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儒学大师,由于时代及学术交流与竞争使然,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声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体现出众多高超之处。那么我们今天就更进一步走近孟子,学习他的《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孟子名,字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并尊称他为,《孟子》是记录孟子、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仁政民贵君轻
时代背景: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读准下列字音王好()战hào弃甲曳()兵yè数()罟()不入洿()池ɡǔwū衣()帛()鸡豚()狗彘()之畜()túnzhì庠()序xiánɡ饿莩()piǎoyìcùbó然而不王()者wànɡxù移其粟()于河内sù申之以孝悌()tì
听录音,思考:本文孟子和梁惠王讨论的核心话题是什么?民不加多
第一部分:(第1段)第二部分:(第2—4段)第三部分:(第5至第7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阐述了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1.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2.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3.谷物收成不好.荒年。4.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5.谷子,这里泛指谷类。6.也是这样。7.没有像……。8.更少。下文“加多”,更多。加,副词,更、再。焉耳矣:河内:凶:河东:粟:亦然:无如:加少:
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迁移
1、寡人之于国也2、察邻国之政3、无如寡人之用心者4、移其民于河东取消句子独立性介词,对于结构助词,的取消句子独立性介词,到
1、梁惠王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王?有产生了怎样的疑惑?①尽心、用心;②民不加多,何也;
1.好战:2.请以战喻:3.填然:4.鼓之:5.兵刃既接:6.弃甲曳兵而走:喜欢。“请允许我”介词,用做比喻拟声词,模拟鼓声。敲起鼓来(名词活用为动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已经接触,交锋。拖着逃跑
7.或:8.以五十步笑百步:9.直:10.是亦走也:1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有的人。凭着耻笑,讥笑只是、不过。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通“毋”,不要。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孟子眼中的梁惠王是一个怎样的王,孟子是怎样说的呢?他认为真正的梁惠王是怎样的王?孟子得出怎样的结论?用什么方式得出这一结论的?有杀戮心、多虚荣心、无责任心王好战以五十步笑百步非我也,岁也伪王道(实为霸道虐政)善用众多的比喻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
3、如果你是梁惠王,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何为真王道?仁爱心务实心责任心何为真王道?
4、文中体现这些主张的措施有哪些?用了什么方式来表达出这些主张的?保民、养民、化民;排比气势;
4、孟子的“仁政”主张在本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梁惠文移粟的措施与孟子的主张有什么区别?具体内容是:不违农时,使民生有保障,施行教化,使百姓知礼义。梁惠王没有解决人民生老病死的基本生活条件,不能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实质上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没有区别,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这与孟子施仁政、行王道有本质的区别,相差甚远。
5、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批评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对比,是多大的反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又是多么的残忍!多么的不仁!而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归罪于天灾,就如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残害人民的不是荒年而是虐政!
1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严谨。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2)善用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3)气势充沛。。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①或……或……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有的人、、、②直……耳直不百步耳。译为“只……罢了。”③是……也是亦走也。译为“这是……呀。”④是何异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4)固定句式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4)兵刃既接(兵器/战士,士兵)(5)弃甲曳兵而走(逃跑/行走)(6)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7)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8)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4、古今异义
尽心移其民移其粟民不加多?提出问题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邻国之君喻分析问题行仁政之果之始之成斯天下之民至解决问题走未施仁政程度不同实质相同
对比、发现:不违农时,谷食不尽。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用不尽。五十者衣帛,七十者食肉,数口之家无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通假字〖颁〗通“斑”〖涂〗通“途”〖无〗通“毋”
2、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2)动词活用作名词(3)形容词作动词(4)使动用法(5)意动用法
①填然鼓之②七十者衣帛食肉③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名词活用作动词打鼓穿称王
(2)动词活用作名词①请以战喻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战争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3)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
(4)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王无罪岁(5)意动用法使…迁移以…为罪
3、特殊句式
①是亦走也②非我也,兵也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判断句
(2)介词结构后置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树之以桑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宾语前置未之有也
作业:1、背诵全文2、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说孔孟之道及其儒家学说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