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及《氓》的赏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诗经》及《氓》的赏析

ID:1054200

大小:4.46 MB

页数:93页

时间:2022-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欢迎您走进诗词的世界青岛大学国际学院周晋 大学语文古代诗歌发展脉络《诗经》简介《氓》的赏析 中国历史发展线索夏商周秦汉前21世纪前16世纪西周———东周前221西汉———东汉前1006前770—前256前206公元25春秋战国前770前475前16世纪前1006年前771前476前221前206公元25公元220魏晋隋唐宋元明清220——581581618——907北宋——南宋127913681644三国9601127西晋东晋(五代十国)南北朝618907—97911271279136816441911 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经》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他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从孔子到《史记》,从庄子到陶渊明,从“竹林七贤”到李、杜、欧、苏,从元曲到《红楼梦》……他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心灵。 文学能培养我们诗人的才情,哲人的思辩,历史学家的深沉。使我们“澹泊明志,修身养性。”现代人最怕丢失的是财富,而最先丧失的是精神,诗可以绿化我们的心灵,净化我们的灵魂,可以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灵魂放逐的年代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诗歌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醉或醒,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或振奋或淡远,风情万种,千古流芳。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个精神养料,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诗歌是情感的精灵,诗歌是灵感的造化,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多姿多彩的风情。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乐府诗魏晋诗唐诗宋词元曲西周初年战国汉代初唐北宋戏剧春秋中叶盛唐南宋散曲中唐晚唐小套四言兮五七言五七言格律诗长短句令数史官乐师屈原标题上常有曹氏父子初唐四杰李煜马致远宋玉“歌、行、建安七子王维*豪放派关汉卿引、曲”等竹林七贤孟浩然苏轼陶渊明李白辛弃疾无名氏谢灵运杜甫*婉约派白居易柳永杜牧李清照李商隐 中国古典诗歌诗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杜甫《羌村三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曲”等名称古体诗近体诗绝句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律诗五言律诗(杜甫《春望》)七言律诗(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排律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填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曲(又称“诗余”以元代成就最高)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套数(散曲)(睢景臣《高祖还乡》)剧曲杂剧传奇(已是供演出的剧本)(形成于唐代)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轨迹《诗经》(风、雅、颂、赋、比、兴为“六义”,开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之先河)—《楚辞》(为浪漫主义优秀传统之滥觞)—汉乐府—魏建安文学(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南北朝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晋·陶渊明(被尊为“田园诗”之典范)—唐诗(群星璀璨,精彩纷呈,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宋词(我国文坛上另一朵奇葩)—元曲。 诗词发展历史:早在文字产生以前,就有原始歌谣在口头流传。甲骨卜辞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词的萌芽。《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词总集,又名“诗三百”,共有305篇。内容分风、雅、颂三类,形式以四言为主,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语言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是我国现实主义诗词的源头。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的新诗体。楚辞开创了我国诗词的浪漫主义传统。 两汉乐府诗:由朝廷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民歌。五言为主,具有现实主义精神。东汉文人创作出了成熟的五言抒情诗。《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为代表的五言诗继承了两汉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东晋末陶渊明为文坛带来富于现实内容、具有独特风格的创作,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词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南北朝乐府民歌继承了两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五、七言绝句体的道路。 南北朝诗人不仅在题材内容上有所发展,而且在声律的运用及七言体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唐代诗词的发展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有了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初唐四杰:积极开拓诗词的思想题材的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所探索。