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aokao.com《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重庆市凤鸣山中学余宁娟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五人墓碑记》教案一、三维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主题。(2)积累文言字、词、句知识,尤其是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如文言实词“盛、发、卒、徒、私”的用法)。(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法,体味本文组织严谨、浑然一体的结构特色。(4)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二、整体思路围绕五人之死筛选有关信息(详见教学流程·五),简介写作背景,正确认识作者的生死价值观。三、教学流程(一)导语:江南古城苏州,湖山毓秀,风物清嘉,自古以来名士极多。唐代诗人陆龟蒙、皮日休,宋代文人范仲淹,范成大,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戏曲家李玉,更有妇孺皆知的“风流才子”唐伯虎都是在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然而,苏州民风并不就是缠绵婉秀,在历史上亦多“慷慨激昂”之士。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苏州的事儿,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讲,故事里的五位主人公就是“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死后被合葬在苏州城外的虎丘旁边,墓前石坊上写有四个大字:义风千古,永享后人万世膜拜,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明朝末年吧(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作者简介张溥,明末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县)人。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自幼勤学,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板书:七录斋)。张溥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在文学上,针对当时士大夫空疏不学的弊病,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同时强调“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各为有用”一、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积累文言词语。二、认识明末苏州市民阶层的“义”,正确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三、(一)导语增加人文性和趣味性。(二)知人论世,明确作者写墓碑记的用意。(三)初通课文,晓其大意。
www.gaokao.com。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质。曾编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著有《七录斋集》等。(三)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明句读、听出语气,同时对不理解之处作标记。)(四)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进一步读通全文。在此基础上教师检查学生听、读的情况。注意以下字的读音:蓼、阉、旌、湮、缴、赀、缇、溷、詈、逡、缳、牖。(五)默读课文,筛选信息,把握课文内容。提问:1.本文记述的是哪五个人的事?在文中第几段出现的?2.他们的身份如何?3.他们为何而死?4.后人为什么要为他们修墓、立碑?5.作者对这五人的态度是什么?抽学生一一作答,师生讨论订正。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本文的文意: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归纳、概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六)、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具体学习课文。1.第1、2段,交代为五人修墓的由来,说明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强调字词:当道 除 旌 去今之墓而葬焉 疾病 皦皦强调句子:⑴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 ⑵激于义而死(被动句) ⑶呜呼,亦盛矣哉!(感叹句)2.第3、4段主要记叙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的经过。这两段意思明确,可由学生口头翻译进行。强调词语:先 仆 抚 私人 然 颜色 函3.第5、6段评价五人之死的伟大意义和社会价值,揭示文章的中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两段议论成分较重,注意文中对比和揭示全文中心的句子。强调词语:编伍 缙绅 视 暴 谥 隶 屈 明 大强调句式:⑴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⑵扼腕(于)墓道4.第7段补叙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文章开头。属于碑记格式的范畴。5.全文语言积累。⑴名词活用如动词:(四)扫清字词障碍。(五)重在培养学生读课文时眼到、口到、心到的学习习惯,训练其筛选信息的能力。(六)、讲练结合,将文言字词的积累落到实处。
