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节选)【课前背诵】原文: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赏析点拨:这首词写相思之情,叙离恨之苦,是晏殊词的代表作。上片写清晨词人对室内外景物的感受,衬托相思之苦,下片词人清晨走出卧房,登楼远望。秋风萧瑟,主人凄苦,可谓情景交融,有一种耐人咀嚼的滋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生动而形象地表达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尽”字用得传神。王国维曾用此二句比喻“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种。 【识记基本知识精选】一、生字涔(é):形容雨、汗、血、泪等不断流下或渗出。谛(dì):仔细。愕(è):惊讶;发愣。二、词语凌辱:欺侮、侮辱。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意气:文中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沉吟: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向下流。指使: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贤惠:性情善良,对人和蔼,能识大体、明大义。多指妇女。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郁热:闷热无比,让人不可忍受。鼓动: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门当户对:指结亲的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规矩:(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常理。拜望:探望长辈或领导(敬辞)。昧心:违背良心。恩怨:恩惠和仇恨。多偏指后者。痛不欲生:形容悲痛到了极点,不愿再活下去了。见地:见解。 【基础知识必备】一、课文导读(一)学习目标1.积累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了解曹禺及其创作情况。2.掌握戏剧的一般特点;揣摩重要的对话及潜台词的深刻含义。
3.通过剧情发展及人物台词,理清戏剧情节,抓住主要冲突,进而把握主题;通过默读、分角色朗读及表演,欣赏人物台词的个性化、动作性特点。4.认识封建资本家周朴园的自私、虚伪、狠毒、奸诈的本质;认识鲁侍萍、鲁大海等下层百姓的善良正直、刚强自尊、立场坚定的优秀品质。(二)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作家作品: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中国现当代剧作家。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祖籍湖北省潜江市。1922年入,加入“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此间,广泛涉猎戏剧作品,为其以后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3年大学行将毕业时,写出震惊文坛的处女作《雷雨》,经巴金推荐,在《文学季刊》上发表。1935年夏,又创作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两部作品的问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他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等。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戏剧氛围浓重,语言富有诗意。有些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雷雨》四幕话剧,作于1933年。是曹禺的第一部剧本,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出身封建世家,曾留学德国。三十年前作少爷的时候,为迎娶一位富家小姐,遗弃了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的婢女梅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而侍萍怀抱次子大海,投河遇救,后嫁与鲁贵,生下女儿四凤。周家后来从无锡迁居北方某大城市,周朴园又娶繁漪为妻,生下儿子周冲。他们与鲁家共居一地。鲁贵与四凤在周家帮佣,大海在其生父周朴园的煤矿上当工人,但两家各不相知。周朴园当年在包修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二千二百多名小工。从死者身上榨取了钱财,后来又不断地破坏工人的罢工运动,并指使警察开枪打死矿工。他独断专行,压制繁漪的个性,夫妻矛盾尖锐,视同仇人。繁漪苦闷抑郁,与周萍发生了乱伦关系。后周萍遗弃繁漪,又和四凤相爱,当繁漪获悉周萍、四凤要相偕出走,在绝望中当众宣布了她和周萍的乱伦关系,周朴园也公布了侍萍的真实身份。隐秘暴露,真相大白。四凤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冒雨冲入花园,触电身亡。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侍萍、繁漪在巨大打击下也先后疯癫。周朴园孤苦伶仃。剧作在一天之内集中写了周鲁两家历时三十年的生活史,表现了新旧两种思想斗争和阶级矛盾,揭示了悲剧的根源。结构严谨,矛盾集中,戏剧性强,形象鲜明,语言性格化。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时代背景:《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部杰出剧作。此剧写于1933年。剧本所反映的时代,大约是从1894年至1924年这段时间。这个时代,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动的时期。