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憎恨( ) 骇人听闻( )热忱( )盛气凌人( )谦逊( )糟粕( )( )酝酿( )收敛( )相得益彰( )欺凌( )便捷( )悠闲( )媲美( )气氛( )束缚( )【答案】 zēnɡ hài chén línɡ xùn zāo pò niànɡ liǎn zhānɡ línɡ jié yōu pì fēn fù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蔓 (2)乘(3)壳(4)烙【答案】 (1)màn wàn (2)chénɡ shènɡ (3)ké qiào (4)lào luò2.语境辨析法(5)苹果中国官网悄( )悄降低了iPhone8G版本的售价,不知道这次悄( )然降价是什么原因,不过便宜了终归是好事。(6)盛( )老师盛( )情邀我去她家做客,并帮我盛( )饭。(7)银行( )发行( )股票,报纸刊登行( )情。(8)薄( )荷油味不薄( ),很受欢迎,但要薄( )利多销。(9)十位选手的水平参差( )不齐,但每位选手都有一名供其随时差( )遣的球童。【答案】 (5)qiāo qiǎo (6)shènɡ shènɡ chénɡ (7)hánɡ xínɡ hánɡ (8)bò báo bó (9)cī chāi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 (2)(3)(4)(5)(6)【答案】 (1)渺 缈 眇 (2)忱 耽 眈眈(3)崇 祟 (4)贬 砭 (5)讦 奸 (6)沏 砌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2
(1)重蹈覆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绝无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言过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骇人听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纷至沓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2)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极为稀有。(3)说话过分,不合实际。(4)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5)过分地看轻自己。(6)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7)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各自的好处。(8)自己不想要或不愿意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现多指应该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多为别人着想。2.理解辨析(1)蔓延·曼延“蔓延”指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曼延”指连绵不断,偏称静态的。(2)攻击·攻讦“攻击”的意思比较宽泛,指进攻或恶意指责他人;“攻讦”指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多指因个人或派系利害矛盾),有特定的适用前提。3.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地球的气候恶化虽比身边的环境污染来得慢些,然而一朝降临,那将是大范围的、灾难性的事件,这绝非骇人听闻。( )(2)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将来我国也还会有三四亿人生活在农村,所以农村发展和城市化应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3)每次月考成绩公布后,我们应正确对待成绩,不能妄自菲薄12
自己的成绩,也不应当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4)为成年头部连体双胞胎实施分离手术在世界医学史上绝无仅有,全球第一例成人头部连体双胞胎的分离手术即将施行。( )(5)过去两个多月来,网络媒体对他的攻讦不断,让他忙于澄清、说明。( )(6)分析人士指出,民间高利借贷愈演愈烈,为避免民间借贷风险蔓延,利率市场化迫在眉睫。( )【答案】 (1)×。语境是气候恶化将带来灾难性事件,这只是一种推测,一种令人震惊的说法,还不是已经发生的坏事情,该用“耸人听闻”。(2)√。(3)× “妄自菲薄”与句中“自己”重复,可将其后“自己的成绩”删去。(4)× “绝无仅有”强调“少有”,而本句强调“有”,与“第一例”矛盾。(5)√ (6)√[常识·速览]美国近代科学史的奠基人——乔治·萨顿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近代科学史的重要奠基人,生于比利时。他将科学史视为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最好的桥梁。他通过一生的努力,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建立起科学史的教学体系,被人们称为“科学史学之父”。他也是新人文主义的先驱,他一生为清除地域和民族偏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费孝通(1910—2005),汉族,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及译文《文化论》《人文类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传统审视者——庞朴12
庞朴,生于1928年,江苏淮阴人,中国现代学者。主要著作有《沉思集》《稂秀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公孙龙子研究》《儒家辩证法研究》等。《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在上古和中古时期,东方曾经建立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东方科学对西方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18、19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西方科学迅猛发展,东方在科学技术及物质文明方面与西方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局面在许多西方人头脑里产生了骄傲和轻视东方科学文化的思想,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现象写的。《美美与共》1990年12月,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进行演讲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20世纪80年代,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内地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在这种背景下,庞朴针对这种种现象,于1991年4月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从文化学的角度,作出了分析。[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本文通过对东西方科学的关系及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的作用的论述,指出西方科学仍然需要东方科学,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为真理服务,更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美美与共》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倡导从现在起就必须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12
文章通过阐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容、特点及利害关系,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将过去彻底砸烂,而是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文脉·梳理]【答案】 ①东西方的融合 ②相得益彰、共同繁荣③(虚) ④双重性[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一、阅读课文前四段(开头至“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回答下面问题。1.文章第2段“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一句有何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东西方文明的关系,也形象地说明了“实验科学”是东西方文明的共同产物。2.作者认为希腊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引用这一事例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原因:妄自尊大,盲目排外。目的:证明中心论点“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说明了尊重外来文化的必要性。告诫那些排斥东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而要引以为戒。二、阅读课文最后两段(从“东方和西方,谁说二者永不碰头?”至文末),回答下面问题。12
