴国家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D.第7段的议论体现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文天祥作为正直士人的代表所能体现的最高思想境界。【解析】 A项,诗集的内容是“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保存并结集的目的是“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答案】 A话题: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叙述了在民族危亡时九死一生的经历,在遭受凌辱“分当引决”的情形下,“隐忍以行”,“不指南方不肯休”。你赞成文天祥的这一抉择吗?结合平日所学所思,谈谈你的认识。学生甲: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国家,只要能把心灵中的美丽激情献给祖国,生,于国家有益;死,于国家无愧,就是一个高尚的人。我的观点: 【答案】 (示例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时死反而是件容易的事,而生却需要更大的勇气。要留名青史就要忍常人所不能忍。文天祥隐忍以活,自杀没能如愿,后来不管是元军将领,还是宋朝降臣,抑或降元的宋恭帝来劝降,他都没有动摇,唯有选择一死。所以,文天祥选择生是为了救亡图存,选择死以殉国尽忠,他是高尚的。(示例二)文天祥可以不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至少他在元朝为官,可以挽救一部分人的命运或造福一方百姓,但那就不是文天祥了。
1.写作特色句式极富变化本文句式极富变化,有的是句式整齐的对偶句,如“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有的是气势磅礴的排比句,如“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而死固付之度外矣”。这些句子长短结合、整散相间,句式整齐中有变化,感情抑扬起落,跌宕回环,感染力极强。2.写法指导长短句的定义及修辞效果(1)定义:长句与短句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用词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就是长句;反之,就是短句。(2)效果:长句和短句各有修辞效果。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语意贯通,气势磅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干净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长短结合,参差错落,各尽其妙。3.迁移应用运用长句、短句交互变换的语言形式,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语言尽量有文采。 【答案】
读书是一种味道静坐书屋,盘膝而坐。握一本古书,捧一杯新茶,茶香,书香,满目满嘴,不亦乐乎?读书也是一种味道,一种真真切切的味道,纯净得让你不会有一丝杂念。读《红楼梦》,读一个古代家族最真切的记录,或莞尔一笑,或蹙眉深思,当泪珠顺着脸庞一粒一粒地滚下,汇着一缕缕心灵的悸动流进心田时,你知道,那是一种咸咸的辛酸的味道,勿用唇舌,心灵自会告诉你它最真实的感受。读《三国演义》,读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激烈处,拳头紧握;和平处,心潮澎湃;苍凉处,潸然泪下。不是丝丝缕缕的儿女情长,而是战鼓紧响的壮怀激烈,是一代代英豪战前洒血的壮举,是会让你心灵落泪的味道,品一品,那是一种淡淡的、苍凉的味道。读书,品味,犹如品人生,品世界,品心灵,品自己,不会如网络一般迷失,只会让你找回更真实的自我;不会让你像在屏幕前一样悸动不安,只会让你心境平和,如一池静水。1.课内素材公元1275年,元兵渡过长江,直抵临安,宋恭帝赵在这最危难的时候想到了文天祥。于是39岁的文天祥变卖了全部家当,招兵买马,奔赴京都,起兵勤王。1276年文天祥被俘后,面对元人的威逼利诱,他坚守节操,忠肝义胆,一腔正气洒热血,谱就了一首壮烈的英雄史诗,用血和泪凝成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正气歌》。文天祥一身正气成就了《正气歌》,悲壮高亢的《正气歌》则映照了文天祥的铮铮傲骨。【应用角度】 “爱国”“逆境”“品格”等。2.精彩应用生命如一条汩汩流淌的河,在暗礁、险滩密布的河段,方能激起更多的浪花。在民族危难、国家存亡之际,文天祥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他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这条路通往失败也通往辉煌,通往死亡也通往不朽。也正因为这样,他开始了一生中最为壮丽的抗元事业,谱写了一生中最为高亢的《正气歌》!历史的天空因为他的存在而分外明朗,衰颓的南宋因为他的存在而更添了几分传奇色彩。虽然他英勇就义距今有700余年了,但时间的长河并没有洗去他那份爱国情操与浩然正气,相反,却越来越使其闪耀璀璨。只有见过风雨,走过逆境,尝过失败,不止一次从血海覆灭中重生的人,才堪称真正的英雄!文天祥,他的一生都在为民族大业而活。他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他却为华夏儿女竖起了一根擎天柱——取义而死,死而不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轮永远的太阳——读《文天祥》有感吕 丹①“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浩然正气,凝聚成了太阳。匆匆的时光虽然过了七百多年,但那轮遥远的太阳还灿烂在茫茫九天,浩浩苍穹……②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山河破碎风飘絮,生于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注定了要身世浮沉雨打萍。他不愿随遇而安,耻于与一手遮天的贾似道等人为伍,这也就注定了才华横溢的他只能空有一腔热血而报国无门。面对奸臣当道的局面,他直言不讳;面对来势汹汹的元军,他镇定自若;面对当权者的胆小、懦弱,他痛心疾首。虽然君不明,群臣不忠,但是他还是以他自己的方式极力挽救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就是以这样的执着走过了他的一生,虽然他的理想在那个时代显得那么卑微,但他却用自己的抗争书写了不屈的一生。③很庆幸,文天祥并不是孤军奋战的,他的身边还有那么一些忧国忧民,敢于为家国牺牲小我的人。他的妻子欧阳小玉一直默默地替他恪守孝道,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持,迷茫的时候给他送上一盏明灯;他的父亲文仪明知官场黑暗,国家动荡,还是鼓励儿子争取功名,为国家尽心尽责;他的弟媳妇金燕儿甚至还为了家国英勇就义,而她也因此万古流芳。在他入仕之后,吴丞相等人也一直是他坚定的后盾。有点遗憾,他的弟弟文壁虽然也是才华横溢,有一腔报国热情,但他却缺少文天祥的那份胆识,那份坚定。④看《文天祥》,我惊叹他的智慧与勇气。为治水患,文天祥受任于危难之际,担任瑞州知府,然而国库空虚,治灾经费便成了一大难题。而在此时,他得知八年前瑞州知府曾向朝廷请求过一批官银,但在运送途中翻船,官银不知去向。经人提醒,他也得知那八年前的翻船,其实是“惊天大劫”。为寻找那批失踪的官银,他用计敲山震虎,逼奸相贾似道现出原形,最终追回那批失窃的官银,并把它们用于治理水患。虽然这中间牺牲了太多的人,尤其是当年的瑞州知府的女儿冯梦鹃,她用自己的青春与性命换回了全瑞州百姓的安宁。治理水患的时候,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文天祥也加入其中。看,他衣衫褴褛,混在人群中的他早已没有了一个当官者的威严,那么随和。⑤由于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这也让虎视眈眈的元朝更加肆无忌惮,很快常州失守,临安危急!此刻左相留梦炎逃之夭夭,右丞相陈宜中也“走为上计”,文天祥又一次受命于危难之中,被封为右丞相。文天祥不畏元的强势,大义凛然赴元营与元谈判。面对威逼利诱,他一如既往的那么坚定,
