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劲敌 靓妆 痉挛 不胫而走 曲径通幽B.和面 迷惑 霍乱 豁然开朗 祸起萧墙C.甲壳 讥诮 撬动 翘首以待 七窍生烟D.殄灭 舔嘴 腼腆 忝列其中 恬不知耻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辜负 自欺其人 作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B.提纲 拭目以待 融洽 前世不忘,后世之事C.精悍 只言片语 奥秘 偷鸡不成蚀把米D.通牒 寻物启事 汲取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A.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B.“反恐”也好,“防化”也罢,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无论怎样,布什政府都掩盖不了占领伊拉克的真正意图。C.这个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大厅非常宽敞,我们走在里面,脚步声就像空谷足音一样清晰响亮。D.对待野生动物,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赶尽杀绝,只顾眼前利益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20年11月,全国公安机关侦破的刑事案件数与10月份相比大幅上升41.8%,一批严重刑事犯罪案件被迅速侦破。
B.人才柔性流动是指人才通过兼职、承担委托项目、参与项目开发等方式在为其他单位提供短期服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迁移行为。C.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井喷特大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D.英国贸工大臣休伊特的此次来访是为了落实和推动去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时和中方达成的贸易合作计划。二、语段精读5.《非攻》一文是怎么说理的?它体现了《墨子》的什么特点?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众闻则非之()(2)上为政者得则罚之()(3)至杀不辜人也()(4)拖其衣裘()7翻译下列句子(1)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2)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三、拓展延伸孟子见梁襄王《孟子》盂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平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淳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嗜:喜欢B.孰能与之与:和C天油然作云作:兴起D.其如是,孰有御之御:阻止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就之而不见所畏焉。B孰能一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孰能与之C天油然作云D诚如是也沛然谁能御之如有不嗜杀人者10.翻译下列句子(1)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2)其如是,孰能御之11.这篇文章是围绕什么话题来进行的?从中可知孟子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12.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比喻生动形象,试分析以下比喻句各比喻什么?(1)“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答:(2)“水之就下”
答:非攻1 A(A都读jìng B和面huó C翘首以待qiáo D恬不知耻tián。) 2 C(A“自欺其人”应为“自欺欺人”,B“后世之事”的“事”应为“师”,D“杆”应为“竿” 。)3.B(A.感情色彩错;C.“空谷足音”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D.“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原意是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吃却把麻雀赶到丛林去了。后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4.B(A.重复赘余;C.主语残缺;D.搭配不当)5、由具体事例入手,由小到大、由此及彼、层层推进,体现了《墨子》文章质朴无华,逻辑性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的特点。6、(1(指责他)(2)执、治,抓获(3)无罪(4)剥取7、(1)如果损人越多,他的不仁也就越厉害,罪过也就更加深重。(2)现在最大的不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称赞它是义,这就可以说懂得了义和不义的区别吗?8、B(帮助)9.C(均解释为——的样子。A:靠近,流淌;B:代天下,代能统一的人;D象,如果。)10.(1)远远望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看不见有什么可害怕的。(2)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11.全国统一。“不嗜杀人者”能统一全国。12.(1)喻当时各国人民在连年战争影响下生活极其痛苦的情状(2)形容人民归附仁政的自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