陈子昂: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的诗人。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较多地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较多地写边塞征戍生活的边塞诗人高适。中唐: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词理论,开展新乐府运动。晚唐:杜牧和李商隐的诗词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 “词”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词,后来逐渐脱离音乐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句子长度不一,也称“长短句”。中晚唐时期出现了文人词,五代时的花间派词人一开始就将它推上了艳情的道路,但为宋词的发展准备了文学上的条件。经过宋代一些杰出的词人的努力,终于成为我国文坛上另一朵奇葩。在元代出现了新的诗词形式——散曲。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主要形式。作品反映现实广泛,且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本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尊奉它为经典,后世始称它为《诗经》。《诗经》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它不仅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源头,而且对我国文学和文化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简介《诗经》 关于《诗经》的编订及其作者问题,过去有所谓“采诗”、“献诗”以及孔子“删诗”之说,载于古籍,流布广远。但史无明据,古无定制,其说或真或假,实难尽信。然而了解这些说法,毕竟有助于弄清《诗经》的编订及其作者问题。“采诗”之说据古代典籍记载,古有所谓“采诗之官”,专于民间采诗,献诸朝廷。其目的:除用以教育弟子和娱乐外,主要是为了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其政治的效果,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正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所谓“采诗”、“献诗”与“删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yǒu)户而知天下。(《汉书·食货志》)何休曰:“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这种说法的具体情形曾有人怀疑过,但有迹可循。《诗经》三百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基本上一致,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而它包括的地域很广,以“十五国风”而言,就有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湖北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不经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象《诗经》这样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诗歌总集的出现恐怕不可能。 “献诗”之说所谓“献诗”,乃指古代天子命令朝廷大小官员用写诗的形式表达对君主的看法。意在“补察其政”。(雅、颂)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ɡǔ)献曲,史献书,师箴(zhēn),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的作品。(《国语․周语上》)“删诗”之说汉代的学者有人认为《诗经》三百篇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的,例如司马迁就曾说过“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班固: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汉书·艺文志》 删诗说至今有人坚持,但多数学者认为此说不确,理由有四:1、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鲁乐公演奏十五国风,名称顺序与今本是《诗经》相同,当时孔子仅8岁。2、《史记》说孔子删诗是在“自卫返鲁”之后,但《论语》中孔子不止一次提到“诗”、“诗三百”。3、春秋时期诸侯宴飨(xiǎnɡ)和出使,常赋诗言志,所赋之诗多为《诗经》。而赋诗言志之风,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4、孔子曾骂过“郑声淫”,“恶郑声之乱雅乐也”。主张“放郑声”。但现本《诗经》郑卫民歌依然很多。可见,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孔子对“诗”可能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 孔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可以说:《诗经》是周王朝乐官,在王官行人采诗和公卿列士献诗基础上搜集、整理,编选而成,各篇都是合乐的。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各诸侯国所辖地域的土风民谣,犹如今天的地方乐调。共十五国风,160篇。风诗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其创作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主,远及长江、汉水流域。后人经常把它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是周天子直接统治地区的歌谣,即所谓正声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除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雅即正,朝廷正乐,集会所用歌曲,是一种正统音乐。像现在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五星红旗》等。