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附件1:《诗经-氓》教学设计模板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附件1:《诗经-氓》教学设计模板

ID:1054109

大小:111.6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附件2: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诗经•氓》姓名:马颂梅工作单位:中卫市第一中学学科年级:高一教材版本:语文版一、课程标准要求《氓》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氓》这首诗语言障碍并不大,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能够理解《氓》的基本意思,进而体味出诗歌的情感;所以我教授这节课的主导思想就是:以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自学领悟为主。尽力把新课改的精神融入到整个课堂中去。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又名诗三百。三、学情调查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口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教学任务能够掌握基本诗经相刁文学常识,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疏通理解全诗大意,能够找出文中三次淇水出现的位星并能准确翻译,梳理文章情节线索。学习方法建议:自主学习、阅读文本资料四、教学目标确定(从学段课程标准屮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木课题的重难点)1.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2.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堂的讨论重点放在鉴赏层面:体会分析理解:(1)人物在特定处境下的复杂情感;(2)表达复杂情感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3.深入挖掘,体察人物命运的偶然与必然,推测判断人物未来的人生命运,从而引发更深刻思考。 五、重点、难点从教师层面说。我主要通过三个问题来组织课堂,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文本;发现和理解婚姻失败之后的严肃与冷峻,引导学生对我们自己现实人生的关照;产生对这个弱女子的同情,提升他们情感价值观。从学生层面说。引导学生一切从文本出发,自由读,整体读,个别读。实现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辩论、探究。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充分对话。在活动中让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把语文教学活动落实到学生的“学”上,从而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文素质。从教学环节层面说。倡导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牛成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我要做的就是:努力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新型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我是从这三个方面來设计我的课堂的,具体的课堂流程也会随着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六、教学过程1、导入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优秀的诗人如群星灿烂,众多体裁、风格、流派则如众芳斗艳,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了解和继承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将进一步激发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2、诗歌知识诗歌起源:诗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头创作。据说,周王朝有一种“采诗”制度,朝廷派人采集民间歌谣和乐章,借以了解民间习俗和政治得失。另冇公卿列士向朝廷“献诗”制度,表达贵族阶层对政事的歌颂和批评。这些诗歌汇集至朝廷乐官“太师”手中,经太师整理编纂成书。-般把编定于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诗经,看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起点。 简介《诗经》(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六世纪。大约500年I'可的诗歌作品305篇,又名诗三百。(2)分类:按音乐内容分:A、风:国风,共160多篇,多是民间歌谣,富思想意义、艺术价值。真实反映了当时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真切地表达广大人民,自己的感受,爱憎和愿望。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因是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相传,作者已无所考。惟有《鄢风载驰》为许穆夫子所作,她可说是我国最早的一位女诗人。(雅颂屮标有作者姓名有五篇)B、雅:宫廷乐曲,大雅:用于诸侯相会。小雅:用于贵族宴亨。(另有观点:按产生先后:旧为大雅,新为小雅)C、颂:用于周天子及诸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4)诗经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铺陈)直陈其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联想),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风雅颂赋比兴:六义)(5)形式特点:A、多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多数为隔句用韵。B、多采用赋比兴手法。C、以四言诗为主,而又灵活多变。3、朗读诗歌4、疏通字词5、理顺思路1)、按表达方式分这是首什么诗?按第儿人称叙事?采用了什么手法? 叙事诗第一人称对比用第一人称“我”回忆追述婚恋生活。2)、讨论本诗思路情节是怎样的?恋爱(第一二章)婚变(三至五章)决绝(六章)6、学习“恋爱”部分1、重点字词2、男女主人公在恋爱中有怎样的表现?氓:求一怒一卜一娶我:送一劝一盼--嫁3、从屮可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女主人公:温柔多情,善解人意,天真活泼真诚热烈氓:急躁任性(没有男子汉的胸怀,不大度)热情向往明确:第二章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可见其用情之深,思念之诚。