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正确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2.巧妙的选择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三、教学用具准备配套教与学的平台四、教学过程㈠复习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㈡教授新知:1.拼图游戏:第一关:0.125×0.8-0.1=08.4÷(0.2×0.5)=840.7÷0.7-0.7=0.31÷0.2-1×0.2=4.8第二关:3×0.2×0.5=33-2×1.5=110×(4.2+4.2)=8.42.4÷3+6.4÷1.6=4.8第三关:(1.6-1.6)÷1.6=0(循环小数的大小比较,与以前学过的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但比较时要把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进行还原。为了便于比较,可让学生将循环小数多写出几位小数来,再比较。)2.计算下面各题:书P2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简便计算的方法和依据。比较不同的策略9.9×1.029.9×1.02=(10-0.1)×1.02=9.9×(1+0.02)=10×1.02-0.1×1.02=9.9×1+9.9×0.02=10.2-0.102=9.9+0.198=10.098=10.098143.7-56.3-43.7143.7-56.3-43.7=143.7-43.7-56.3=143.7-(56.3+43.7)=100-56.3=143.7-100=43.7=43.7在完成题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看清题意及题中的数据,然后针对某些题目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通过具体练习,结合数、运算符号的特点运用已知的数学运算定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规范过程的书面表达、学生习惯的培养:在非简便计算的递等式计算时,铅笔在递等式旁列竖式。)㈢补充练习1.填表,用“四舍五入”法将得数凑整凑整到个位凑整到十分位凑整到百分位
4.9×0.13302÷2.817.6÷0.267.33×1.52.在下面各题的□里填入符号“>”、“<”或“=”3.9×1.01□3.90.45÷0.6□0.453.9×1□3.90.45÷3.6□0.453.9×0.01□3.90.45÷0.01□0.45(说明:复习积商凑整的计算方法与要求:回忆笔算时对商进行凑整时,一般先除到比需要凑整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凑整。)㈣拓展练习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解:S=ah=8.5×6=51(cm2)解:S=(a+b)h÷2=(12.6+7.4)×5.8÷2=20×5.8÷2=58(m2)解:S=ah÷2=5×3.54÷2=8.85(m2)2.填空①两个因数的积是12.24,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那么积是()。②甲乙两数的差是16.2,如果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与乙数相等。那么甲数是()。③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到百分位得12.5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④给下面的算式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2×2.4-1.2÷4=4.23.选择①下列算式中,a<1的是()。
A.a÷0.1=1B.a×0.5=1C.6.3÷a=1D.0.8×a=1②1.25×4.6×0.8=1.25×0.8×4.6,是运用了()。A.乘法交换律B.加法交换律C.乘法分配律D.加法结合律③下面的算式中,与0.096÷0.04的商相同的是()。A.0.96÷4B.96÷4C.9.6÷4D.9.6÷0.4④被减数比减数多4.3,比差多2,被减数是()。A.2.3B.2.1C.4.5D.6.3(说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题,让学生体会解题中常用的基本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题目中领略学习数学的乐趣。)㈤实际应用1.据统计,1平方米绿地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0.09千克,释放氧气0.06千克;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吸入氧气约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约0.9千克。下表是上海市部分大型公共绿地占地面积统计情况:名称延中绿地不夜城绿地延虹绿地华山路绿地陆家嘴中心绿地占地面积(m2)2.4万4.3万3.2万4万6.5万延虹绿地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千克?这些氧气量够2500个成年人每天供氧的需要么?你还能编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尝试列式解答。2.根据下面的两段材料,你能编出哪些数学问题?尝试着解答:A.1000平方米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周大约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千克?B.森林公园有30000平方米的绿地,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千克?这些氧气大约可以供多少个成年人维持一天的氧气量?(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教育)㈥小结:你有怎样的收获?(说明:让学生自主交流,对思维方法的学习,解题步骤的掌握等作全面的回顾与总结。达到梳理知识,反思解题思路、方法的目的。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