“颂”—是贵族祭祀鬼神、赞美祖先功德的舞曲歌辞。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像今天开会放国歌。颂多是颂德之作,主要产生在王都,作者多是上层人物。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诗经】《诗经》中十五国风的大部分和小雅中一部分作品,都是普通劳动人民所作,比较真实,多方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最富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 风雅大雅小雅颂周颂商颂鲁颂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 《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是直言其事,就是对事物作直接的铺陈描写、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打比方,就是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喻和比拟。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用以寄托和渲染。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的流传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chánɡ),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诗经的内容《诗经》思想内容广阔,涉及婚恋、农事、征役、赞颂、怨刺、周民族的史诗等等,丰富多彩。从整体上来看,它也可以说是华夏民族的史诗。 1、婚恋诗。《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可以说:《诗经》中的婚恋诗,无论是写男子悦爱女子,或写女子悦爱男子,或表追求、言思慕、叙幽会、寄怀念,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剧,莫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情真意挚,感人肺腑。 诗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诗经之美可以诵之、弦之、歌之、舞之,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就非常重诗教,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认为三百诗篇都处于诗人性情之正,没有邪恶的思想或念头。《诗经》是人类童年时代纯真无邪,而又对世界充满着爱、满怀着激情的最好体现。《诗经》中的爱情诗,是古老的华夏民族在有了文字记载后,用诗歌表达的对所爱之人的爱慕,思念,情真意切,自我的情感与周围美好的景物融为一体,古人有“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跨过了历史的长河,托物言志,至今读来仍让人感动不已。 《诗经》中那优美的文辞、淳厚的情感,滋润、涵养着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艺术与人文精神。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篇为后人所传颂,其中写得最多的是情歌。如《关雎》篇,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少了后世诗作中的做作与浮艳,难怪乎孔子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邶风·静女》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思念,洋溢着一派热烈欢快的情调。《秦风·蒹葭》抒写对“在水一方”的“伊人”的缠绵悱恻、反复追寻,展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深沉执著。 诗经中的爱情诗 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右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男欢女爱的千古绝唱 邶bèi风·静女静女其姝,俟sì我于城隅yú。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悦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青年男女的幽期密约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思念,洋溢着一派热烈欢快的情调。 邶风·静女《邶风静女》描写男女幽会: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虽然都是通过男子表现对于爱情的甜蜜与酸涩,但是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女子对于爱情同样是有着美好期盼的。青年男女天真烂漫的幽会情无价,青春同样无价,青春年少时的纯情不仅无价,也是唯一和永恒的。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是一种可歌可泣的不懈追求的精神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全诗流露出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 在水一方词﹕琼瑶  主唱﹕邓丽君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不期而遇的喜悦 鄘yōnɡ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dàn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dàn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惹。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炽热爱情的表白与争取自由婚姻的抗争姑娘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大胆声言:那个垂发少年,才是我心中思念的对象,并且发誓至死不渝。另有一些恋歌则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礼法压迫的反抗及其内心创伤。 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别无选择最恼人 《将仲子》写女子强压着深挚的爱情,像对天神祈祷一样,默默地对自己的情人说:你不要翻村里的圈墙来看我,压坏了我家的杞树,我担心父母会骂你;你不要翻我家的院墙来看我,压坏了我家的桑树,我害怕我的兄弟会骂你;你不要翻我家园子的围墙,压折了我家的檀树,我怕邻人嘴长,人言可畏败坏你。