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尔卜”句,神灵显示是一段天赐良缘。“以我贿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4、用一两个词概括这段恋爱的特点。(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热情、幸福。恋爱自由,婚姻自主。7、学习“婚变”部分(三四五章)⑴请一学生朗读,提问:开头儿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⑵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明确]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套。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彖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彖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市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 富有艺术魅力。(3)第三章在全文屮起什么作用?明确: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已经开始。(4)结合三四五章考虑,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悔恨、沉痛、但是不哀伤。集体朗读这部分。8、学习“决绝”部分(六章)(1)自由朗读,注意感情基调:悔恨但不哀伤。⑵提问: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从中反映出什么性格特征?[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刚烈的性格特征。9、从文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教师强调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要从课文出发。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特点:勤劳温柔善良坚强10、如何看待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观点一:他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因素决定。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得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家庭、对感情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难以避免。观点二:男女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虽有它的社会原因,但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也是不可忽略的。从他们的恋爱过程看,两人虽是自由恋爱,但女主人对男主人公缺乏必要的了解,被他忠厚的表象所蒙蔽,轻率地答应了他,种下了日后悲剧的种子。附件2:优化教学设计1・0模板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诗经》 姓名:马颂梅工作单位:中卫市第一中学 学科年级:高一教材版本:语文版一、课程标准要求《氓》是高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篇文章。《氓》这首诗语言障碍并不大,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能够理解《氓》的基本意思,进而体味出诗歌的情感;所以我教授这节课的主导思想就是:以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自学领悟为主。尽力把新课改的精神融入到整个课堂中去。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屮叶公元前6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又名诗三百。三、学情调查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口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教学任务能够掌握基本诗经相关文学常识,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疏通理解全诗大意,能够找出文中三次淇水出现的位置并能准确翻译,梳理文章情节线索。学习方法建议:自主学习、阅读文本资料四、教学目标确定(从学段课程标准屮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木课题的重难点)学习目标:分析《氓》关于淇水的三次描写的作用彰显情节的发展和推进暗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显示构思的严密与巧妙五、教学流程设计(用流程框架图说明,有环节字母表、学法说明)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落实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翻译情况■>找出文屮三次淇水出现的位置并能准确翻译^^=^理文章情节线索六、教学过程~~导入:有人说:“兼葭是离爱情最近的草,雎鸠是离爱情最近的鸟。”的确,作为《诗经》中爱情诗的典范,“兼葭”和“雎鸠”都有着独特地审美意象特征,在那一唱三叹的诗情中,吟咏着爱情的无限美好。那么,《氓》这首诗中有没有这样特殊的意象呢?有,那就是“淇水”。它贯穿全文,每一次淇水的出现,都寓意着女主人公不一样的人生命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氓》中关于淇水的三次描写的作用一、彰显情节的发展和推进 氓首章言“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顿丘,即卫来渡河故都之地。丘,一般指隆起的高台,顿丘实际上就在淇水的沿岸。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两人是在淇水边定情、辞別的,迈出了礼教约朿的女子在淇水边上为心爱的男子送行。上古人发誓又常指河水为证,如公子重耳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重耳之亡》)。故四章言“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六章言“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都取淇水设喻,含有请淇水作证的意思。四章言:“淇水汤汤”,写出了归途中弃妇内心的“汤汤”悲愤;婚后氓家的生活很苦姑娘竭尽全力操持家务,却无怨言,但是最终却“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此时姑娘泪水如淇水,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六章言:“淇则有岸”表明女主人公决绝的态度。内心的苦楚无人理解,甚至亲人还要耻笑她。社会,家庭那样冷酷,谁能理解?只有淇水明白,所以又以淇水作比:“淇则有岸一一恨无岸,隰则有泮一一怨无泮!”