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1、42页。u教学提示本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梯形,由于梯形的形状比较特殊,日常生活中,梯形的物体并不多见,但是梯形的图形特征比较直观,对于“等腰梯形两腰相等、两组底角相等”的特点,学生也有测量和探索的经验。课堂活动中,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给出的物体,从中找到梯形,抽象出梯形,并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通过问题讨论,借助与平行四边形的比较,认识梯形的一般特征。认识等腰梯形的特点时,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折、测量的时间,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把梯形对折和测量发现了什么,是学生了解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知道等腰梯形的两条腰相等,两组底角分别相等。◆教学目标:1、观察梯形的特点,概括归纳出定义,并且知道各部分名称;通过动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征;并对所学四边形进行建构,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获取新知,对知识进行建构,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取新知,亲身经历知识的再现过程。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剪刀、一张16k白纸、等腰梯形纸、量角器、直尺、三角板、一组梯形的题卡等。◆教学方案:一、情景导入。你都学过那些四边形,说一说你见过的四边形,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来源:Z.Com]设计意图:把学过的图形和名称进行联想,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引出新的内容。二、从需要出发合作探究。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们想从哪些方面认识梯形呢?预设问题: (1)定义 (2)各部分名称 (3)特性 (4)特征……设计意图:在找图形、判断图形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生成课程资源。师:那我们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义学生选择老师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组梯形的题卡、量角器、直尺
等),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汇总意见讨论。(学生以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组织小组汇报交流,预设:小组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1)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图形是梯形。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等特点归纳为“四边形”(2)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3.动手操作,创作梯形。学生创作梯形,然后交流学生的作品及方法。4.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称(1)学生自学课本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同桌拿起刚才剪的梯形指指各部分,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2)汇报交流,重点说说梯形的高在哪里。(3)学生把剪的梯形(标出各部分名称的)贴在黑板上展示。5.观察特殊梯形的特征(1)学生拿出老师给准备的等腰梯形,以小组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找一找这样的梯形特殊在哪儿。(2)汇报交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6.知识建构师:现在,我们认识的四边形家族中又多了一个成员,你们能把这
几位成员间的关系想办法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学生分类整理学过的四边形,然后展示交流整理结果,组织互评,激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三、从兴趣出发实践应用。1.玩一玩。[来源:Z*xx*k.Com]你能把等腰梯形只剪一刀就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2.拼一拼。85页数学冲浪四、你学会了梯形的哪些知识?五、布置作业:完成课本42页的“练一练”1、2、3、4题。◆板书设计:梯形的认识[来源:学.科.网Z.X.X.K]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梯形各部分名称:特殊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课后反思: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找出物体中的梯形,抽象出平面图形,通过比较,说说与先前学过的四边形的不同来明确梯形的特征。通过测量、折角老认识特殊的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球门的侧面、大坝和水渠的横截面的形状,并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梯形,接着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梯形。提出教材中“说一说”的问题,让学生观察梯形,独立
思考后讨论,使学生了解梯形与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不同点,认识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这一特征,然后介绍梯形的上底、下底、腰和高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