可是,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女孩子又在心里声明,不是怜惜那杞树、桑树、檀树,是怕你受到伤害。而且一再表白:“仲可怀也”,我是爱你的,想你的。把一个女子期待约会,又怕男子稍有差池,惹下祸患毁了爱情,表现得如此充分,细致;既想提醒男子不要鲁莽弄出麻烦,又怕男子误会她不爱他,一再声明“仲可怀也”;如此复杂、婉转的心理变化的清晰展示,让我们阅读时,甚至忘了是在读一首两千多年前古代男女的爱情诗。 在婚恋诗中,还有一些表现婚姻与家庭不幸生活的“弃妇诗”,是最能反映社会问题的。如《邶风·日月》、《邶风·谷风》、《秦风·晨风》等皆属此类。其中最典型的是《卫风·氓》,诗以弃妇的口吻,倾述了她从恋爱、结婚到受虐待以至被弃的全过程,抒发了她内心的不平、哀伤、怨恨和反抗。诗的结尾弃妇抱定与氓决裂的态度,性格由多情、忍耐转为清醒、刚强和果断,是我国文学史上较早注意人物性格变化的诗篇。 2,农事诗由于周民族的始祖以农立国,故周代很重农事,因而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农事诗在《诗经》中表现很突出,风、雅、颂各部分中均有。《诗经》中的农事诗,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周初农业经济繁荣,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如《周颂》中的《臣工》、《载芟(shān)》、《良耜(sì)》、《噫嘻》等,多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表达祈求丰年的愿望。《小雅》中的《甫田》、《楚茨》等,极力夸张谷物收获之丰盈,赞美农夫的勤敏和君上爱农以事神,与《颂》中的农事诗基本思想相似。《国风》中的农事诗以《周南·芣fú苡》《豳风·七月》为代表。 2,农事诗《芣苡》是一首优美的劳动小诗,它以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吟唱,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情调欢畅,读之“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方玉润《诗经原始》)。采有掇捋袺撷《七月》是全面反映农奴终年劳动情景的诗篇,也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首章至末章由春耕写到寒冬凿冰,反复咏叹,诉说男女奴隶一年到头除繁重的农业生产,还要为奴隶主贵族制衣、打猎、酿酒、修房、凿冰、服役,结果却劳而无获,无衣无食,充分揭示了奴隶们内心的悲苦和哀伤,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的生活画图。 3、征役诗。这类诗与周王室的平叛、外族入侵和频繁的诸侯兼并战争有关,既有西周初年的,也有西周晚期和春秋时代的,尤以后者为多。这些战争,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的兵役和徭役,因而反映征战、徭役和离乱给民众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也就成了《诗经》征役诗最重要的主题。如《豳风·东山》通过对参加周公东征归来的征人所见战后农村的破残景象,及他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描写,揭示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齐风·东方未明》写一个狂暴的官差,天不亮就把人抓走,弄得民居不宁;《小雅·何草不黄》控诉了兵役不息,征人劳瘁;《王风·君子于役》借山村农妇怀念久役不归的丈夫,揭露征役给百姓带来的无限痛苦。这些诗,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 3、征役诗。在《诗经》征役诗里,还有一类是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小雅·采薇》等。《无衣》是秦国抵御西戎入侵的一首慷慨激昂的战歌,它生动地表现了秦国人民团结御侮、同仇敌忾地爱国精神。《载驰》是著名女诗人许穆夫人写的,它表现了诗人心系祖国、急赴国难的爱国精神。《采薇》是周宣王征伐猃狁(xiǎnyǔn)入侵时的作品。它虽也写到征人思归恋家的苦闷情绪,但更多的是写战士们在外敌入侵时同仇敌忾的昂扬奋勇精神。这些诗篇,或委婉沉郁,或慷慨激昂,格调虽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了威武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小雅·采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赋之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小雅·采薇》的艺术特色(1)重章叠句与比兴手法的运用。(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3)叠词的运用。 4、颂歌。《诗经》中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的庙堂及宫廷乐歌多属此类,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如赞美天道深远、文王德行纯美遗惠子孙的《周颂·维天之命》。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商颂·殷武》歌颂殷高宗武力讨伐荆楚大获全胜的赫赫武功,赞美殷武受命中兴、天下畏服的伟大功绩。《大雅·江汉》赞美周宣王大臣召虎(召穆公)平淮夷之乱,战果辉煌,立功受赏。这类作品大都讴歌战争胜利,赞美将领功绩,主旨仍在宣扬帝王威德。还有一些颂宴饮赞嘉宾之作,实亦颂歌之一支。如《小雅·鹿鸣》、《小雅·南有嘉鱼》等。此类诗歌直露地反映王公贵族恣意享乐的生活,具有一定认识意义。 5、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和《国风》中,它主要产生于西周末年朝政腐败、礼仪废弛、统治者残暴荒淫的厉、幽时期及其以后,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有的借古讽今,如《大雅·荡》谏厉王应以殷鉴为戒,《小雅·正月》以“赫赫宗周,褒姒sì灭之”警戒今王。更多的作品是针贬时弊,指斥昏君。如《大雅·民劳》揭露了统治集团的残暴、欺诈、丑恶、昏乱,对人民的忧苦深表同情;《板》、《荡》直斥最高统治者违反常道,妄行政令,荒淫昏聩,使人民陷入苦难深渊。此外,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nìnɡ)为主题的怨刺诗,如《小雅·巷伯》等,亦颇引人注目。这些怨刺诗大都敢于直面人生,大胆揭露社会矛盾,表露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忧患意识。 