在朝堂上他迎头痛击吕师孟叔侄的不耻行径。在被元军押解过江的日子他没有一天不在思念着南宋朝廷的大好河山,在途经零丁洋时他创作了千古绝唱《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便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⑥有人说他是愚忠,为一个不值得他效忠的朝廷埋没了自己一身的才华。而我却深深地为他的执着所折服,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那个“忠君”时期,他的一切是那么的可歌可泣!⑦“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英勇就义的那一刹那,他朝南跪拜,誓死心归南宋。正如他的《正气歌》所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他走了,成了九霄之外的那轮太阳,照耀九州,生生世世!1.学拟题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文天祥比作一轮永远的太阳,突出了文天祥精神的不朽和人格的光辉。2.学开头开头引用文天祥的《正气歌》诗句,突出其浩然正气永留天地,与日月同辉,点题自然。3.学修辞第③段画线句,作者由文天祥的执着奋斗,用排比的句式写到他的妻子、他的父亲、他的弟媳等人对其的支持和鼓舞,突出了群体英雄的精神。4.学对比第⑤段画线句,国难当头,留梦炎逃之夭夭、陈宜中贪生怕死,文天祥则临危受命,勇赴元营。两相对比,人格判然。
XX中心小学每周例会教师谈课改体会(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主题:《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主讲人:2018年3月23日(第3周)内容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身道德体系的关键时期,利用小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小学生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与塑造。在小学课堂教学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与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现代德育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23
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灌输道德意识,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当中,要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意识,将自己当成课堂一份子,关注和理解课堂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課文为《文天祥》,在开展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并引申相关知识,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应的知识,可以减小学生对于单纯宣教的抵触情绪,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此外,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有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可以利用教学契机,提升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二、打造生活化课堂,引导学生形成道德意识在小学课堂教学当中,要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打造生活化课堂入手。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很多学生对于德育教育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为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明显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学生对于课堂和教学内容缺乏认同感,无法深刻感知德育课程蕴含的道理与教学内容。对于此,要想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构建生活化课堂入手,让德育课程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提升其认知能力,进而通过理论宣导,引起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思想与德育意识。23
在教学实践当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多样化教学素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学生深入课堂体系当中,提升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提升道德培养效果。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所学内容当中,很多文章都是开展的德育教育的合适载体,比如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名为《将相和》的课文,教师在讲解课文过程当中,不仅仅要讲解历史典故,更要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气度与胸襟,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因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活习惯与德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搭建现实生活与道德知识之间的有机桥梁,提升学生的领悟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最终构建和培养自身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早日成为一名思想品德合格的优秀公民。三、强化课堂实践环节,唤醒学生道德意识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个重要教学问题就是实践环节的缺失,这也是制约学生道德意识培养与提升的一个瓶颈。在开展德育课程教学过程当中,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要将教学内容有效延伸与拓展,要与日常生活实践相互衔接,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强化自身道德意识,找准自身角色定位,明确自身的权利义务,在不同生活角色中进行转换,提高自身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23
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提升道德水平。举例来说,具有高道德水平的人,一定是一个遵守社会规矩的人,在开展社会规则教学当中,就可以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索,在不同社会关系中,如何成为一名受欢迎的人,并且去亲身实践,正确获得他人的积极评价,并最终把这些正面评价反馈到课堂中,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比如说,在组织学生外出踏青的时候,可以联系教学内容,让学生感知大自然美丽的同时,还要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利郎,努力做一名文明游客。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为老人和孕妇让座,做一名好少年,在公共场所,要做一名文明公民,不吵闹和大声喧哗,遵守公共场所秩序。在家庭生活中,要尊重父母,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在校园生活中,要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四、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教育阶段是塑造学生个人品格的关键时期,在小学德育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系统和价值理念,进一步深入体察社会、融入社会。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将德育知识与小学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切实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春节活动策划酒店春节期间员工关怀活动安排一、迎新年拔河比赛点:*******厅时间:19:30——0:30)23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