在帝国主义侵略下,中国社会加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地主兼官僚资产阶级代表着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人民革命的浪潮前赴后继,无产阶级日益发展着、壮大着,最终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它毕竟还处在幼年时期,广大的劳动人民依然呻吟在豪绅统治下,暂时处在不可摆脱的悲剧命运之中。这个时代的低气压虽然是郁闷的,但却呼唤着、预示着大雷雨的到来。曹禺以其对时代的敏锐感受,把他的感受结晶为深刻的哲理,由此透出时代的精神。(三)谋篇立意与层次结构谋篇立意:《雷雨》以杰出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通过周、鲁两个家庭、8个人物、前后30年间复杂的纠葛,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崩溃,反映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透露出这个畸形的社会制度必然崩溃的信息。层次结构:课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到“外面争吵声。大海的声音……”之前):写30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见而展开的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作品将“过去生活”与“现在生活”交织在一起,用个性化的语言和情态,把二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展现出来,从而刻画出周朴园虚伪、狡诈、阴险、自私的性格和鲁侍萍冷静、清醒、刚强、自尊的心态。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结构图示:
(四)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鳖写作特点:1.紧凑集中的情节,巧妙周到的结构安排,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戏剧讲究矛盾冲突高度集中,最忌松散。而课本节选的第二幕却将两个不同的矛盾冲突放在一起了,这是为什么?原来作者为的是从两个侧面表现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立体地塑造周朴园、鲁侍萍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第一场戏写30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在周公馆相见,通过一系列对话、动作描写,表现了二人之间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第二场戏写在周公馆周朴园与鲁大海、鲁侍萍与周萍相见,却形同路人,不能说出真相的情节,主要表现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两个冲突的原因之一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始乱终弃,两个矛盾冲突中的周朴园则显现出性格中的两个方面:在家庭生活中的自私与虚伪,在社会生活中的狠毒与残忍。二者合在一起,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形象便立于我们面前了。而鲁侍萍这个受侮辱、被伤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也塑造得生动形象、有血有肉。作者将众多的人物、矛盾组合在一起,使得剧本结构紧凑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深深地吸引住读者和观众。2.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在课文中,每个人物在用词、语气上都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而各有特色,而且随着剧情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如周朴园的盛气凌人、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等都符合人物特有的身份。而周朴园与鲁侍萍见面后的对话,更表现了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3.人物的台词富有强烈的动作性,能引起人物的外部动作。第二场戏里,鲁大海义愤填膺,愤怒揭露周家的罪恶发家史,周萍则出言相骂,大打出手。二人的内心活动不复杂,外部动作则十分强烈。接下来周朴园、鲁侍萍对鲁大海、周萍的冲突所说的话,真实地表现了他们复杂的心理活动。语言的动作性,不仅增加了情节的生动性,吸引观众、读者,而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写作借鉴:借鉴本文语言描写的手法,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一些同学在习作中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很随便,不注意人物地位、身份、年龄、性格等特点,学生腔十足,人物语言公式化,千人一言。这是作文的一大忌。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最直接的表露。语言描写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不同性格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而某些习惯往往就是性格的反映。如果人物语言公式化,千人一言,那么人物个性必然模糊。要想写活人物的语言,首先,语言描写要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由于人物所处的时代、地位、身份、年龄、所受的教育的不同,他们说话的内容往往也不相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话语,真实地反映出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使读者闻其声如见其人,听其言而知其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说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在语言描写中,抓住人物独具特色的语言细节,是写活人物语言的关键,更是表现人物特性的关键。