www.gaokao.com旌:表彰。 例:以旌其所为。墓:建墓。 例:去今之墓而葬焉。函:用木匣装起来。 例:买五人之月豆而函之。⑵古今异义的词语: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例:郡之贤土大夫请于当道。私人:党羽。例: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首领:指头颅。例: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非常:超出寻常。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视:比例: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一词多义详见课后练习二(七)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1.提问: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它与其它同类文体相比有何不同?师生讨论明确:是一篇墓碑记(板书:墓碑记)。这种文体,通常是记述死者的姓氏、籍贯、出身、经历、生卒、年寿及其子孙的大概情况的。本文跟一般的墓碑记有所不同,作者敢于突破一般程式,大胆取舍,他立足于历史斗争的高度,使文章有着浓郁的政治色彩。(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来,可等历史背景交代完以后再讨论)2.几个平凡的苏州老百姓何以值得身为复社领袖的张薄为其树碑立传呢?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交代历史背景)晚明时期,朝政腐败,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宦官专权,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怨沸腾。江南一带的东林党人,结社讲学,激扬正义,评议朝政,反对阉党,代表了当时的民心所向,“天下学者,皆以东林为归”。课文里提到的苏州吴县人周顺昌便是其中的一个,曾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但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关注民间疾苦,深得民心,却为阉党不容,被魏忠贤列名《东林点将录》(阉党捕人的黑名单)。解官归田后,仍然一身正气,得罪了太监魏忠贤。因此,魏忠贤就下令其爪牙苏州巡抚毛一鹭逮捕他。当巡吏来到周顺昌家里捕人的时候,民众几千人围观,纷纷指责阉党暴虐。当周顺昌被披上囚服,带枷而行时,众人一齐呼冤叫屈。巡吏拿出刑具,掷在地上,威胁说谁再喊冤,将给以严惩。这时,群情激愤,悲声动地。(七)文章离学生生活较远,必要的历史背景需交代得清楚些,让其明白作者为文的真正用意,增强分析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www.gaokao.com围观的人中走出一位叫颜佩韦的,拦住捕吏,表示愿以身代替周顺昌。巡吏恼羞成怒,拔剑就砍。旁边的几个老百姓叫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的也一齐拥出,夺取巡吏武器,大骂阉党,一时形成了万民参加的反抗阉党强暴的斗争。事后,魏忠贤派兵前来镇压,为了不株连他人,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正如文中所描写的那样:“五人之当刑也,意气阳阳,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五位义土死后的第二年,魏忠贤就垮台了,这一冤案得以昭雪。苏州城的百姓就捣毁了魏忠贤的生祠,并在其地重新安葬了五位义士,立碑纪念,碑文即为我们所学的这篇文章。(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也可在学生预习时提供。包括:(1)五义土,(2)周顺昌,(3)张薄与复社。)因此,本文作者站在政治的高度,作文以突出赞颂苏州民众,特别是五位义士反抗阉党的斗争精神,深刻阐发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重大意义,对这场抗暴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实际上为这场斗争做了个总结。(八)理解文章对比的写作手法提问:找出本文运用了对比写法的地方,并简要谈谈作用。明确:这种对比的论述方式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第一、二两段: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死而湮没不足道者”和“草野之无闻者”同五人“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族其所为”对比;第五段:以缙绅的改变初志、趋炎附势同五人的大义凛然、蹈死不顾对比;第四、六段:以高爵显位者一旦抵罪后的卑贱行径同五人的英勇就义,谈笑以死对比;第六段:以五人“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同假若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人皆得以隶使之”对比。把握了以上四个环节的比较,就能准确理解作者的褒贬感情和他所阐明的“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道理。因为五位义上是在反阉党斗争中牺牲的,作者站在当时的进步社团复社的政治立场上,在歌颂他们“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同时,又严厉地批判了阉党的罪恶行径及附逆者的卑劣品质。通过对比,处处反衬出五义士美好高尚的内心世界,加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板书本段引号中的内容、对比及其作用)(九)、讨论课文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1.进步性:⑴作者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抗暴斗争的政治立场,歌颂了五义士“激于义而死”的斗争精神,同时也看到了群众斗争的巨大力量,反映、歌颂群众的伟大斗争,这是很可贵的。⑵张溥领导的“复社”(八)体会对比手法加强文章表达效果的作用。(九)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维物的历史观点去分析问题。
www.gaokao.com,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文社。他们提出诗文应该反映时代,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要为政治斗争服务。张溥在创作实践中实现了这一思想,写出了反映现实斗争、内容感人至深的《五人墓碑记》,成为明末古文运动的一面旗帜。文章所体现的文学必须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思想,对后世作文有相当的作用。2.时代局限性:⑴作者所主张的“义”(“激于义”、“激昂大义”等),是站在反阉斗争的立场上,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为人民的事业奉献一切的“正义”不可相提并论。⑵作者看不到明王朝衰颓覆亡的趋势,寄希望于“待圣人出”以挽既倒之狂澜,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⑶作者推崇五义士的义举,却也流露出对“生于编伍”、“素不闻诗书之训”、“人人得而隶使之”的轻视态度,这种门第等级观念,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思想局限,这又是那个时代使然,我们也不能过分去苛求古人。四、作业:1.课后练习二、三。2.结合课后练习,归纳文言词语和句式。3.自编文言选段练习。附:全课板书《五人墓碑记》墓碑记张薄复社七录斋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对比手法:反衬出五义士美好高尚的内心世界,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