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11〜20各数》教学设计裕华区郭朝霞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60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数11〜20各数的过程。2、能数出20以内的各数。3、积极参加数数活动,培养估计意识,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前准备:小兔图、鸡蛋图、动画课件、同桌一袋花生米、各种树叶标本课件。教学方案: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问题情境由爱吃的水果话题引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水果。通过吃水果的话题引出教材内容自然和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师:“同学们,你们爱吃水果吗?爱吃什么水果呢?”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师:“我们教材上也有许多水果,都有些什么水果呢?谁认识这些水果?”课件出示水果图。学生说不出的,教师介绍。二、白主学习1、提出“各有多少个水果?”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数一数。给学生提供在已有生活经验下独立数水果的过程。师:水果可真不少,你想知道每种水果有多少个吗?自己数一数吧。给学生实际数的时间。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2、交流数的过程和结果。首先了解学牛数的对不对,另外关注学生是怎样数的。对于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或者用做记号的方法的同学给予激励性的评价。通过交流不同的数法和数的结果,了解学生己有的认数基础,学会数20以内实物的方法。师:每种水果各有多少个?先说一说西瓜有几个?学生可能出现:•一个一个数的,我数的是13个。•我数的12个。•我数的14个。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数的,先请数12个的说。生:我也是一个一个数的,数一个就做一个记号。师:这种方法不错,就不容易数错了。学生说不到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做参与者介绍。然后用课件实际数一数。师:其他水果各有多少?说一说是怎么数的?只要学生数的结果对教师要给予肯定。3、整理数的结果,师生一起把水果的个数由少到多进行整理,教师板书出水果名字和数量。通过整理使学生经历11到20各数的抽象过程,让学牛初步认识各数的结构,渗透数的大小各序数的意义。师:好,现在我们把这些水果从最少的…种开始-起数一数,好吗?哪种水果最少,有儿个?生:芒果最少,有11个。师:下一种水果是什么?有几个?生:是梨,有12个。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直数完所有的水果。三、估数、数数1、同桌一组拿岀课前准备好的花生米,提出每人抓一把,先估计一下有多少粒,再数一数的要求。学生抓好后,请儿个同学在全班说一说估计的数,其他同学和同桌说…说再实际数一数。自己抓,自己估,自己数,对学生来说,既好玩又开放还很有挑战性,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练习数数。师:刚才我们数了水果的数量,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花生米,抓一把花生米先估计一下有多少粒再数。知道什么叫估计吗?就是先猜一下,看你估计的准不准,怎么样?想试一试吗?好,现在请每个同学抓一把花生,谁想告诉大家猜的结果。学生说估计的结果。师:其他同学把你估计的数量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开始数。学生数完自己抓的花生。2、交流学生各自数的结果,说一说和自己估计的结果有多大差距。分享数的乐趣,练习数数,感受估计和数的不同意义。师:好!都数完了,把你数的结果告诉大家,和自己估计的数比较一下,怎么样?准不准?学生会有不同的结果和感想,女口:•我数的和估计的一样。•我数的是17,估计的是15,差不太多。•我数的是13,估计的是17,太不准了。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3、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讨论一下为什么大家数出来的数不一样呢?使学生了解手的大小和抓的把的人小都影响到抓的结果。对各自数数的结果进行理性思考,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大家都是抓了一把花生,为什么数出的数不一样呢?生1:我的手小,抓得就少。生2:我抓了一大把,抓得就多。生3:手大当然抓得多啦!(1)提出再做一次的要求,让学生抓完后估计,说一说估计的想法再数。再次进行数数练习,同时关注学牛估计能力的培养。师:大家说得好!现在我们再来做一次。每人抓一把,估计一下这次抓了多少粒。指名回答。教师进行对话。如:生:我估计这次抓XX粒。师:你上次估计了多少粒?为什么这次估计XX粒?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只要合理就给与鼓励。(2)交流各自数数结果,和自己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分享数数的结果感受估计的怎趣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师:把你第二次抓得结果汇报一下,比一比这次估计的怎么样。多请几个人汇报,对估计准的给予表扬。(3)教师谈话,说明要想估计的准确,需要经常做这样的练习。给学生以自信,关注估计习惯的培养。师:刚才有的同学估计的不太准,没关系,不要着急。要想估计的准呀!就要多练习,一次不准,两次不准,做得多了就能估计准了。不信回家后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做。四、课堂练习出示各种树叶标本课件,先估计一下再实际让学生数一数各有多少片。给学生提供估计、数11〜20各数的素材。师:同学们看老师收集的这些树叶,同学先估计一下各有多少片,再实际数一数。一幅一幅的进行,先估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