其次,语言描写要表现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本文在这两点上都为我们提供了范例,我们要借鉴这一写法,把人物写活。二、重点、难点和注意点导析1.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导析:周朴园对30年前侍萍居室的布置保持原样,对侍萍的一些习惯念念不忘,甚至把侍萍摆到前妻的位置,表示要修一修她的坟墓,这种怀念有真实的一面。因为年轻时的侍萍知书达理、聪明伶俐、贤慧体贴,周朴园对她的爱是真诚的,是初恋;更何况侍萍是在为周朴园生下两个儿子后,主要是被父母逼走的;再加上周朴园的婚姻并不幸福,常让他回忆起昔日与侍萍相处的日子。不过,这种怀念又是虚伪的。他怀念的是30年前已经投河死去的侍萍,不会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的侍萍。当侍萍“死而复生”,出现在自己面前,并可能对自己及家庭、事业带来巨大威胁时,他审时度势,看出利害关系,毫不犹豫地想与侍萍一刀两断,露出了资本家的狰狞面目。2.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导析: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3.剧本中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导析:剧本是演出的脚本,都要有舞台说明。舞台说明通常用来介绍演出环境,布景设计,人物的服装、动作、心理、表情和上下场等等,它既是导演把握剧情、指导演出的重要依据,也是演员塑造形象的重要依据。比如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环境,烘托出人物的烦燥、郁闷、不安的情绪,为矛盾的展开作好铺垫。再如第一场戏中一些动作提示,可以暗示人物身份,透露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而鲁大海出场前的舞台提示则为他的坚定、勇敢、敢于反抗恶势力作了铺垫。4.怎样理解《雷雨》的标题?导析:《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是剧中一切灾难的制造者和痛苦不幸的播种者。其妻繁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是和雷雨有关的。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15.怎样看待鲁侍萍这个人物形象?导析:鲁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她善良,正直,备受屈辱,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与自尊。她尝尽了人间的辛酸。年轻时在周家当女佣,与周朴园恋爱,生下两个儿子。但第二个儿子出生三天,母女便被周家赶出大门,投河遇救,开始了新的苦难生活:嫁过两次人,什么事都做,“做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30年的磨炼,使她更坚定了,不再相信周朴园的谎言,并拒绝了周的资助,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但她并不想公开周、鲁两家的秘密,相信“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到你”,“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悲剧是天意、命运造成的。这表明她身上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思想。也正因为这些,鲁侍萍这个人物形象才更真实,更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6.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中水生夫妇二人的对话描写非常精彩,与《雷雨》中周朴园、鲁侍萍两人的对话相比有什么异同?导析:《雷雨》中周朴园的对话是从漫不经心到感觉奇怪到惊恐紧张,最后语不成声。鲁侍萍的话是语调平缓,自然掩饰,最后是悲愤地揭露。而小说《荷花淀》中水生夫妻的对话却是那么简洁朴素又情意绵绵:夫妻话别一场水生妻的四句问话是平问、侧问、追问、逼问,水生则是表情憨厚有意躲闪;而表现水生妻情态的三句对话,则又深明大义,自豪淳朴;水生离别前的三句嘱咐和妻子的三句答嘱,更是表现出不甘落后、积极向上、英勇不屈的内心世界。再有,几个女人商量探夫与探夫不遇回来的两场对话,更是生动传神。主要目的偏用次要理由说出,几个女人虽未露面,然伶俐乖巧、质朴憨厚、局促羞涩之态,早已跃然纸上。
两篇课文的人物对话,都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在情境、氛围、语调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 【类文赏析】《雷雨》第一幕选段类文周朴园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鲁四凤煎好了。周朴园为什么不拿来?(四凤看繁漪不说话)繁漪(觉得空气不对了)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周朴园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繁漪(忙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周朴园(慢)倒了,哦!——(向四凤)药还有么?鲁四凤药罐里还有一点。周朴园倒了来。繁漪(反抗地)我不愿喝这种苦东西。周朴园(向四凤)倒了来。(四凤走到左面倒药)周冲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周朴园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繁漪(忍顺地)好,先放在这儿。(四凤放下药碗)周朴园(不高兴地)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繁漪(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周朴园(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繁漪(声颤)我不想喝。