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6鸿门宴练案2新人教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学书不成,去 去:离去。B.又不肯竟学 竟:完成。C.毋妄言,族矣 族:灭族。D.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亡:灭亡。【解析】 亡:逃亡。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B.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C.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D.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解析】 正确标点为: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D )A.项籍小时候,学文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C.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高力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几十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丁壮,用兵力降服了地方。【解析】 应为项梁带领项籍起事,也不是立即起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5分)译文:项梁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里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2)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5分)译文: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解析】 (1)“避”“于”“下”各1分,文意2分。(2)“亡”“先”“为……所……”各1分,文意2分。【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杀害的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抵挡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为这个缘故,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里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家伙的皇帝位置可以拿过来替他做。”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几十上百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注]
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注】 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沛公善之 善:认为……好。B.秦将果畔 畔:通“叛”,背叛。C.秦兵竟败 竟:最终。D.以固项王意 固:固执。【解析】 固:稳住。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B )A.贾竖易动以利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不如因其解击之 不如因善遇之C.此独其将欲叛耳 其人居远未来D.为之奈何 若属皆且为所虏【解析】 A以:介词,相当于“用”/介词,相当于“因为”。B因:介词,相当于“趁机”。C其: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的”/指事代词,相当于“那”。D为:介词,相当于“对”/介词,相当于“被”。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张良祖先为韩国人,且世代相韩,韩为秦所灭时,张良曾不惜万金为韩报仇。后追随汉王,屡献奇策,帮助汉王攻入咸阳,使秦王子婴投降汉王。B.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D.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汉王平定天下之后,张良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解析】 “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错,无直接因果关系。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5分)译文: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的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2)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5分)
译文:人生一世,如同白驹过隙那么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这种地步呢?【解析】 (1)“绝”“示”“还”各1分,文意2分。(2)“如”“自苦”“乎”各1分,文意2分。【译文】 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到陈涉等起义的时候,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年轻人,归属沛公。张良曾多次用《太公兵法》劝说沛公,沛公认为他说得很对,经常采纳他的计策。后来和张良一起南下,攻下宛城,向西进入武关。沛公打算用两万人马攻打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生意人容易用利益来使之动摇,希望您暂时坚壁留守,派一部分人先出发,准备五万人的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然后派郦食其带领贵重的财宝去引诱秦将。”秦将果然反叛,并打算和沛公联合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听从。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沛公一直追击败兵到了蓝田,再次交锋,秦军最终大败。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封为汉王,在巴、蜀地区称王。张良趁机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的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一边走一边烧毁了栈道。后来击败项羽,平定天下,分封功臣,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祖已封赏了有大功的臣子二十多人,其余的因日夜争功不决,未能进行封赏。高祖在雒阳南宫里,从复道上望见将领们纷纷相聚坐在沙地上谈说。高祖问道:“这些人在说什么?”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些人在密谋反叛呢。”高祖说:“天下刚归安定,为什么要反叛呢?”张良说:“陛下出身于平民,而带领这些人夺取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可是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的故旧亲朋,而所诛杀的都是陛下平时怨恨有仇的人。现在军吏们在计算战功,因天下的土地不够全部封赏,又害怕平时的过失被陛下怀疑而受到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密谋反叛。”高祖担心地说:“怎么办呢?”张良说:“陛下平时所憎恨的,而且是大家所共知的,谁最厉害呢?”高祖说:“雍齿和我有旧仇,曾多次使我受困受辱。我想杀掉他,但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又不忍心。”张良说:“现在赶快先封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看到雍齿受到封赏,那么人人都会情绪稳定。”于是高祖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吃完酒宴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能封为侯王,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张良于是称赞说:“我家世代相韩,到韩国灭亡以后,不惜万金资产,为韩国向强秦报仇,震动了天下。现在凭三寸之舌成为皇帝的老师,分封万户,位列侯爵,这是一个百姓所能达到的富贵的极点,对我张良来说很满足了。我希望丢开人世间的事情,打算跟从赤松子交游。”于是学起了辟谷、道引、轻身养生之术。适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张良的恩德,就坚持让他吃饭,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么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呢?”张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八年以后,张良去世,封谥为文成侯。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11分)
[唐]钱 起泉壑带茅茨①,云霞生薜帷②。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注】 ①茅茨:茅屋。②薜帷:墙上长满了薜荔,像墙帷一样。9.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歌,诗人着力刻画了谷口书斋的清幽雅致,这一特点主要是通过对书斋周围景物的细腻描绘来实现的。B.首句中的“带”与第二句中的“生”相对应,描写了山泉萦绕着小屋、云霞似从小院中升腾而起的景象,起笔不凡,境界雄浑。C.颔联先突出了竹林山色让人心生同情,而后又以“新雨后”“夕阳时”修饰,让这些景物融入了人的情感,具有极强的色彩感。D.颈联中“闲”和“迟”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白鹭的悠闲和山花的迟落,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写鸟、花表现了书斋的清新宜居。E.诗歌将水、云、竹、山、鹭、花人格化,写得极富感情。全诗均为写景,句法工整,静中有动,幽而不寂,体现出新奇清淡的诗风。【答案】 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解析】 B“雄浑”概括不当,应为“清新雅致”。C“竹林山色让人心生同情”分析不当,“怜”是“怜惜、怜爱”的意思。E“全诗均为写景”分析不当,尾联为叙事。10.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示例:①欣喜愉悦的心情。前三联写了书斋附近幽静清新的美景,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隐居生活的愉悦。②对友人来访的期盼(或“邀约的诚意盛情”)。尾联写家童打扫着满是松萝的小径,突出表现诗人的诚意和盛情。【解析】 6分,答出一点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