这一腔怨恨,只有淇水可以作证。二、喑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三写淇水也为我们提示了主人公思绪的轨迹。淇水,是她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生活的见证人。因而诗人很自然地从涉淇订约为屮心开始初恋的回顾:想当初,女主人公送氓涉水过河,淇水和缓,暗示了两人情意绵绵、依依惜别之情。女子在淇水送走心爱的男子后,“乘彼览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即见复关,载笑载言。”形象地描绘了这个深陷爱情的女子从淇水回来之后便沉溺于相思之屮,一边期盼着婚期的到來,一边又不无担心,唯恐氓食言,她坐卧不定,寝食难安。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女主人公在恋爱期间像这样“送子涉淇”的经历不止一次,这时的淇水不仅见证了女主人公与氓的热恋场景,而且“淇水汤汤”,流动的都是二人甜蜜幸福的情愫。她所表露出的浓厚的相思之苦和唯恐爱人不来的那种担心都被揉进淇水这一意象里,而婚变时的“淇水汤汤”,暗示着女主人公心屮无尽的悔恨甚至愤怒;“渐车帷裳”则暗示了女主人公暗自落泪,伤心断肠。这时的女主人公已经成了弃妇,独自坐在车上,缓行于淇水岸边,以至于淇水波涛卷起的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女主人公何以成了弃妇呢?“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是氓家生活清贫,她不能与氓共患难吗?不。“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是氓家劳作太累,她不堪其苦,好逸恶劳吗?否。痴情的女子,对夫家的清贫生活与辛勤劳作又怎会介意?那么是女主人公品行不贞,红杏出墙,被氓遗弃吗?也不是。一句“女也不爽”表明女主人公并没有什么过错。她之所以被遗弃,是因为氓“士贰其行”,而且“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子婚前婚后行为不一致,一变再变。甚至“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人二写淇水,自然是让淇水目睹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的孤寂与悲愤的身影,让淇水倾听弃妇饱含辛酸而又怨恨的诉说。倘若淇水有情,那么她扬起的水花是对弃妇的安慰,她奔腾的涛声是在为弃妇鸣不平。如果仅写这位弃妇的悲苦与哀怨,就只能赢得人们的同情;然而作者插入了弃妇的生活经验,以此告诫世上的女子要慎重对待婚姻,“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Z耽兮,犹可说也。女Z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弃妇不幸婚姻经历的经验总结,是对男女不平等的封建婚姻的控诉,更是对热恋中的和后世的女子的善意告诫。由此可见,“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并不单单是出于叙述回家的需要,它更是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最后一章三写淇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意思是什么事都有一定的限制。面对汤汤淇水的弃妇“静言思Z”,认识到自己的愿望与现实已形成尖锐矛盾,“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夫妻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她清醒地认识到她与氓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就如同淇水“有岸”。此时弃妇面对滔滔淇水,心潮起伏,往事如同电影特写镜头一样,一幕幕在弃妇脑海屮闪现,总角时期青梅竹马“言笑晏晏”,何等愉快;恋爱时期,“信 誓旦旦”,,何等坚决。可是没想到氓“反是不思”(违背誓言,不念旧情),既然氓如此绝情,那就算了吧!此吋女主人公表达了“亦已焉战”的决绝态度。作者在诗的末章第三次提及淇水,不仅起到了隐喻女主人公与氓的婚姻走到尽头的作用,而且让淇水完成了贯穿全诗的人物心理和情感。三、显示构思的严密与巧妙淇水是《氓》中唯一出场三次的景物。它与诗经重章复沓中的重复不同,没有整齐的句式、一致的结构,而仅靠吋间逻辑分布,每一次提到都代表着女主人公爱情婚恋生活的某个阶段,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一一婚变一一决绝”的情节线索,以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结构链。这样就在结构上做到了前后关联照应,使诗歌显得更加紧凑。将一条淇水作为背景贯穿全诗,体现了《氓》在结构上的成熟,显示了构思的严密与巧妙。汤汤淇水,悠悠我思淇水,见证她的痴情也见证她的悲哀,更以自己无声的浸润让她在撕裂的痛楚中走向决绝。淇水,就是爱情本身。她在水中央,在爱河中迷惘。在爱河中清醒、决绝。七、教学设计思路(简述转型中的突出问题、问题解决策略以及优化的思路)1、这首诗按第几人称叙事?采用了什么手法?2、找出文章三次出现淇水的位置,并准确翻译。4、3、讨论本诗思路情节是怎样的?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结合三四五章考虑,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5、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从诗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附件3:教学设计2.0模板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诗经•氓》姓名:马颂梅工作单位:中卫市第一中学学科年级:高一教材版本:语文版一、课程标准要求《氓》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氓》这首诗语言障碍并不大,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能够理解《氓》的基本意思,进而体味岀诗歌的情感;所以我教授这节课的主导思想就是:以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自学领悟为主。尽力把新课改的精神融入到整个课堂中去。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又名诗三百。三、学情调查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教学任务能够掌握基本诗经相岁文学常识,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疏通理解全诗大意,能够找岀文中三次淇水出现的位星并能准确翻译,梳理文章情节线索。学习方法建议:自主学习、阅读文本资料四、教学目标确定(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学习目标:分析《氓》关于淇水的三次描写的作用彰显情节的发展和推进暗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显示构思的严密与巧妙五、教学流程设计(用流程框架图说明,有环节字母表、学法说明)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落实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翻译情况找出文中二次淇水岀现的位置并能准确翻译梳理文章情节线索六、教学过程导兀有人说:“兼葭是离爱情最近的草,雎鸠是离爱情最近的鸟。”