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认识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三、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四、课前准备:硬币,尺子,练习纸,学具袋,名片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2、你能比划一下1厘米吗?①师:能估计我手里的橡皮的长度吗?想不想知道它的实际长度呢?它有5厘米。②师:你的手张开,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二)、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1、估计数学书的长,动手量一量①师:我们每天都接触的数学书,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②你能估计一下吗?指名汇报几个。③怎么知道谁估计得更准确些呢?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放在哪个位置测量会更准确呢?(在投影仪上演示、课件再演示。)④赶快动手量一量吧!每个人都试着量一遍。汇报交流:数学书的长度为21厘米。2、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宽并测量验证①每个人先估计②量前先思考:尺子应该放在哪里测量比较准确呢?③动手量一量测量时,如果发现了什么问题,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一下,把测量得到的结果先记在脑子里。④汇报交流:宽:14厘米多 14厘米多8小格3、设疑揭题这多的8小格在数学上是怎么表示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三)、探究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到毫米这个单位。1、请大家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请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多少?)2、课件演示,建立直观的表象。0——
1厘米之间是1厘米,有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毫米可以用国际通用字母mm表示。除了0——1厘米之间,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呢1厘米就是10毫米呢?能不能用1句话来概括一下?(相邻的两个厘米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也就是10毫米)3、请学生用毫米这个单位表达数学书的宽(8毫米是哪一部分?再多几毫米就是15厘米了?)问:测量数学书的厚应该用什么单位?为什么要用到毫米这个单位呢?你估计它有几毫米呢?量一量吧!(四)、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1、学生在尺子再来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2、请你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3、动手比划:用拇指和食指夹住1分硬币,再轻轻将硬币抽出,看拇指和食指间的空隙有多大,就是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比划1毫米,看谁比划的准确?1毫米的长度给你什么感受?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5、你估计几页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把这几页捏紧后用尺子验证一下,多了或者少了就调整一下,然后数一数,大概有几页?6、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呢?提供资料:自动铅笔芯的粗细、圆珠笔芯粗细、降水量等(五)、巩固应用1、读一读师:多几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比比谁的眼力好①先判断两个图形中哪个是正方形?②量一量,看看你的判断对不对?你量的结果如何?量了几次?为什么你只量了两次就够了呢?正方形除了四条边相等外,还有什么特征?③课件显示结果:1厘米8毫米如果以毫米为单位就是 毫米?④反思提升:为什么第二个图形长和宽是不相等的,我们却看不出来呢?明明第一个图形是正方形,为什么看起来却不象呢?(因为同样长的一条线段,用眼睛观察,往往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一些。这就是在生活中为什么穿竖条的衣服让人感觉个子高一些的原因。)因此,我们在判断图形是否属于正方形,不能仅靠眼睛看,还必须用工具来测量一下。3、比比谁的手更巧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布置今天的课外作业:写1篇数学日记。(六)、小结收获说一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