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教学目标:1.学生感受本文说理的逻辑力量。积累文中主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和文言特别用法。2.学生学习魏征直言进谏的精神,领会课文“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思想。教学重点: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逻辑力量。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十思”的含义及“思”字在文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教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初中学习过诸葛亮写给刘禅的《出师表》,苏轼曾经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出师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情打动了后主。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著名的奏章《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据说当时唐太宗读了以后,下手诏说它“诚极忠款,言穷切至”,说自己“披览忘倦,每达宵分”。魏征凭什么打动了皇上?除了这篇奏疏表现出的进谏者的为国君担忧的拳拳之心,就靠奏疏本身的逻辑力量了。今天我们就来研读这篇文章,感受它巨大的逻辑力量。二、作者简介:(结合课文注释1)1.作者简介敢于“犯颜切谏”的诤臣——魏征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后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历史上称他为“诤臣”。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病卒后,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作有《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等。言论散见于《贞观纪要》。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疏。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魏征“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玄韦”,表示从谏改过。2.文学常识——疏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请;四曰议,以执异。”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第1页共5页
三、学生朗读全文,初步疏通课文内容,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一)学生朗读全文,注意字音字形。(二)学生提出课文中的难点词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通假字振之以威怒振同“震”,威吓词类活用:1.必固其根本使⋯⋯稳固形作使动2.欲流之远者使⋯⋯流得远形作使动3.人君当神器之重重权形作名4.居域中之大重大的地位形作名5.不念居安思危安定的环境形作名6.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形作意动7.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形作使动8.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下游名作动9.乐盘游以⋯⋯为乐形作意动10.则思虚心以纳下使⋯⋯虚形作使动11.惧谗邪邪恶的小人形作名12.则思正身以黜恶奸恶的人形作名13.宏兹九德使⋯⋯扩大形作使动14.择善而从之好的意见形作名15.简能而任之有才能的人形作名16.念高危高而险的君位形作名一词多义:诚竭诚则胡越为一体诚心诚能见可欲如果盖克终者盖寡大概盖在殷忧不译,表推断原因思思国之安者希望不念居安思危想到、考虑则思知足以自戒想到并做到何必劳神苦思费心思特殊句式:1.戒奢以俭介词结构后置2.虽董之以为严刑介词结构后置3.振之以威怒介词结构后置4.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宾语前置5.则思知足以自戒宾语前置重点实词、虚词: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必浚.其泉源;取独根疏通2.臣虽下愚..⋯⋯而.况于明哲..乎最愚昧无知更明智的人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掌握、主持地位天地间想到、考虑4.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所有的大5.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多能够保持到底6.盖在殷.忧⋯⋯既得志..深达到目的7.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终苟免..而不怀仁路人监督苟且免于刑罚第2页共5页
8.可畏惟.人⋯⋯所宜深慎..是深切戒慎9.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警戒建造、兴建10.则思谦冲.而自牧.虚养11.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娱乐游逸作为限制12.则思慎始而敬终慎.13.虑壅蔽..⋯⋯则思正身以黜.恶堵塞、蒙蔽排斥14.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恰当15.简.能而任.之选拔任用16.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散播奉献17.垂拱而治.⋯⋯代百司..之职役哉治理好、太平百官四、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二课时一、学生在疏通课文字词的基础上,基本把握课文大意。1.学生齐读课文第1节,思考:魏征向唐太宗上疏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他又是怎样提出的和进行论熟的?中心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后者是前者的途径,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必”强调积德义的重要性。)手法: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排比句,前两句采用比喻论证,后一句说明事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正面论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排比、比喻论证。反面论述。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反问句,结构上递进,“况”强调唐太宗更应该明白这番道理。语气婉曲中含强劲,柔中带刚,表现出魏征敢于直谏的风貌和善于言辞的风采。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指出人君的权势重,地位高,显示出“居安思危”的重要,而“居安思危”正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用语推进一步,咄咄逼人。师生小结:1.以“固本、浚源”为喻,提出并论述“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观点。2.设喻手法,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并论述“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强调了它的重要性。三句话中出现了三个“思”字,可谓“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二、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第2节,思考课文第2节是从哪个角度论述“积其德义”的道理的?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第2节2、学生思考:课文第2节是从哪个角度论述“积其德义”的道理的?作者从历史角度入手,提出一个历史事实: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并分析对比其原因在于统治者在创业和守业的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态度。第3页共5页
步步推导:骨肉为行路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覆舟。(借鉴古人论述,将君与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肯綮,振聋发聩。)师生小结:1.总结历史经验,从创业、守成等方面论述积其德义的道理。2.本段通过对比和层层推论,揭示了不积德义的危害性。三、学生散读课文第3节,分析概括第3节的内容。1.学生散读课文第3节2.学生用一句话概括第3节的内容:积德义的具体做法:“十思”及效果。3.师:“十思”是两两成对,分成五个方面。同学们尝试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带问题再次散读课文第3节: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生活上戒奢侈俭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待人戒骄躁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处事戒贪惰慎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用人戒偏信正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执法赏罚严明明4.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则”字与段首的“诚”字相互呼应,组成假设复句。“诚”讲“十思”的内容,“则”讲“十思”的效果。5.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反问句收束全文,语气强烈,震动君心:“十思”的效果是用不着“思”。6.师生小结:本段讲“十思”,采用排比句;论“十思”的效果,层层推进,气势恢宏。四、师:在上面分析中,我们体会到了课文每一节中的逻辑顺序和由此而产生的力量。纵观全文,课文每一节也是环环相扣,请一位同学来进行分析:1.作者先用“固本、浚源”两个比喻,提出“思国之安,必积其德义”的论点,并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积德义、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然后引历代君王善始不能善终的教训,对比分析国君在创业、守业时不同的态度导致的不同结果,论述不积德义的危害性;最后论述“积德义”的具体内容,从生活、待人、处事、用人、执法五方面提出“十思”,并论述其效果。2.学生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第2小题,思考:本文有着很强的说服力,是因为它有一条严密的论证思路,想一想:这条思路是什么?15个“思”字国君要“思国之安”——“先积其德义”------------居安思危---------“十思”--------不必苦思。(途径)(具体表现)(具体内容)(效果)五、师生共同小结写作特色:1.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1)对比论证。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积其德义”,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2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论述,都体现了这一特点。(2)比喻论证。第1段开篇两句。2.这是一篇骈体文。形式上有大量的排比、对偶,又有散句,用典不多。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饬,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第4页共5页
六、作业布置:学生背诵《谏太宗十思疏》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