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
加入VIP免费下载

《季氏将伐颛臾》

ID:1053476

大小:1.71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2-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论语》是记录____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是体文集,凡__篇,为__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编在一起,称为“____”。春秋语录20儒四书论:纂辑,应读lún;语:言谈。《论语》《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 先秦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左传》《战国策》编年体国别体《论语》《孟子》《荀子》《庄子》《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季氏将伐颛臾》《劝学》《秋水》《孟母三迁教子》《非攻》《墨子》百家争鸣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幼年丧父,少时家境衰落。成年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山”(管畜牧)等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使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的生平 孔子的思想思想上:以“仁”为核心,崇礼反法;政治上:提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生活上:主张“温良恭俭让”;教育上: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季氏将伐颛臾 【学习目标】学习并掌握文言词语意义及句式。分析孔子的说理方法,学习孔子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了解孔子以礼治国,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一、解题:季氏将伐颛臾关键词语:将伐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如果可以劝阻而不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伐:攻打,明目张胆。 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季氏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1)贪其土地;(2)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背景简介 初读感知第一环节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①论语(lún)②颛臾(zhuānyú)③社稷(jì)④虎兕(sì)⑤出于柙(xiá)⑥焉用彼相矣(xiàng)⑦干戈(gē)⑧冉有(rǎn)⑨椟(dú)正音: 感受鉴赏第二环节 学习第一段内容感受鉴赏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圈点勾画出文章的重点字词与疑难语句。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无乃尔是过与?重点字词归纳(古今异义)指采取军事行动“无乃……与?”是个文言固定句式相当于“恐怕……吧”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是”宾前](1)与:通“欤”,语气词过:名-动,责备。(2)无乃……与:表示推测语气,即“恐怕……吧”(3)句式—宾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重点字词归纳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4.何以伐为?1)何以:以何,宾前。2)何(以)……为:为什么……呢?表反问1)以为:省略“之”,指颛臾2)以为:(古今异义)以:用,让为:做,担任 1、第一段讲述的背景事件是什么?思考季氏将要攻打颛臾。2、冉有是如何告诉孔子的?“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冉有为何不直接说“季氏将伐颛臾”?而要拐弯抹角的说“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提示:冉有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客观的陈述事情吗?)冉有是来试探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态度的,只宜含蓄地表示,而不能露骨地表白。冉有:“有事”——含糊其辞 3、孔子是否赞成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理由是什么?反对。“求!无乃尔是过与?”理由:“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学习第二段内容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圈点勾画出文章的重点字词与疑难语句。感受鉴赏 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1)陈,施展。/力,才能。/就,担任。列,位,职务。/止,不去,不担任。2.则将焉用彼相矣相:名词,搀扶盲人走路的人。3.且尔言过过:形容词,错误,错了。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于:从。/于:在。5.是谁之过与过:名词,过错   过失重点字词归纳“无乃……与?”是个文言固定句式相当于“恐怕……吧”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是”宾前] 1、针对孔子的批驳,冉有是如何回答的?思考“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2、冉有的回答目的是什么?/为何这样说?推卸责任(为自己开脱)。3、针对冉有的辩解,孔子如何反驳的? (1)引用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2)巧设比喻。①用搀扶盲人走路的人应负的责任作比;②用看守柙和椟的人作比。——在其位谋其政,不能尽职就别尸位素餐——失职就要追究责任 学习第三段内容感受鉴赏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圈点勾画出文章的重点字词与疑难语句。 1.固而近于费2.后世必为子孙忧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重点字词归纳“无乃……与?”是个文言固定句式相当于“恐怕……吧”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是”宾前]固:(城墙)坚固为:成为。/忧:(名—动),忧虑的事。疾:痛恨/辞:(名—动),找托辞,找借口)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古今异义)国:诸侯的封地家:卿大夫的封地 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忧,忧虑。/寡:少。6.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7.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8.而不能来(之)也”来:使动用法,使……来9.吾恐季孙之忧忧:(名—动),忧患,忧虑的事。“无乃……与?”是个文言固定句式相当于“恐怕……吧”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是”宾前] 1、对于攻伐颛臾,冉有真的“不欲”吗?(请找出相关依据)思考并非真的“不欲”。证据是冉有的第三句话:“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从中可看出冉有口是心非。2、针对冉有的辩解,孔子哪一句话集中表明了对他的态度? 求!君子疾夫舍“欲之”而必为之辞。冉有啊!君子痛恨那种(嘴上)不说(我)“要这样做,却一定要编造借口(的做法。)”哼! 3、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孔子的政治愿景是什么?(对内对外的做法)对内:均和安。对外:修文德以来之。 4、孔子在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后,对照这一主张又斥责自己的学生犯下了哪三个错误?一误——远人不服不能来(二人无德)二误——分崩离析不能守(二人无能)三误——谋动干戈于邦内(二人兴乱) 5、文中哪一句表现了孔子的远见卓识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后代形成成语“祸起萧墙”。 小结内容第三环节 1.冉有的三句话各有特点,且态度不同,目的不同。第一句——“有事”闪烁其辞,试探孔子;第二句——夫子欲之言不由衷,推卸责任;第三句——后世必为子孙忧编造借口,掩盖本意。 2.针对冉有的辩解,孔子相应的表明自己的态度 孔子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引用名言巧设比喻君子品质不可伐斥失职讲道理(不满)先王封国邦域之中社稷之臣不必伐不当伐摆事实(生气)(怒不可遏)讲道理政治主张揭穿阴谋斥为人明观点洞世事孔子的思想态度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论证方法理由 2.针对冉有的辩解,孔子相应的表明自己的态度第一次对话:晓之以礼第二次对话:晓之以理第三次对话:晓之以德 3、孔子说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是什么意思?季氏讨伐颛臾虽然可以扩大地盘,发展势力,但在经济、军事利益方面看,他主要的目的还是要削弱鲁国的实力,最终目的是篡夺鲁国的政权。孔子一语道破了季氏的阴谋,同时也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论点,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4、文中体现的孔子的政治主张明确:对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对外“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关键词:均和安修文德礼治仁政教化 中心概括本文记载的是孔子与弟子冉有、季路的一次对话。通过写孔子谴责了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文教德政来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虎兕出柙: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既来之,则安之:原指使他们吸引来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成语积累 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大动干戈:发生战争,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分崩离析:指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 谢谢大家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