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教学简案课型:教读课(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册)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仁义教化來使“远人”归服的主张。2、准确把握孔子运用两个比喻的本意一一扶相、看守柯犊,以说明冉有和季路令人不可推卸的责任。3、反复朗读,体会绘声绘色的人物言行记录特点。教学重点:文言文多义词和句式辨识教学难点:课文第三段阐述孔子的主张教学时数:1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论语》。弓I:初中时,我们学过《论语六则》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点拨:《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是儒家经典的著作之一。“论语”中的“论”就是编辑的意思,“语”即言谈之意。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明这部书影响Z大,也说明这部书涉及到了许多国家的政事。2、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弓I:说能给大家介绍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孔子?点拨: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课文中冉有、季路是他的门徒。儒家学派主张“仁政”,那么“仁政”究竟是怎样体现的呢?二、解题弓I:分析文章要从题目入手,题目屮的“伐”是“讨伐”之意,本文是写战争的场而的吗?有哪个找到资料了的同学给大家讲讲当吋的相关的背景?点拨:(1)这篇文章选自《论语》这部语录体经典箸作,写的也是孔子与两名学生的三次对话。(对话就应该有一个话题,对话的缘rti是什么?……)(2)时代背景:鲁哀公时,鲁国政局动荡不安。鲁恒公的后代孟孙、叔孙、季孙三家(也称三恒),逐渐强大,把持鲁国国政,鲁国公室则日趋衰微,国君所的赋税,贡多贡少,听任三家。此吋,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附属小国,是公臣,他的贡品为鲁国国君所专有。季康子要讨伐颛臾,实际上是要从鲁哀公手中夺収对颛臾的所有权。当时冉有为季氏宰,季路也是季氏门下,两人都参与了讨伐颛臾的筹划准备,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的老师孔子。(板书:对话缘由一一季氏将伐颛臾)三、教与学(一)朗读课文,重点是读音及句读和重音。明确:略。(1、分角色朗读。2、学生指正。3、教师指正。)(二)学生分析课文*你能找出这篇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词和常见的文言句式吗?跟自己的同桌试着说说这些文言词语的意思和文言句式的用法和特点。1、学习第1段
(1)学生自读并质疑释义(2)重点讲解: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无乃尔是过与?C、何以伐为?点拨:A、介词结构后置BC,固定句式,宾语前置(3)分析内容A、这次谈话的背景事件是什么?点拨:季氏将伐颛臾B、哪些话表达了孔子的态度?他反对讨伐颛臾的理由是什么?点拨:“无乃尔是过与”一句。特别是“过”字确切而又传神的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对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责怪。“何以伐为”孔子明确指岀了不应该攻打颛臾的理由,反对征伐。颛臾是受先王Z封,不可伐;是鲁国的附庸,不必伐;是社稷Z臣,不当伐。这三条理由体现了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张。2、学习第2段(1)学生自读,同桌之间互相提问。(2)为了说明卩}有、季路应对季氏的行为负责,孔子引用了哪些话,用用了哪些比喻?点拨并重点讲解:A、陈力就列,不能则止(“陈”:施展;“就”:充任;)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危”:盲人走路不稳;颠:跌倒)C、虎兒出于柯,龟玉毁于犊中(运用的是例证法)(3)分析:弓I:冉有推卸责任,孔子引名言,还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进行反驳,教育冉有认识自己失责,作为祭祀的家臣,冉有应该拼死力谏。那么,孔子为什么要这样激烈的批评冉有呢?点拨: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礼治的政治主张,反对法治,但不被诸侯采纳。后來,他兴办私学,目的就是想靠自己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已经在各诸侯国参加了政治活动的学生)去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而现在冉有违背了自己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所以他对冉有提出了严厉的批评。3、学习第3段(1)老师范读(2)思考:A、从冉有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对待老师的态度怎样?B、孔子听了冉有的话后,态度有什么变化?点拨:冉有的话表明一开始他就不诚实,他的话前后矛盾,遮遮掩掩,其实他是支持这场战争的。从“君子疾夫舍曰”“不能来”“不能守”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孔子很气愤,对冉有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同吋也揭露了冉有等人的本质是想夺鲁君之权。(3)概扌禺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有哪些?点拨:“不患寡而患不均既来Z,则安Z。”4、试着背诵课文。(根据板书)四、课外发散小结引申:本课记录了孔子与弟子的三次对话,表明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坚持礼治,对内耍求“均”“安”“和”,对外“修文德”。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人和世界都有很深的影响。199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孔子在本文屮提出的主张的看法。五、作业1、研究性学习选题设计:(1)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与中国综合国力软实力Z间的关系。
(1)儒家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痕迹2、迁移阅读:《子路、曾析、冉有、公西华侍坐》(《语文读本》第249页)六、板书设计季氏将伐颛臾《论语》:语录体儒家经典著作冉有季路孔子“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责I“夫子欲之,吾二臣考皆不欲也”驳I“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