5、怨刺诗。《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魏风·硕鼠》直接把贵族统治者比作贪婪无厌的大老鼠,唱出奴隶们对剥削者的无比愤恨。《魏风·伐檀》》以委婉曲折的反语,复沓的手法,辛辣地讽刺了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国风》中的怨刺诗更多的是对统治阶级种种无耻丑行的揭露和讥嘲。如《邶风·新台》辛辣嘲讽了卫宣公光天化日之下劫媳宣姜的荒淫乱伦丑行;《齐风·南山》讽刺了齐襄公和其妹文姜的无耻乱伦行为;《秦风·黄鸟》控诉了秦国暴君对无辜良善的杀害。 6、周民族的史诗《诗经·大雅》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一些传说和英雄史迹,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其中如《大明》绘声绘色地描述历史上有名的牧野之战,既有军阵、军容的描摹,又有战车、战马的形容;既有整体的鸟瞰,又有局部的特写,写出了大战雄伟壮观、惊天动地的场面和师尚父(姜太公)的生动形象,具有一定历史和文学价值。 《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者不一,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概括而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四,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 其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坦率,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些本质矛盾。它们通过对当时生产、劳动、战争、徭役、爱情、婚姻、家庭、祭祀等的描述,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达了民众的理想和愿望。 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提出来的,也是《诗经》艺术上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所谓“赋”,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朱熹《诗集传》如《七月》,诗人按季节和物候变化,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直陈其事。所谓“比”,就是比喻或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真实感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 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明喻,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有暗喻,如“我心非石,不可转也”(《邶风·柏舟》);有借喻,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有博喻,如“手如柔荑yí,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hù)犀,螓如蛾眉”(《卫风·硕人》)。这些比喻,都能紧扣诗中的情、事、景,十分贴切。 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絅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解释:茅之始生曰荑,言柔而白也。凝脂,脂寒而凝者,亦言白也。领,颈也。蝤蛴,木虫之白而长者。瓠犀,瓠中之子,方正洁白,而比次整齐也。螓,如蝉而小,其额广而方正。蛾,蚕蛾也,其眉细而长曲。倩,口辅之美也。盼,黑白分明也。此章言其容貌之美,犹前章之意也。 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兴句多在一首诗的开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诗经》中用兴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起协调韵律的作用,如《秦风·黄鸟》开头的“交交黄鸟,止于棘”;二是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三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周南·桃夭》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艳美。需要注意的是,《诗经》中,这三种手法常常结合运用。 其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复沓的章法是《诗经》的一个显著特点。它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如《王风·采葛》,全诗三章,只是更换了“葛”、“萧”、“艾”、“月”、“秋”、“岁”六个字,从采摘东西的变化和时间的递增,表现出思念的愈来愈强。《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其四,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采、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如表示动植物的名词有373种,读之可使人博物多识。此外,《诗经》中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写景状物,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 《诗经》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创作的道路,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 《诗经》的历史地位《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其丰富的思想、高尚的审美情操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哺育了历代作家和诗人,影响至为巨大和深远。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它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建安诗歌,倡导“风雅兴寄”的陈子昂的《感遇诗》,即反映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的杜甫诗歌,以美刺手法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白居易的“讽喻诗”等等,都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直接继承。 