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文本研习《永不消逝的歌声》本课时编写:南昌三中黄莎
《永不消逝的歌声》选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获奖作品选》。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黄金时段综合文艺节目《今晚八点半》中播出,由著名播音艺术家雅坤主播,这个节目也曾获首届中国播音作品奖一等奖,优秀节目主持人赵薇因《永不消逝的歌声》获“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
雅坤,原名佟雅坤。1942年生。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音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创人介绍
雅坤老师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节目《今晚八点半》的第一任节目主持人,也是全国第一、二届“金话筒”奖金奖的得主。代表作品有《东方神话——从哑女到神童》《祖国不会忘记》《边关军魂》《太阳之歌》《上下五千年》《永不消逝的歌声——纪念音乐家王洛宾》等。她主播的节目,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节目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服务性于一炉,可听性强,受到听众的欢迎和喜爱。演播的音乐专题节目《永不消逝的歌声——纪念音乐家王洛宾》,获得首届中国播音作品奖一等奖;主持的《今晚八点半》春节特别节目《春灯乐》,获第二届中国主持作品奖一等奖。
王洛宾王洛宾,汉族人,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60年,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他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他的作品多以情歌为主。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
今天,让我们走近“西部歌王”王洛宾。
1.通过欣赏音乐了解王洛宾的生平。(重点)2.感受王洛宾为音乐奉献终身的伟大情怀。(难点)学习目标
1.题目“永不消逝的歌声”有什么作用?作者以“歌曲”为线索穿起了王洛宾的一生,“永不消逝”表达了对王洛宾在民歌领域贡献的高度赞扬和永恒纪念。文本探究:
2.是什么促使王洛宾改变了最初的梦想?在被困的马车店里,“五朵梅”演唱的花儿《眼泪花儿》打动了王洛宾的心,让他将梦想根植于民歌这块肥沃的土壤。文本探究:
3.详细交代《达阪城的姑娘》这首民歌的产生有什么作用?是对前面“他像小学生一样,拜草原的牧人和终年奔走在大漠的“赶脚人”为师,搜集、整理、改编在西北大地广泛流传的“花儿”和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民歌”的具体阐释;不胫而走的歌曲更是对他搜集、改编辛勤付出的高度肯定,表现了他在民歌方面的突出才能。文本探究:
4.插入王洛宾两次入狱的经历有什么作用?起衬托作用。两次入狱,让王洛宾在铁窗里度过了漫长的19年,“但他始终没有失去音乐”,“正是他的歌,支撑着一个不屈的灵魂,走过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坎坷”,写出了音乐对王洛宾的重要性及王洛宾对音乐的执着与坚守。文本探究:
5.“蓝天白云下,它们那结实、挺拔的躯干,正昭示着生命力的顽强。”一段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既写出监狱大院里白杨树的茁壮、顽强,又暗示出度过了坎坷狱中生活后的王洛宾会以更加顽强的生命力迎接生活。
6.你如何理解“我只是一个传歌者”?【提示】“传”即传播、传递,表现了王洛宾没有将他改编创作的歌曲视为己有,表现了他的胸怀的宽广和淡泊名利。在他看来,好听的民歌不是属于他专有,是属于大家的。
7.“王洛宾就像一棵常青藤,他用碧绿的树叶,编织着一首首鲜活而又满含生机的歌。”说说这句话的作用。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热情地赞美了王洛宾旺盛的创作能力和他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歌曲。
8.王洛宾的歌“永不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王洛宾将自己真正融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唱出了他们最真、最美的心声,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王洛宾的去世志向的转变搜集改编民歌永不消逝的歌声取得的成就与贡献课堂小结: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她动人的眼睛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我愿做一只小羊坐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歌曲欣赏
选取两三首王洛宾创作的歌曲,为它配上乐评。《达坂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在银色的月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