的确,作为《诗经》屮爱情诗的典范,“兼葭”和“雎鸠”都有着独特地审美意象特征,在那一唱三叹的诗情中,吟咏着爱情的无限美好。那么,《氓》这首诗中有没有这样特殊的意象呢?有,那就是“淇水”。它贯穿全文,每一次淇水的出现,都寓意着女主人公不一样的人生命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氓》中关于淇水的三次描写的作用一、彰显情节的发展和推进氓首章言“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顿丘,即卫来渡河故都之地。丘,一般指隆起的高台,顿丘实际上就在淇水的沿岸。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两人是在淇水边定情、辞别的,迈出了礼教约束的女子在淇水边上为心爱的男子送行。上古人发誓又常指河水为证,如公子重耳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重耳之亡》)。故四章言“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六章言“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都取淇水设喻,含有请淇水作证的意思。四章言:“淇水汤汤”,写出了归途中弃妇内心的“汤汤”悲愤;婚后氓家的生活很苦姑娘竭尽全力操持家务,却无怨言,但是最终却“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此时姑娘泪水如淇水,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六章言:“淇则有岸”表明女主人公决绝的态度。内心的苦楚无人理解,甚至亲人还要耻笑她。社会,家庭那样冷酷,谁能理解?只有淇水明白,所以又以淇水作比:“淇则有岸一一恨无岸,隰则有泮一一怨无泮!”这一腔怨恨,只有淇水可以作证。二、暗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三写淇水也为我们提示了主人公思绪的轨迹。淇水,是她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生活的见证人。因而诗人很自然地从涉淇订约为中心开始初恋的回顾:想当初,女主人公送氓涉水过河,淇水和缓,暗示了两人情意绵绵、依依惜别之情。女子在淇水送走心爱的男子后,“乘彼境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即见复关,载笑载言。”形象地描绘了这个深陷爱情的女子从淇水回来之后便沉溺于相思之中,一边期盼着婚期的到来,一边又不无担心,唯恐氓食言,她坐卧不定,寝食难安。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女主人公在恋爱期间像这样“送子涉淇”的经历不止一次,这吋的淇水不仅见证了女主人公与氓的热恋场景,而且“淇水汤汤”,流动的都是二人甜蜜幸福的情愫。她所表露出的浓厚的相思之苦和唯恐爱人不来的那种担心都被揉进淇水这一意象里,而婚变时的“淇水汤汤”,暗示着女主人公心中无尽的悔恨甚至愤怒;“渐车帷裳”则暗示了女主人公暗自落泪,伤心断肠。这时的女主人公已经成了弃妇,独自坐在车上,缓行于淇水岸边,以至于淇水波涛卷起的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女主人公何以成了弃妇呢?“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是氓家生活清贫,她不能与氓共患难吗?不。“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是氓家劳作太累,她不堪其苦,好逸恶劳吗?否。痴情的女子,对夫家的清贫生活与辛勤劳作又怎会介意?那么是女主人公品行不贞,红杏出墙,被氓遗弃吗?也不是。一句“女也不爽”表明女主人公并没有什么过错。她之所以被遗弃,是因为氓“士贰其行”,而且“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子婚前婚后行为不一致,一变再变。甚至“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人二写淇水,自然是让淇水目睹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的孤寂与悲愤的身影,让淇水倾听弃妇饱含辛酸而又怨恨的诉说。倘若淇水有情,那么她扬起的水花是对弃妇的安慰,她奔腾的涛声是在为弃妇鸣不平。如果仅写这位弃妇的悲苦与哀怨,就只能赢得人们的同情;然而作者插入了弃妇的牛活经验,以此告诫世上的女子要慎重对待婚姻,“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弃妇不幸婚姻经历的经验总结,是对男女不平等的封建婚姻的控诉,更是对热恋中的和后世的女子的善意告诫。由此可见,“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并不单单是岀于叙述冋家的需要,它更是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最后一章三写淇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意思是什么事都有一定的限制。面对汤汤淇水的弃妇“静言思Z”,认识到自己的愿望与现实己形成尖锐矛盾,“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夫妻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她清醒地认识到她与氓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就如同淇水“有岸”。此时弃妇面对 滔滔淇水,心潮起伏,往事如同电影特写镜头一样,一幕幕在弄妇脑海中闪现,总角时期青梅竹马“言笑晏晏”,何等愉快;恋爱时期,“信誓旦旦”,,何等坚决。可是没想到氓“反是不思”(违背誓言,不念旧情),既然氓如此绝情,那就算了吧!此吋女主人公表达了“亦已焉哉”的决绝态度。作者在诗的末章第三次提及淇水,不仅起到了隐喻女主人公与氓的婚姻走到尽头的作用,而且让淇水完成了贯穿全诗的人物心理和情感。三、显示构思的严密与巧妙淇水是《氓》中唯一出场三次的景物。它与诗经重章复沓中的重复不同,没有整齐的句式、一致的结构,而仅靠吋间逻辑分布,每一次提到都代表着女主人公爱情婚恋生活的某个阶段,正好对应了全文的“恋爱一一婚变一一决绝”的情节线索,以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结构链。这样就在结构上做到了前后关联照应,使诗歌显得更加紧凑。将一条淇水作为背景贯穿全诗,体现了《氓》在结构上的成熟,显示了构思的严密与巧妙。汤汤淇水,悠悠我思淇水,见证她的痴情也见证她的悲哀,更以自己无声的浸润讣她在撕裂的痛楚中走向决绝。淇水,就是爱情木身。她在水中央,在爱河中迷惘。在爱河中清醒、决绝。七、教学设计思路(简述转型中的突出问题、问题解决策略以及优化的思路)1、这首诗按第儿人称叙事?采用了什么手法?2、找出文章三次出现淇水的位置,并准确翻译。3、讨论本诗思路情节是怎样的?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4、结合三四五章考虑,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牛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5、女主人公最后做岀怎样的选择?从诗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