3.“碰头”一词的使用有何巧妙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碰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东西方文明必然相遇。作者由此在下文中再次强调东方文明所带来的深远的历史意义。4.“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包含了哪些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光明”一词运用了双关、隐喻的修辞手法,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比喻来自东方的真理。文明始自东方,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方法和数学,都是来自东方的,而科学方法则产生于西方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句话说明如果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完美地结合,必然会使世界文化大放异彩。《美美与共》三、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5.为什么要“各美其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6.怎样做到“美人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四、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分别写了“传统文化”“文化传统”“财富和包袱”,这样分别阐述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样写由浅入深,将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先从要说明的概念入手,详细阐释概念的内涵,使得后面的说理深入透彻,水到渠成。8.“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有着怎样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角度传统文化文化传统概念落脚点“文化”“传统”内容形式表现为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表现为一种抽象的精神意识,或者是一种共同的心理状态,即一种民族精神。表现特点时代性、民族性。惰性、渐变性。作用应运而生,在发展过程中,有的与时俱进,有的播迁他邦,有的昙花一现,作用不一样,但均是合理的。总体上说既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社会稳定、国家巩固的基础。发展变化有的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有的消亡,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变化,也会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这种变化是缓慢的、渐进的。态度应该批判地继承。应该学会吸收、借鉴、整合。■合作探究·9.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西洋化,就拿过节来说吧,中国的七夕就不如国外的情人节来得浪漫。你如何看待中国人过洋节而冷落中国本土节日的现象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观点一)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新鲜,所以爱过洋节,这没有什么,只要不过分的浪费金钱和时间在这上面,我想过洋节没有什么不好,对社会来说,还能起到一个拉动经济的作用呢。在我看来,中国近些年与世界接轨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人过洋节反而是中国融入了世界这个大家庭的一个良好表现,只有中国真正地融入世界,世界的大舞台真正接纳了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才能继续稳步地向前发展。12
(观点二)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去过洋节,而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现在过洋节,是为了将来能够让外国人也过我们的中国节,我们应该中国节外国节一起过,不应该厚此薄彼,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观点三)其实过节只是一个形式,只要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开心就行,为什么一定拘泥于形式呢?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和我们的父母有很大的差别,对我们传统的节日可能根本不知道,加上对西方文化接受的较多,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其实父母也不要苛求孩子太多,只要能在传统节日和平常的闲暇时间多看望自己的父母就行了。[迁移——学以致用][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辩证分析《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最大的特点在于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结构严谨。辩证分析的好处在于避免挂一漏万,防止文章不严密。例如文章在分析“文化传统”的不足时,在论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时,都是辩证分析的再现。2.写法指导怎样运用辩证分析的写作手法一般情况下,对议论中心进行辩证分析,通常要注意以下哲学观点的运用。(1)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它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3)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3.迁移运用对成语“滥竽充数”进行辩证分析,利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续写下面的文段。(200字左右)“滥竽充数”新解12
家喻户晓的“滥竽充数”故事,过去多用来批评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这个故事警示后人要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住一切考验。今日再读,竟觉得南郭先生固然可悲,但真正令人深省之处却在于故事中的其他角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示例】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用人不察,又不懂装懂,给了南郭先生充数之机;乐队队长只取俸禄,不尽职务之责,竟不知队伍中有“竽盲”之实,抑或知而不报,对上级极端不负责任,让南郭先生自在地混了几年;南郭先生身边的“竽师”肯定听得出他不会吹竽,然而却“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去或不敢伸张正义,以至于南郭先生愚弄了别人还自鸣得意。[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应用角度】 “包容”“自省”“忍耐”等。2.精彩应用学会包容他人,互相欣赏,和平共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争端中找寻平衡点,在分歧中求同存异,搁置争议,理解对方,达成共识。宽容,不仅仅是一种气度,一种风格,还是一种临高望远的大智慧。海纳百川,山容万树,是一种博大的宽容;“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是睿智的宽容。其实无论国家、民族、组织之间,抑或同事、夫妻,甚至陌生人之间,如果都能做到“共美”,这个世界真的就会达到和谐的境地。[佳作·领悟]汉语,我想对你哭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讲演中曾不无感慨地说道,汉语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辩论精神的学子们一片哗然,纷纷以“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反驳。但在听了演讲者“一个外国人晋职、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们汉语吗”的反问之后,全场寂然。【亮点借鉴】1.学开头12