周朴园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周冲(反抗地)爸!周朴园(怒视)去!(周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周朴园说,请母亲喝。周冲(拿着药碗,手发颤)爸,不要这样。周朴园你说什么。周萍(低头,到周冲前,低声)听爸爸的话吧,爸爸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周冲(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繁漪(恳求地)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周朴园(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繁漪(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冲,拿起药又放下)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周萍爸!我——周朴园去,跪下,劝你的母亲。周冲(走到繁漪前,向周朴园,求恕地)爸爸!周朴园叫你跪下!(周萍正要下跪)繁漪(望着周萍,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喝了两口,眼泪又涌出来,望一望周朴园的严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问题:1.这场戏所写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这场矛盾冲突的实质是什么?它主要表现了周家内部怎样的家庭关系?2.这场戏有三个层次,请分别写出周朴园与繁漪两人的表演过程。3.最能表现周朴园强迫繁漪喝药原因的一项是()A.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B.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C.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D.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4.这场戏表现了周朴园、繁漪的性格冲突。对他们的思想性格特征认识正确的一项是()A.周朴园装正直,施威严,繁漪初露反抗。B.周朴园重人伦,严家教,繁漪柔中带刚。C.周朴园讲人性,重感情,繁漪既倔强又温顺。D.周朴园扮伪善,藏祸心,繁漪既温顺又反抗。5.繁漪最后一段的语言、动作、情态反映出她的复杂心理。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不使周萍给自己下跪,不使周朴园生气,忍痛喝下苦药,深感委曲和伤心,以至流下眼泪。B.为了不使周萍给自己下跪,也怕暴露了自己同周萍的暧昧关系,只好向专横、冷酷、虚伪的封建家长周朴园妥协,痛苦地、不情愿地喝下苦药。C.深怕周萍下跪,使心上人蒙受屈辱,又慑于周朴园的威严,不敢不听,违心地喝下苦药,使紧张的矛盾得以缓解。D.深怕周萍向自己下跪的尴尬局面成为现实,又痛恨周朴园的专横,为解脱难堪,只好无可奈何地妥协,痛苦地喝下苦药。赏析点拨:这场戏节选自《雷雨》第一幕。中心事件是周朴园逼繁漪吃苦药。矛盾冲突的实质是周朴园封建家长制的专横与繁漪反专制、争自由的斗争。表现了周家内部错综复杂的、不正常、不合理、没人情的家庭关系。这场戏表现的是《雷雨》的一个主要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繁漪的矛盾冲突。正是这个冲突最后使这个大家庭腐烂、崩溃。这场戏也为后面的几条线索、冲突埋下了伏笔。 【同步达纲训练】 (80分70分钟)一、基础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谛(dì)听伺(sì)候昧(mèi)心B.交涉(shè)缜(zhěn)密暂(zǎn)且
C.弥(mí)补勾(gòu)当江堤(dī)D.涔涔(cén)亲戚(qì)混(hùn)账2.选出错别字最多的一项()A.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晦的。B.哼,这是假的。你们自己假作的电报来离间我们的。你们这种卑鄙无懒的行为!C.至少比你们只认识洋钱的接合要可靠得多。D.侍萍接过支票,把它厮了。3.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四次发问,表现了他思想感情的变化,下面四种排列顺序,合理的一种是()①(抬起头来)你姓什么?②(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③(忽然立起)你是谁?④你——你贵姓?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①③D.③①④②4.下列加点的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②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究竟是答应不答应?③对于这件事,一定要查出个究竟来。④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是怎么回事?A.①③不同,②④相同B.①②④相同,③与其他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5.对下列句中破折号的作用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周朴园你——你贵姓?(表示思考间隔)B.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句断续)C.周朴园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表示解释说明)D.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表示转换话题)6.舞台说明是剧本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有很多作用,请选择正确的解释。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B.增强舞台气氛。C.加强戏剧的真实感。D.将自然现象和剧情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暗示人物心情焦躁不安,使人感到一场巨大的矛盾即将爆发。