《诗经》的历史地位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 《诗经》的历史地位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它们具有朴素的风格,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谐自然的韵味,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文学史发展的实际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以加工发展。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 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文体/主旨《氓》选自《卫风》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是叙事诗、四言诗、弃妇诗。《氓》的主旨是:通过女主人与氓恋爱结婚到受虐待、被遗弃的婚姻悲剧,反映了春秋时期男尊女卑、夫妻地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和妇女受欺凌被损害的悲惨命运,女主人公对氓的谴责,是对自身不平等地位的一种抗争,也体现了诗歌作者对当时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批判态度。氓 氓(méng)蚩(chī)愆(qiān)将(qiāng)垝(ɡuǐ)垣(yuán)筮(shì)咎(jiù)于(xū)说(tuō)陨(yǔn)组(cú)汤(shāng)渐(jiān)罔(wáng)靡(mí)夙(sù)咥(xì)隰(xí)泮(pàn)《氓》表现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鲜明的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全诗六章,以“我”(女主人公)的口吻叙述,采用对比写法。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民,男子。蚩蚩:忠厚老实的样子;一说嘻笑的样子。布:布匹。贸,换,买。]那汉子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同“非“,不是。即:就,靠近。谋:商量,这里指商量婚期。]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里来就是商量婚事的。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个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卖丝,向女主人求婚。一方面男子有点嬉皮笑脸不太严肃,另一方面这一男子求婚心切,不惜乔装冒险。这一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涉,渡诃。顿丘:地名。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那天送你渡过淇水,送到顿丘才转回。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子,你。愆(qiān):拖延。]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只怨你不曾请好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qiāng)愿,请。无:不,不要。]我求你别生我的气,把秋天定为婚期吧。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垝垣(ɡuǐyuán):断墙。复关:地名,诗中男子的住地。]到时候城上来等待,盼望那复关来的人。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复关:借代复关地方的那个男子。涕:泪。涟涟:形容眼泪流淌的样子。]左盼右盼不见你的影,不由得泪水簌簌的掉下来。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载……载……:一边……一边……]一等再等到底见你来,眼泪不干就把笑口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筮shì体:占卜的卦象。咎:灾祸]。只为你求神问过卦,卦词儿偏偏还不坏。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这里指嫁妆]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起带。1-2章,追叙恋爱生活。 姑娘既痴情,又温柔,充满幸福的憧憬。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新鲜润泽肥厚的样子]桑树叶儿不曾落,又绿又嫩、润泽肥厚真新鲜。比兴句,以桑叶的润泽肥厚喻女子年轻美貌。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声]斑鸠儿啊,见着桑葚千万别嘴馋!比兴句,以斑鸠多食桑椹会迷醉喻女子沉迷于爱情。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古代对男子的通称。耽,沉迷。沉溺于爱情。]姑娘们啊,不要同男子沉溺于爱情!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男人们沉溺于爱情,还可以脱身;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人们沉溺于爱情,摆也摆不开。第三章:总说自己的生活教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两句使用了“比、兴”的手法。 第四章:概说自己的不平遭遇。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使用了“兴”的手法。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陨(yǔn):坠落。]桑树叶儿离了枝,干黄憔悴真可怜。比兴句,以桑叶的黄落喻女子色衰爱驰。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徂:往,嫁与你。]打我嫁到你家去,三年过着贫苦的生活没怨言。淇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帷裳。[渐:溅湿]一条淇水波涛滚滚,车儿过河溅湿了半截帷幔子。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贰:有二心、用作动词。]女子没有半点差错,男子即行为前后不一、口是心又非。