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这些老人就是50年后的自己,我们会满意自己的生活吗?我们会感觉到幸福吗?
白发的期盼(节选)
学习目标1.学生善于倾听,学会关键词记录,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的信息2.学生通过讨论,能够理解“精神赡养”的深刻内涵和树立关爱老人的精神理念
学会倾听1.你听到了几个人的声音?2.能复述录音中人物的说话内容吗?3、老人们内心的需要是什么?
学会倾听1、在这段录音中有哪些主要信息?2、这位老人说话的时候谈笑风生,你觉得他孤寂吗?
学会倾听1、请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简要叙述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3、联系前一段录音中那位“拿鸟当孙子”的老人,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2、在这段录音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为什么以“白发的期盼”为题?“白发”是指老年人,“白发的期盼”形象而准确地表明了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需求与渴盼,从而引导听众深刻思考,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资料丰裕的社会形势下,该如何赡养老年人。倾听新闻,走进文本
2、“精神赡养”包括哪些内容?“精神赡养”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说,承担赡养责任的下一代应该充分关注并用很好的方式去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另一层是说,是否尽到“精神赡养”的责任关键要看老人是否具有完好的精神状态。
实施对老人的这种“精神赡养”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时代的变化。传统中国家庭的赡养模式是在农业社会中形成的。那时候人们守土为重,形成大家族,以不流动为前提。而今,是以人口流动为特征,现代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已威胁到传统伦理道德。
当今如何理解“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古人行孝的标准,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尽量不要离家远游,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离开父母身边,就要让父母知道你所去的地方。作者引用这句话,意在告诫中青年子女应该知道孝顺父母,时时关心父母,并非强调是否真的“远游”。
当今的中青年人做到了吗?毛女士和陈先生代表中年人,他们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没有高度重视;大学生代表青年,他们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持漠视、淡然的态度。
你能说说爷爷奶奶的生活情况吗?你觉得他们获得“精神赡养”了吗?
对老年人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呢?陪父母能多呆会儿就多呆会儿,能跟他们多聊聊天就多聊聊天。他们不单单需要我们给他多少钱,多大的房子,多请一个钟点工或保姆来伺候他们,不是这样的。你小时候对父母有一种依恋,他们老了,变得很弱小了,他们需要你的安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上网搜索故事《陶知县智判不孝案》,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百善孝为先”的理解,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议论文。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