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散文《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察今》(节选)单元训练苏教版◎一词多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至大为攻国(城邦)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C.等死,死国可乎(国事)D.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域)答案:A解析:国家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意动词,以……为病)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形容词,强)C.疾风知劲草(形容词,猛烈)D.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名词,病)答案:A解析:动词,厌恶、痛恨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B.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拜见、谒见)C.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表被动,相当于“被”)D.风吹草低见牛羊(看见)答案:D解析:xiàn,出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尔言过矣(形容词,错误)B.是谁之过与(名词,错误、过失)C.无乃尔是过与(名词,错误、过失)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分、过于)答案:C解析:动词,责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弃甲曳兵而走(兵器)B.上使外将兵(军队)C.可汗大点兵(士兵)D.兵旱相乘(军事、战争)答案:A解析:兵器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谷不可胜食也(美好的)沛公不胜桮杓(shēng能承担,能承受)B.二败而三胜(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
C.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战胜、超过)D.亦遂增胜(胜景、胜地,优美的景色)答案:A解析:“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胜”读shēng,解释为“尽”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学于余(时俗、时尚)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时代)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常常、经常、不时)D.斧斤以时入山林(时节)答案:C解析:时机、机会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定数)C.数罟不入污池(数目多)D.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几个)答案:C解析:cù密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递交)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拿出)B.舜发于畎亩之中(起用、兴起)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爆发)D.发其士文之悲哉(抒发、流露)答案:A解析:“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中的“发”解释为“打开、拿出”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代价,通“值”)B.中通外直(笔直、平直)C.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径直、一直)D.直不百步耳/直可惊天地,泣鬼神(简直、竟然)答案:D解析:“直不百步耳”中的“直”解释为“只是,仅”11.下列句子中加点“而”不全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不患寡而患不均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答案:C解析:“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而”作连词,表并列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人朝夕退而游焉(连词,表假设)军惊而坏都舍(动词,如同,像)B.东面而视(连词,表修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关系。)C.或百步而后止(连词,表承接)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连词,表递进)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连词,表并列)
答案:A解析:“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中的“而”作连词,表承接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要于时也。(介词,对于)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介词,对)B.于是焉河伯使旋其面目。(介词,在)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表比较)C.龟玉毁于椟中(介词,表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在)D.虎兕出于押(介词,从)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介词,引出行为的对象)答案:C解析:“龟玉毁于椟中”中的“于”作介词,解释为“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中的“于”作介词,表被动。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语气词,句中表停顿)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怎么、哪里。)C.今吾子又死焉。 (句末语气助词)D.尽心焉耳矣(句末语气助词)答案:C解析:兼词,当作“于此”讲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则”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就”)B.其所善者,吾则行之。(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就”“那么”)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答案:A解析: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是”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正确,与“非”相对)B.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判断词,是)C.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词,是)D.唯利是图(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在含义,不译)答案:B解析:代词,这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社稷之臣也(语气词,表判断)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副词,同样)C.何以伐为(介词,因)D.则修文德以来之(连词,表目的,相当于‘以便’)答案:B解析:句中语气词◎词类活用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B.军惊而坏都舍(形容词作动词,破坏)C.以其亏人愈多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赞美)D.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非难)
答案:B解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坏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敲鼓)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罪、归咎)B.树之以桑(种植)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找借口)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D.既来之,则安之(招来,安抚)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招来)答案:D解析: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定);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来)◎古今异义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川灌河(专指黄河)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到了)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不吝啬,自然,不拘束)D.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重大)答案:C解析:“大方”古义指“深明大义或专通某种学问”,今义指“不吝啬,自然,不拘束”;A今义:泛指河流;B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D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的距离大。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请以战喻(请允许我)B.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是“可以”,“以”是“凭借”)C.弃甲曳兵而走(一般的行走)D.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不定代词)答案:C解析:“走”古义指“跑”,今义指“一般的行走”;A今义:常用于要求、请求对方;B今义: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D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通假字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泾流之大(通“径”,直)不辩牛马(通“辨”辩认)B.其有仁兹甚(通“滋”,更加)澭水暴益(通“溢”,上涨,涨大)C.不如小决使道(通“到”,漫流)D.故择先王之成法(通“释”,舍弃,抛弃)答案:C解析:“道”通“导”,疏通,引导◎文言句式2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至大为攻国。译文:(2)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译文:(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译文:(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5)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译文:(6)从而誉之,谓之义。译文:(7)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译文:(8)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译文:(9)何以伐为译文:(10)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译文:(11)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译文:(12)求!无乃尔是过与译文:(1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译文:(1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文:(15)申之以孝悌之义译文:(1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1)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动词,“为”,表判断)(2)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疑问语气“乎”,表疑问)(3)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莫若己,宾语前置)(4)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见……于,表示被动)(5)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省略介词)(6)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7)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语气词“也”,表判断)(8)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者,……也”,表判断)(9)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以何伐为,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与句末语气词“为”,表反问)(10)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抚他们(省去主语“国君”)(11)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省去主语“梁惠王”)(12)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13)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于颛臾有事,介词宾语后置)(14)老虎、犀牛从木笼子里逃了出来,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于柙出,介词宾语后置;于椟中毁,介词宾语后置)(15
)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地讲给百姓听(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16)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于道路负戴,介词宾语后置)◎名句名段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2004·湖南卷)周任有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力就列,不能者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