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罔,无。极,标准,准则。德,心意,情意。]男子随心所欲没有准则,朝三暮四、三心二意、言行反复无常。 第五章:细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内心痛苦。3-5章追叙婚后的不幸生活。其中的3、4两章采用了“比、兴”的手法,与后文诗意相连,含有隐喻。三岁为妇,靡(mí)室劳矣;[靡:没有。室劳,劳苦的家务活]做了三年媳妇说短也不短,劳苦的家务儿一个人担。夙(sù)兴夜寐,靡有朝矣。[夙兴:早起。夜寐:晚睡]早起晚睡辛苦千千万,没有一朝一日不是如此。言既遂(suí)矣,至于暴矣。[言,句首助词。遂,满足心意]遂了心愿之后,就开始粗暴无礼,把我折腾越来越凶残。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咥:讥笑的样子。]亲弟亲哥哪晓实情,反而见我回家笑得欢。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言:音节助词。躬,自己。悼,伤心。]静心细想这些,独自伤心悲叹呀。 第六章,写她决心与他决裂,表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衬男子的反复无常。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及:与、同。偕,一起。]当初你说过和我白头偕老,现在这白头偕老的话只给我带来怨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隰:沼泽地。泮:通畔,岸,水边。淇水虽宽总有它的岸,沼泽地虽阔也有它的边。比兴句,用水的有边际反喻自己的怨恨无边无际。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古代未成年男女头两边梳的髻,如双角。指童年。宴,玩乐。晏晏,温情愉悦的样子。言,音节助词。]记得儿时一起玩耍,说说笑笑、温情愉悦哪儿有愁烦。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诚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反,违反]当年你诚恳的许下真诚的誓言,从未想过你会违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是,这。已,完结。焉哉,了吧。算了吧。]你违背了当初的誓言想都不想,只好跟你了结了吧! 第六章抒写了女主人公被弃后的愤恨决绝的心情,感情慢慢转入平静。是这首诗的总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章。“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一股怨恨交集的激愤之感油然而起。回忆往事,对照今天,自己的命运是那样地暗淡渺茫,当初的“旦旦”“信誓”全被氓一手推翻了。而我——这位女主人公也透过氓背叛誓言的面目,看清了他那卑鄙恶劣的灵魂,于是她变得决绝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她对氓已没有什么企求,也没有半句哀告,更不存一丝幻想,有的只是对氓的愤恨和谴责。至此,诗人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纯朴热情的少女,到忍辱负重的妻子,再到坚决决绝的弃妇的艺术典型。 卫风·氓的层次结构全诗共六章,每章各十句。第一章:(恋爱)---叙述与氓的初恋和订婚。第二章:(结婚)---女主人公对氓的相思和待嫁心情。第三章:(教训)---女主人公抒发自己轻意嫁氓,终遭遗弃的悔恨。第四章:(被遗弃)---追忆婚后的清贫及自己被弃回娘家时的凄惨情景,遣责氓始乱终弃,“二三其德”的恶劣行径。第五章:(受虐待)---进一步回想婚后日夜操劳却遭氓的虐待。第六章:(决绝)---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的复杂心情和最后决绝的态度。 艺术风格鉴赏简洁的情节描述:贯穿一个“怨”字鲜明的形象对比:紧扣一个“恨”字贴切的事物比喻:突出一个“醒”字 结构图: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恋爱婚变决绝热情幸福沉痛怨恨清醒刚强情节感情基调 诗歌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在叙事上采用了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既有初恋的期待,有迎娶的欢乐,有遭虐待的痛苦,有被遗弃的悲哀,更有不堪回首的叹息。在抒情上运用了叙事言情、议论抒情及直抒胸臆的手法,情节的变换与情感的变化紧密交织在一起。 鉴赏要点一、人物形象鲜明有性格特征《氓》在诗中塑造了卑劣无耻、虚伪凶狠的负心汉形象:氓。是住在城郊家近复关的小商人,貌似憨厚,心怀狡诈,他以贸丝为名,打算赚个女人回去;他以嬉皮笑脸获得女子的欢心,以虚假誓言换取女子的信任,以占卜算卦作为对女子忠诚的保证,欺骗了一个纯朴善良的女子。不只赚到爱情,还赚到财物,更还赚到劳动力。以假献殷勤而人财两得,以背恩负义而成家立业。以损人利己而达到卑鄙目的:这就是氓的生意经。婚前是羊,婚后是狼,婚前装做奴才的样子,婚后摆出老爷的架子奴役、打骂妻子,随着女子的年长色衰,将她一脚踢出家门:这就是氓的行径。诗中揭露了一个无信义、无情感、自私自利、奸诈虚伪的坏家伙的本性。 一、人物形象鲜明有性格特征诗中还创造了一个真诚、善良、纯朴、勤劳、忠贞而又坚强的劳动妇女形象:女主人公。她真诚,看不到氓便“泣涕涟涟”,看到了氓便“载笑载言”;她善良,见到氓急不可耐,便“将子无怒”,并答应他“秋以为期”。她纯朴、勤劳、忠贞,纯朴到天真的程度,诚心诚意地将幸福与希望寄托在骗子身上。只由于“言笑”的“晏晏”,“信誓”的“旦旦”,以及占卜的一点儿好兆头,便“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婚后辛勤操劳家业,虽含贫茹苦,夙兴夜寐,受到百般折磨,以至“叶黄而陨”,即使氓对她打骂凌辱,仍不变初衷,一如既往地爱氓:“女也不爽”。然而氓却变了:“士贰其行”,“至于暴矣”,直到被遗弃,赶出家门时,她才如梦初醒,毅然与氓一刀两断,愤怒地指责、控诉氓的卑劣行径,这是她不甘屈辱,不愿受命运摆布的一种抗争,展现出她性格中理智、坚毅果敢的一面。通过这一形象,反映了私有制度特别是封建制度对妇女的悔辱和损害,反映了妇女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从而表现了人民反抗压迫的意志。 人物形象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真诚、善良、勤劳、忠贞而又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1.用女主人公与氓的对比。对比的焦点是双方对对方的不同态度,两个人物的真假、善恶、美丑,正是在这对比中显示出彼此的强烈反差。2.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对比。