我不否认,今天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科技知识,掌握其语言、了解其文化。但是,如果我们普遍陷入对外国语言(这里主要是指英语)的畸形崇拜,那么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大多听讲者也明白在那种狂热的气氛里,是难以学到什么新东西的,但他们认为,即便花费时间、金钱换来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也值得。因为,英语对于考研者来说,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已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而且,随着竞争者日众,它的难度也不断水涨船高。具体地说,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达“国家线”的话,即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相反,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然而,我们对英语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我们真的重视英语吗?2000年武汉大学博士生录取的英语线为:应届、往届的文科考生分别是55、50分,而理科应届、往届考生分别只需50、45分。也就是说大家同是博士生,在英语卷面分只有100分的情况下可以相差10分之巨。而且,更让人不解的是,一个研究空间物理的博士生与一个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博士生究竟哪一个更需要英语?我们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态度冷漠,了解浅陋。我参加过高考作文评阅工作,在所阅过的近2000篇文章中,很少能看到字句完全通顺的,更无从奢谈文采,而太多“准大学生们”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对题旨把握的模糊、表达的幼稚、取材的单一和价值观念的混乱真是让人惊叹!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遏抑的世界趋势。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我们知道其他民族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吗?多数时间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时候,开始应学生要求打算用英语,但法国领事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据说在德国的讲台上授课,政府规定一律都得用德语。几十年前,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致答词时,这位英语远比汉语讲得流利的科学家,却坚决要讲汉语,就因为那是母语。而在许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最近惊闻武汉某著名大学也要实行双语教学,据说包括中文专业也不能幸免。如果这消息确实,那么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使用英语讲授汉语言文学,将成为世界教育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观……针对现实情况,提出问题,亮出观点“如果我们普遍陷入对外国语言(这里主要是指英语)的畸形崇拜,那么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2.学举例列举丁肇中先生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颁奖台上致答词时用汉语,说明了一个人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的热爱,也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尊重。引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为了说明汉语是美丽的,如果我们不珍惜自己的语言资源,盲目迷信英语万能,我们的母语汉语很快就会崩溃和断代,不要等到危及语言存亡时再后悔不迭。3.学结尾12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最后一课》。我想这篇体现一种语言命运的著名短篇小说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鸣,是因为那位老师在最后一课上,表达了一个超越民族界限的感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句话可以置换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最美丽的。遗憾的是,这种美丽往往只有在语言存在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体会得出。我们非得要扮演一回那个不成器的小学生么?英语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狼来了”。来了一匹我们不能赶走也无法赶走的“狼”。但我想,即使我们没有气度、勇气、胆识、能力与之共舞,也不至于要把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身上的好肉都送到它的嘴里,任其撕咬吧?汉语,我只有对你哭!文章的题目是“汉语,我想对你哭”,而文章的最后一段却说“汉语,我只有对你哭”,用语的变化,表达了作者面对汉语正在衰败的令人胆战心惊的事实,既深深忧虑想大声疾呼,同时残酷的现实又使作者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训练——落实提升]1.指出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读音并改正。嬗变(shàn) 给予(ɡěi) 酝酿(liànɡ)憎恨(zènɡ)收敛(liǎn)躯壳(ké)蔑视(miě)慰藉(jí)氛围(fèn)作坊(zuō)奶酪(luò)供不应求(ɡòn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给予(jǐ);酝酿(niànɡ);憎恨(zēnɡ);躯壳(qiào);蔑视(miè);慰藉(jiè);氛围(fēn);奶酪(lào);供不应求(ɡōnɡ)。2.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至高无上 不可思异 和睦纷至踏来推销竭然相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不可思异”改为“不可思议”,“纷至踏来”改为“纷至沓来”,“竭然相反”改为“截然相反”。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___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___②___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____③____他们____④____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____⑤____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成分,____⑥___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①②③④⑤⑥A/并如果//从而B尽管并如果//从而12
C尽管并/既然就因而D尽管并/即使就因而C [关联词一般成对出现,第三分句开头是“但是”,前边必须有表转折的词与之对应,因此选“尽管”。后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所以必须找出表因果关系的虚词。因此选“因而”。④⑤处表示顺承关系,只能选择“既然……就……”。]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导学号:51362064】A.有人认为,2027年退休的职工,在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对此,不少专家指出该观点言过其实。B.在较长时间以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历史虚无主义者,文化虚无主义者,崇洋媚外,数典忘祖、妄自菲薄者,为数不少。C.想在几十万高考考生中脱颖而出,不惜走一条险路,这并不是智慧,至少不是大智慧,充其量只是雕虫小技。D.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D [D项,“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不能用来形容“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和“漂亮的吊灯”。]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导学号:51362065】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B [本题主要考查“谦辞”“敬辞”的使用。A项,“失陪”是谦辞,表示不能陪伴对方。C项,“寒舍”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D项,“千金”是敬辞,称别人的女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