E.为后文雷雨声中的故事高潮作了铺垫,设下了伏笔。F.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7.下列句子中,与原文相同的一句是()A.我问过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许多人。B.他现在跟你是完完全全两样的人。C.无锡的人以后是没见着她,以为她那夜死了。D.你不要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不会忘了。8.下列各句属于戏剧语言的哪种形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鲁侍萍:①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②(自语)③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A.①对话②舞台说明③独白B.①对话②旁白③独白
C.①独白②舞台说明③对话D.①对话②独白③旁白二、课内阅读题(1O分)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鲁侍萍不敢说。周朴园哦。①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周朴园哦?②你说说看。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周朴园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周朴园(苦痛)哦!③周朴园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周朴园(汗涔涔地)哦。④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鲁待萍我姓鲁,老爷。……周朴园(忽然立起)你是谁?鲁侍萍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周朴园(惊愕)梅花?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周朴园哦,⑤侍萍!(低声)是你?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1.周朴园向人打听鲁侍萍的下落,对这种怀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是人之常情,因为他对鲁侍萍自始至终是很有感情的。B.是做给他人看的,目的是借以维护他在家庭及社会上的地位、声望。C.有真实的一面,因为他与昔日的侍萍确实有过一段美好的日子,而现在的家庭很不如意。D.有虚伪的一面,因为他确信侍萍已经死去三十年了,不会对自己造成任何威胁。
2.最能说明周朴园把昔日的侍萍说成是“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的目的的一项是()(2分)A.赞扬侍萍,显示当初与他一起生活是正确的。B.名为赞扬,实则为掩盖自己的罪行。C.为了表达自己的眷恋之情。D.开脱自己,表达愧疚自责的心情。3.文中五个加序号的“哦”分别表明周朴园怎样的心情?(2分)4.周朴园说“你姓什么”“你是谁”时的心理分别是什么?请将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空格上。(2分)A.怀疑B.警惕C.惊奇D.惶恐E.痛苦F.兴奋(1)“你姓什么”(2)“你是谁”5.这一段戏表现的周朴园感情变化的过程是:(2分)平静一三、拓展阅读题(14分)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戏剧不懂得平静过日子,它需要不断地掀起冲突的浪潮,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火花。《雷雨》中,曹禺把二十年代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集中于周、鲁两家的冲突氛围内,把两家三十年来错综复杂的和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的环境中,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艺术显现。同是炎黄子孙,鲁侍萍这位柔弱、善良、温柔、爱憎分明的女子,在那个特定的社会里却一直不能把驾驭生命的疆绳紧握在自己手中,她被封建买办资产阶级家庭所蹂躏,被伪善的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混血儿周朴园所欺骗。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看似平淡,冲突却异常激烈。当周朴园吩咐她“先下去”时,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事了?”这简短的话语和细微的表情变化,就很好地展示了侍萍A和B的心情,当侍萍说:“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时,冷酷无情的周朴园连忙回答:“不,不,不用。”三个“不”字,便将他人性的C和灵魂D暴露得淋漓尽致。当周朴园得知面前这个两鬓染霜的老婆子就是他当年玩弄过的漂亮侍女时,他色厉内荏,拿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并声称“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将肮脏的支票撕得粉碎,然后迸发出血泪控诉:“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一撕,撕碎了周朴园①的假面具,撕碎了资本家②的信条,撕出了侍萍③的性格,撕出了她三十年风雨中磨炼出的④精神。1.开头画线句使用的辞格是()(2分)A.比喻B.拟人C.夸张D.拟物2.两个方框中应填入的一项是()(2分)A.血缘关系,性爱纠葛B.暧昧关系,阶级矛盾C.家庭不和,父子冲突D.劳资冲突,性爱凌辱3.为什么说周朴园是“混血儿”?(2分)4.剧中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语言。侍萍简短的话语,展示了什么样的心情;周朴园的三个“不”,勾画了他什么样的人性和灵魂?填写相应的空格。(2分)A.;B.;C.;D.5.侍萍撕碎支票后又冷冷地说了一句话,充分表达了她什么样的情感?(2分)6.本段文字的末尾,剧评作者用了一组排比句,有力地评论了侍萍这一很有个性和表现力的动作。试根据上下文,填写出这些方框里的词语。(2分)
