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绪论 教案教学目的: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二、解题: 1、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 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达尔文的科学事迹。达尔文学说是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由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一书奠定科学基础,以后为生物学上的成就加以论证和发展。达尔文通过环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关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科学资料,指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即遗传、变异与选择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认为生物发生的微细的不定变异,通过累代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并逐渐累积有利的变异发展成新种。不适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就被淘汰。他总结了用人工选择方法获得家畜和农作物新品种的实验成果,进一步论证了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学说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给形而上学、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打击,在推动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达尔文的学说给予很高评价。2、
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序言、序、引言、前言。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写作经过、内容和评价。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 三、研习课文读一读,拼一拼,说说他们的意思。琐屑 审慎 趋向 札记 传布琐屑(xiè):琐碎审慎(shèn):周密而谨慎趋向:朝着某个方向发展札(zhá)记:读书时摘录的要点和心得传布:传播1、阅读课文请结合导言特点,说说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 整理成书的过程(1) 成书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3) 内容过简的说明(3) 物种起源的观点(4) 书的内容 变异研究的方法(5) (4—7) 变异研究的结论(6) 主要观点的总结(7) 2、就物种起源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2)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职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本题要求辨析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神创论,可以用例子:(1)亚当、夏娃。上帝起先只是创造了一个男人,便用他身上一个肋骨又创造了一个女人。(2)猫创造出来,是为了逮老鼠的,老鼠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的。 3、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解说: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2)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3)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4)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总结: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表现达尔文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4、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促使达尔文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两个原因是:一是尽管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但全部成尚需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主观方面);二是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了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客观方面)。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表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精神。5、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内容过简的原因) 作者还提到,“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得到的一般结 论”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到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6、 第5段的关键句是-----------? 明确: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7、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猴同属灵长目。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8、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9、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明确:“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10、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11.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什么问题?12.为了解决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达尔文在第六自然段中提出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请问是什么方法?达尔文是怎样评价这种方法的?13.分别找出第七、自然段的各两句中心句。14.阅读第九自然段,归纳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有哪些。明确:11.把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归为“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 的唯一原因是不合理的。 12.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为给了解这个难题的问题提供最良好的机会;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和最安全的指导;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13.我把“摘要”的第一段用来专门讨论“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此一章将考察全世界整个生物界中的“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的基本问题,将在第四章里有若干论述。 以后的五章中将论述在承认此学说时所遇到的最显著和最严重的困难。14.(1)物种不是不变的。(2)那些属于所谓同属的生物都是另一个并且一般是已经灭绝的物种的直系后代。(3)“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四、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他这种精神和态度不仅体现在他对科学的研究上,还体现在他的作品语言的运用上。看课文练习2,想一想这些加点词语对体现达尔文的人格魅力有神表现作用。1.“当时”与现在相比较而言,说明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个结论可能会有变化发展。“当时”一词体现了达尔文对科学审慎谦虚的精神。唯一可能,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两个词语同样体现了达尔文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2.经常,虽然不完备,这两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刻苦钻研,亲身实践的精神。3.至少是可能的,这个结论是作者经过长期研究以后得出的,它强调了作者对自己研究成果的坚信和毫不动摇,表现了达尔文对科学的坚定信念。五、小结。《物种起源》的深远影响 ① 马克思:这本书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的根据。 ②恩格斯:这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③李卜克内西: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烦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一个革命,马克思自己在世界喧嚷的中心所准备的也是这种革命,差别只在杠杆是应用于另一点而已。” ④进化论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学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