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为“信誓旦旦”与“至于暴矣”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通过前后对比,互相映照,揭露其虚伪凶狠的本质。女主人公则以她被休弃为界,也有着明显的转折变化,她由单纯、天真、热诚而略带几分软弱,转变为成熟、冷静、理智而坚强。这一转变不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而且还显示出生活环境与人物性格之间的辩证关系。 女主人公婚前:生活幸福,性格热情、温柔、纯真。“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婚后:受尽屈辱,性格刚烈,认识清醒。“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氓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得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氓婚前与婚后的态度形成对比。·女主人公与氓对婚姻的态度形成对比。·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性格形成对比。·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形成对比。对比 人物:女:秋以为期 载笑载言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亦已焉哉!男: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反是不思(憨厚老实)(纯真善良)(自私变心)(辛苦蒙辱)(冷酷无情)(毅然坚决)(对比)鲜明的形象对比女主人公婚前:生活幸福,性格热情、温柔、纯真。婚后:受尽屈辱,性格刚烈,认识清醒。氓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三、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赋——所谓“赋”,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朱熹《诗集传》这首诗里,除“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及“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几句外,全是用赋的手法,使人如同面对主人公,亲耳聆听她的倾诉,感受她的喜怒哀乐。 比——所谓“比”,就是比喻或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真实感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的润泽肥厚喻女子的年轻美貌、恋爱的甜美和婚姻的短暂幸福。“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斑鸠多食桑椹会迷醉喻女子沉迷于爱情。“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黄落喻女子色衰爱驰、爱情失败和遭人遗弃的不幸结局。“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用水的有边际反喻由于男子的变心,女子的痛苦、怨恨无边无际。 兴——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既是比喻也是兴,意在引起下文,是比兴两法同时兼用。从诗中“抱而贸丝”的叙述来看,女主人公可能是一个以缫sāo丝为业的农家女子,家园周围,种有桑树,因而咏及桑叶,既是用她熟悉的自然景况来比喻爱情的盛哀,又是见物起兴,触类联想,引发自己的悲伤和感叹。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由嫩绿而变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另外,诗歌的语言形式丰富多变。有叠字的运用,如“蚩蚩”“涟涟”“晏晏”“旦旦”;有蝉联句式,如“抱布贸丝,匪来贸丝”、“乘彼峗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还有对偶句,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等等。这些语言形式的灵活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旋律美、音乐美,丰富了诗的艺术特色,加强了思想内容的表达。 “爱”就要有一个正确的爱情观。从“愛”到“爱”的形体演变,就传达出一种正确的爱情观。愛,从字型上看,是一只手伸过去,把覆盖物拿去,然后取走心。爱一个人,不就是相当于自己的心被别人拿走了吗?但这种拿,有两种可能,一是一个人伸出手来,强行把对方的心拿走,占有对方的爱;一是一个人主动把自己的心捧出来,奉上自己的爱,不管对方接受不接受。两种爱都不是健康的。前者是剥削阶级的爱,后者是带有一点自虐性质的爱,即常说的“单相思”。我们应当破除旧“愛”,树立新“爱”。去掉“心”而改为“一”。一即“专一纯正”。就爱而言,如果用手掀开重重覆盖之后,得到的是纯正专一的感情,这不正是真爱的应有之意吗?——从感情风波中走出来的人应勇敢地面对新生活,寻找属于自己的真爱。 邰正宵《千纸鹤》爱太深容易看见伤痕,情太真所以难舍难分,折一千对纸鹤结一千颗心情,传说中心与心能相逢。夜难眠往事忽隐忽现,心在痛对你越陷越深,折一千对纸鹤解一千颗心情,梦醒后情缘不在飘零。当我们就要轻轻合上《氓》的诗章时,我们的内心无法平静。2500年的悲恻动人的歌声还在启迪我们要诊视自己的情感,做一个懂爱善爱的人。 【思考与练习】1、比较分析、梳理并表述两个人物各自的前后变化。2、理解诗中四个比兴句及其喻意,大致了解什么是传统的比兴手法。3、分析“氓”背弃爱情行为的原因。⑴“士”之变心说。前有伏笔,“不见复关”,他到哪去了?后有照应“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⑵社会伦理道德说。家人反对自由恋爱。本来已经给你找好了勤劳忠厚的王老五,你偏偏不要。好了,现在被你抛弃了吧?“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有点幸灾乐祸。这是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⑶社会制度说。“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由贫富的变化引发婚姻危机,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之上。(经济落后的社会,男子骗情其实为骗财,看,拿的是布,换的是丝,而且空车子来,连人和嫁妆一起搜刮了。婚后估计挥霍得差不多了,就不客气了。恩格斯说:“家庭、婚姻反映出经济关系”。⑷年老色衰说。“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年老色衰,引起“士”的变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