①②③④7.写剧评是本单元写作训练的要求。从选段看,这篇剧评有哪些特点值得借鉴?(2分)四、创新作文题(40分)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参考答案类文赏析1.周朴园逼繁漪喝苦药;周朴园的封建家长专制与繁漪反专制、争自由的斗争;不正常、不合理、没人情的家庭关系。2.周朴园:先是叫四凤,再是叫周冲,最后叫周萍逼繁漪喝药。繁漪:由忍顺、拖延到反抗、拒绝,最后以含恨妥协结束。点拨:两个人的表现都有明显的层次性,全剧也如此,在不断激化的矛盾冲突中达到高潮,最终毁灭了这个大家庭。3.D点拨:前三层是表层原因,让全家人“服从”才是实质,才与周朴园专制、冷酷的性格一致。4.A点拨:“施威严”符合封建家长周朴园专横的性格;繁漪是反抗,未体现“柔”,因为此时她的“情”已移到周萍身上,不会再对周朴园“柔”、“温顺”了。5.D强化练习题一、1.C点拨:此题考查字音。A组“伺”读cì,意思是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读sì有观察,守候之意,如窥伺、伺机。B组“暂”只有一个读音zàn。D组“戚”正确应读为“qī”。2.B点拨:A项,晦一悔;B项,口享一哼,懒一赖;C项,接一结;D项,厮一撕。3.B点拨:由警惕、警觉到怀疑、认定。4.A点拨:①句中“究竟”是副词,毕竟;③句中“究竟”是名词,结果,原委。②④句中“究竟”都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5.A点拨:表示声音延长。6.ADE点拨:此题考查对舞台说明的分析。此句出现在节选部分的开头。B、C两项太概括、笼统,F项内容不准确。7.B8.A二、1.A点拨:此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A项中“自始至终”不当。2.B点拨:此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B项“掩盖自己的罪行”分析较贴切合理。3.①等待下文②奇怪③痛苦④惶恐羞愧⑤恍然大悟4.(1)C(2)B点拨:此题意在考查品味人物的心理变化,语言是心灵的镜子,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可以探求人物心理。5.痛苦惊愕怀疑冷酷三、1.B2.A3.这里是说周朴园既有资产阶级的虚伪反动本性,又有封建阶级的狠毒的一面,他是反动的资产阶级和封建式的家长,是制造剧中悲剧的罪魁,又是惯用封建礼教作为统治家庭的罪恶工具的典型。4.A愤恨B痛楚C奸诈D伪善5.对周朴园和那不公平的社会的蔑视和抗议,显示了她的骨气和尊严。
6.①自私自利(或冷酷伪善);②金钱万能;③善良正直(或自尊刚强);④反抗。7.①紧紧抓住“戏剧冲突”这个纲,重点突出;②以课文节选内容为主、其他部分为辅的原则取舍材料,协调好课文与全剧的关系;③贴切的修饰语和排比句的运用,增添剧评的可读性。四、例文:听雨陈燕春节到了,春寒也接踵而来。雨飘洒起来了,点点滴滴,淋淋漓漓,迷迷蒙蒙,淅淅沥沥。天湿地潮,眼帘里全是一朵朵斑斓的小花,人们在涔涔的雨季里穿行。雨,该是春的使者。记忆里的春节没有过什么好天气。雨会不知不觉地洒起来,漫天地淋淋漓漓,似乎没有一点重量。微风拂过,小雨便斜斜地轻扬,给悄然复苏的万物笼上一层蒙眬的轻纱。雨带来了空气清新的气息——有些像薄荷的清香;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毕竟是春天了啊。雨,更是女性。她在人们的伞上、屋顶上、草木的绿叶上、花瓣上,跳起了轻盈的舞蹈,重复倾诉水的柔情。小时候我不喜欢雨季,因为妈妈说雨是天公的泪滴。我不喜欢天公哭,因为他一哭,我就不能去草地上“扮家家”玩了。在那些阴冷的雨季里,我就偎依到妈妈身边,折纸鹤,玩妈妈的线团,度过那让我讨厌的季节。现在想想,却是那些雨季让我感受家的意义、妈妈的温情,真该感谢那雨、那雨季了。长大了,我爱上了听雨。只要不是狂风暴雨,雨声在听觉上总是带来美感。疏雨滴梧桐也好,骤雨打荷叶也罢,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敲在屋瓦上的古老的乐音,似乎柔和而又铿锵,似乎辽远而又逼近。叮叮咚咚,好像无数珍珠落在玉盘上。重重轻轻,密密细细,点点滴滴,仿佛李斯特黑白键间的驰骋,俞伯牙《高山流水》中的沉吟。那古老的琴,那苍凉的节奏,叩过千片瓦万片瓦,即兴演奏单调里的神韵,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在绵绵的雨夜里听雨。雨滴落在窗玻璃上,点点滴滴,迎着窗前灯光,折射出湿湿的流光。在氤氲的雨气和迷离的雨意之后,一点点黄晕的光泛滥开去,溶化成模糊而又柔和的光团,连结在一起,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平和的夜。满世界轻盈的雨声,仿佛儿时妈妈催我入梦的童谣,好似红花绿叶间燕子的呢喃。窗下偶尔的车轮辗过我飘忽的思绪,将它抛给祥和的雨夜。雨是最原始的敲击乐,从世界的端头而起。透明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年年如是,走过一个又一个雨季。重复的作陪并没有因时间的久远而衰老。一代又一代人沿承着祖先“小楼听春雨”的雅兴。在小说中时常出现的“听雨轩”里,倾听雨美人黑白键间的“多来米”。又是雨季,窗外飘洒着细雨。点点滴滴,淋淋漓漓,迷迷蒙蒙,淅淅沥沥。【总评】这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春雨的清新、轻盈和富有神韵。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文章从春雨的“淅淅沥沥”写起,然后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写了小时候对雨季的不喜欢、讨厌,长大后却爱上了听雨,因为“疏雨滴梧桐也好,骤雨打荷叶也罢,韵律都清脆可听”、“雨‘敲在屋瓦上的古老的音乐,似乎柔和而又铿锵,似乎辽远而又逼近”、“好像无数珍珠落在玉盘上”、“仿佛李斯特黑白键间的驰骋,俞伯牙《高山流水》中的沉吟”、“仿佛儿时妈妈催我入梦的童谣,好似红花绿叶间的燕子的呢哺”……珍爱之情溢于言表,感悟之意流于字里行血,因为这雨声里有作者一段温馨祥和的成长故事。结尾又回到“雨季”,又听到了“淅淅沥沥”的雨声。全文以“雨声”始,又以“雨声”结,“雨声”实则是贯串全文的“魂”。题名“听雨”,恰当而又有蕴藉。另外,用词也颇为准确。如“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车轮辗过我飘忽的思绪”等句中的“敲”和“辗”等词语就用得很有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