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烛之武退秦师 (2)
加入VIP免费下载

5烛之武退秦师 (2)

ID:1051464

大小:4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文化常识】1.《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学作品,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两部也是对《春秋》的解说。因此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左传》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左传》无论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2.礼崩乐坏礼崩乐坏是对东周时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的一种形象描述。在春秋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领域出现了与周礼要求不相融的局面,具体表现为势力强大的诸侯开始变王田为私田,变分封制为郡县制,政权不断下移,并纷纷制定自己的法律。这些都反映了周代奴隶制社会正走向解体。主要表现于四个方面:经济上井田制逐步解体,出现了土地所有制及相应的赋税制度,政治上一些强大的诸侯开始建立直属于君王的郡县制,不再对土地进行分封;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周天子无力阻止;各诸侯、卿大夫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作为传统封建制度基础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长子继承制度多不能施行,一些有权势的卿大夫在征战中势力壮大,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卿大夫出的局面。3.秦晋之好秦穆公为求将来与中原友好,与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联姻,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另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梁国和翟国避难。再后来,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秦穆公为了笼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外公家又被秦国灭亡,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跑回晋国。秦穆公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嬴改嫁给他。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4.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5.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是年四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出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课文译文】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 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预习思考】1.梳理故事脉络:秦晋围郑——临危受命——智退秦师——晋侯退兵2、阅读思考:(1)如何看待烛之武的“辞”与“许”?辞,是怀才不遇的愤懑知情的宣泄。许,烛照他的深明大义,践行礼义。(2)面对秦伯,烛之武采用了哪几步来说服秦伯?以退为进→设身处地→诱之以利→以史为证→设想未来(3)为何烛之武的一席话就能成功说服秦伯而分化秦晋联盟?①“春秋无义战。”②“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二、词类活用①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②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③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④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⑤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⑥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弱小)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⑧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⑨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三、古今异义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②行李之往来(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③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精神不佳。)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⑤亦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往。)四、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且贰于楚也  ③佚之狐言于郑伯 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2)省略句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③(烛之武)许之( 省略主语)④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之)⑤(晋惠公)许君焦、瑕。(省略主语)                 (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五、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是寡人之过也 (的)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⑧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 ⑥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连词)  “夫” ①夫晋,何厌之有(fú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ú代词,那) “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