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秋水
庄子其人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愤世嫉俗,鄙视功名富贵,揭露统治阶级的虚伪的“仁义”。庄子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庄子》亦名《南华经》,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
(1)秋水时至,百川灌(guàn)河。(2)泾(jīng)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牛马。(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4)且夫(fú)我尝闻少(shǎo)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读准字音
泾流之(这样)大,两涘渚崖之间,(白茫茫一片),(隔着水)不辩(同"辨")(对岸的)牛马。于是(在这时候)焉望洋(抬头仰望的样子)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这样)曰今我睹(看到)子之难穷(无穷无尽)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危险)矣。吾长见笑于大方(得大道)之家(见......于被动句)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特殊文言词句积累
河伯先前对自己的认识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后来河伯的表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河伯又是怎样反思自己的呢?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大方: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叹,生发起感叹。现在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例:面对出国留学的高额费用,他们一家只得望洋兴叹了。贻笑,被人讥笑。大方,大方之家,见多识广的人。现在多指被内行人所讥笑。例:我们面对这次比赛高手如云的现状,只有不断加强练习,否则只会贻笑大方。望洋兴叹:成语溯源
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