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阅读与欣赏一、方法点拨1.阅读小说一定要注意小说的三个要素。小说的三个要素分别是情节、环境和人物。情节是容易把握的东西,也是阅读小说的大多数读者所要追求的内容。其实要真正地理解小说的内容,把握其思想内涵,一定要弄清小说的线索、环境和人物等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揭示,可以帮助我们真正理解小说的内涵。2.理解人物形象是阅读小说的重要内容。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很多,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之分。直接的描写手段有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间接的塑造是通过他人之口、他人之眼来描写的,方法也很多。要真正地读懂小说,就必须认真地分析人物形象。3.学习小说,要学习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本文,尤为如此。因为欧·亨利的语言风格是独特的,在这篇小说中也充分地体现出来。二、赏析要点1.这篇小说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具体地说:十一月:琼珊病倒;一天早晨:琼珊病重;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说说这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并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第1~11自然段为开端。故事发生在华盛顿的格林尼治村,一个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主人公苏艾和琼珊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年轻画家,她们租用同一间画室并在一起生活、工作。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第12~36自然段为发展。尽管好友苏艾鼓励琼珊要有信心战胜病魔,琼珊都不理睬,只是痴痴地望着窗外凋零的藤叶。此刻的她,已放弃了主观上求生的努力,而把生命寄予了随风飘零的树叶,深信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时,她也该离开人世了。第37~50自然段为高潮。出乎主人公琼珊和读者的意料,正是那最后一片叶子使一切都改变了。第二天早晨,当苏艾拉开窗帘时,苏艾和琼珊都惊呆了:“可是,看哪!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第51~55自然段为结局。琼珊脱离了危险,最后的常春藤叶竟然挽救了一个年轻而又几乎失去希望的生命。这究竟是怎样一片叶子?是什么力量使它奇迹般地永不飘落?最终,苏艾揭示了谜底。“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在我们赞叹老贝尔曼的杰作时,他付出了生命。2.欧·亨利小说的结尾大都是独具特色的。阅读本文,能说说这个特色是什么吗?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然而那意外的结局一般来说是令人宽慰的,是带着眼泪的微笑。具体地说:第一,小说的结尾符合生活逻辑。(1)琼珊是画家,为什么没有识破最后一片叶子是假的?——距离太远,而且只能卧床观看。
——病情严重,高烧导致神志不清。(2)贝尔曼突然去世可能吗?是病情发展的必然。前文伏笔——“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第二,小说的结尾符合贝尔曼的性格。这样的结尾是符合贝尔曼性格发展的必然,他善良,有爱心。这在前文伏笔——“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第三,小说结尾揭示叶子是假的,在前文多处伏笔暗藏。(1)其他的叶子都落了,只有这片叶子经历两天的狂风暴雨依然傲然挺立。(2)“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3)“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的“贴”字。2.分析主要人物贝尔曼的形象: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他的却只有两处。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着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崇高爱心、自我牺牲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整篇小说,作者对主人公贝尔曼的描写并不多,甚至连最感人的画叶子的镜头都没写,给读者留下足够想象的情节空白。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当然,琼珊的康复仅有贝尔曼为之牺牲的最后一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琼珊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魔。在琼珊患肺炎病危的时刻,医生为什么既不判她“死刑”,又不肯定她可以治愈,而说一切看她自己呢?就是因为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你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有没有勇气战胜它。琼珊也曾陷入失望之中,但她在贝尔曼用生命换来的最后一片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3.欧·亨利式的语言。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领悟其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以启迪。比如:“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走了。”三、赏析实践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以外,几年来没有什么创作。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暗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二十五年了。她把琼珊的想法告诉了他,又说她多么担心,惟恐那个虚弱的像是枯叶一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系,真会撒手而去。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她病得很重,很虚弱,”苏艾说,“高烧烧得她疑神疑鬼,满脑袋都是稀奇古怪的念头。好吧,贝尔曼先生,既然你不愿意替我当模特儿,我也不勉强了。我认得你这个可恶的老——老贫嘴。”“你真女人气!”贝尔曼嚷道,“谁说我不愿意来着?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为你效劳。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的好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他们上楼时,琼珊已经睡着了。苏艾把窗帘拉到窗槛上,打手势让贝尔曼到另一间屋子里去。他们在那儿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接着,他们默默无言地对瞅了一会儿。寒雨夹着雪花下个不停。贝尔曼穿着一件蓝色的旧衬衫,坐在一口翻转过来权充岩石的铁锅上,扮作隐居的矿工。1.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塑造贝尔曼的形象?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解析:这段文字主要是用外貌和语言描写来塑造贝尔曼的形象的。外貌描写。小说写他外貌的文字不多,主要集中在这几段中。例如,他“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贝尔曼穿着一件蓝色的旧衬衫,坐在一口翻转过来权充岩石的铁锅上,扮作隐居的矿工”等。语言描写。这几段文字比较集中地描写了贝尔曼的语言。例如:“什么话!”他嚷道,“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你真女人气!”贝尔曼嚷道,“谁说我不愿意?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为你效劳。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的好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参考答案:略(见解析。)2.说说是谁救了琼珊?小说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解析:这个问题难度不大,理解了这个问题,也就理解了小说的主题。使琼珊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最直接的东西是那“最后的常春藤叶”,这也是小说极力表现的内容。因为琼珊在病中时时数着那即将落光的藤叶,那“最后的藤叶”如果真的落了,我们可以想象,琼珊的生命也会随之终止。“最后的常春藤叶”得以留存下来,是穷画家贝尔曼的“杰作”,所以说,是贝尔曼救了琼珊。再仔细地想一想,苏艾和医生为了拯救琼珊的生命,也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特别是苏艾,她为琼珊活下去,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小说这样写,主要是想揭示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宝贵友情和普通人的美好心灵。参考答案:略(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