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阻挡B.青泥何盘盘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的样子C.所守或匪亲或:有的(人)D.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2.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青泥何盘盘③但见悲鸟号古木 ④但悲不见九州同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相同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不同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西当太白有鸟道B.朝避猛虎C.砯崖转石万壑雷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4.默写。(1)《蜀道难》一诗中关于五丁开山故事的诗句是: , 。 (2)《蜀道难》一诗中关于登上峰巅而惊心动魄的诗句是: , 。 (3)《蜀道难》一诗中写蜀道溪水瀑流声响骇人的诗句是: , 。 (4)表现蜀中要塞剑阁易守难攻的诗句是: , 4
。 二、语言表达:1.“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是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请你用一段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这幅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狭窄,追求华丽辞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和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诗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诗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校将举行“唐诗诵读大赛”,下一个节目是朗诵组诗“品读诗仙”,表演者是赵发、余诗情,请为该节目写一段引出语。要求:扣紧该节目特点,富有文采。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拓展:1.下面这段话中有三处表述欠妥当,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蜀道难》竭力描绘了蜀道的艰难恐怖,②但读者读完以后,③不但不感到害怕,④为诗的夸张描写所感动、所感染,这是为什么呢?⑤从描写对象说,⑥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⑦但又具有雄奇壮美等特点,⑧在诗人的妙笔下,⑨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⑩更具有一种诱人的魅力。第一处:第二处:第三处:2.依次填入下面诗中横线上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 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 水 空城,白露 珠 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A.滴 垂 映 摇 B.垂 摇 滴 映C.映 垂 滴 摇D.映 摇 垂 滴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要“征服”而后快的敌意。②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的生机。③中国人对山的欣赏,是欣赏它林木森森的含蓄和人迹罕至的空灵。④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⑤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4
⑥是在人世的生活中,奋斗浮沉之余,给自己的心灵寻访一个自由逍遥、无人干扰的空间。A.⑤④⑥③②①B.③⑤②④⑥①C.③①⑤④⑥②D.⑤④③①⑥②四、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听蜀僧濬弹琴李 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