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案《物种起源》导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三语文教案《物种起源》导言

ID:1057089

大小:92.3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4-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0《物种起源》导言教学目的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2、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二、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点拔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三、媒体设计1.拟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2.有条件可在课前播放有关介绍达尔文的影视片。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筛选重要信息一、导语设计(将书打开到插图——达尔文头像)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进化论之门二.1.板书课题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第1页共7页 (1)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2)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3)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序言》。(4)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2.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暂时不讲,留待概括课文内容说用)3.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请一位学生读浅释1,教师补充。[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RobertDarmin,1809—1882).英国博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容。-------摘自《辞海》(1999年版)[进化论]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理论是19世纪自然得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摘自《辞海》(1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A.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教师再用幻灯片打出本文需要注意的词语。屑:细小而繁多。审慎:周密而谨慎。趋向:①动词,朝着某个方向发展;②名词,事物发展的动向。札记:读书时得。探讨:研究讨论。传布:广泛散布。(也可以放到第二课时课首检查用)a.画出文中结论性的语句;b.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B.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位同学回答;C.教师板书并明确。整理成书的过程(1)写作经过提前发表的原因(2)第2页共7页 (1—3)内容过简的原因(3)物种由演变而来(4)基本观点介绍研究的方法(5)(4—7)家养变异的作用(6)强调观点的正确(7)(解说:通过速读,整体感知文章并初步筛选出文章的关键句及主要观点;通过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的段意概括,意在培养学生提炼观点、准确表达的语用能力。)(又:可以联系“导言”体裁谈内容)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1).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本题把课后练习一换了一个说法,训练学生对作者观点的把握能力。(请学生参看P14补白)(2)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职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以下三种看法由幻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3)完成课后练习二的筛选要求。教师要明确—-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好最可靠的线索。作者的两点认识: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练习三四、作业:第3页共7页 1、第5段“因此”中“此”、第6段“理由”、第7段“这些关系”指什么?2、完成课后练习四。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教学步骤:一、检查作业情况。1、词语解释2、代词指代内容(上课时作业1)(1)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指代什么内容?明确:指代第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本题旨在训练学生对有关信息的全面把握能力,思考时必须联系上下文,还要对文中相关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并能运行输出。(2)第六段开头,“根据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由?明确:第五、第六两段都是针对“家养变异”的问题来说的。作者把这一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原因应是“研究物种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这样的合理谁想后,我们就可以把“家养变异的意义”作为本题的答案了。说完变异可以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3)用幻灯片或电视屏幕打出下面几句话和相应问题(括号中的答案可以随讨论进程显示)。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这些关系”指的是(某种生物和邻种)的关系,它决定着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解答本题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某种生物和邻种分布状态的强烈反差在句中是次要信息。而“某种生物和邻种”才们构成了决定地球每一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的关系。二、教师介绍长句的知识及分析长句的方法。首先完成练习4。练习4训练学生对长句中信息的总体把握和辨析,答案是2、3、4、5,而1、6在原句中找点。长句容量大,信息丰富,也显得庄重,适用于详尽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阐述道理,多用于书面语,特别是科技语体和分析长句时,首先要注意寻找主干(主、谓、宾),剔除枝叶(定、状、补)或分清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偏正、以达到对句子大意的把握;其次要注意“枝叶”在句中的作用,它们往往在程序、时间、范围、条件、数量、位置等第4页共7页 进行限制,从而使长句严密而周到,很多时候,“枝叶”在句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去掉它们会使句意大变。三、从文中选出几个长句,分别运用找主干法和划分层次法进行分析。1.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在生物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明确:这句话共有三个分句,①、②两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复句;第②个分句是个偏正关系短语,中心词做第③个分句“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的主语。2.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明确:这是一个长单句,虽然有关联词语“如果”,但它所领起的内容二一直到“归因于外界的条件”,在句中做主语。3.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明确:这是一个复句,第一层在“根据”后边,是转折关系,第二层在“仍然”前边是假设关系。‘教师归纳:用这两种方法,主要是从主体上把握句意,而对句中细微之处的分析则必须注意句中关键词语四、学生依照练习四、五中的句子分析,再从文中找出类似的长句(屏幕随同显示),从信息筛选、挖掘的析,过程如下: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引导学生筛选出相应的词语。①写作前三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搜集整理、研究。②搜集过程中的关(各种)。③说明了估计的谨慎:也许、一些。2.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审人,还是不可避免的。提问;作者既然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为什么还会有错误出现?学生回答后归纳:句中“力求”二字不可忽视,它对后文起了限制作用,是“极力追求”的意思,它在句中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所以,会有错误出现。3.又如格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化,必须依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用幻灯打出对本句的四种理解,选择正确的一项:A.以槲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第5页共7页 B.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柳寄生就是一个例证。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物的槲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D.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它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正确答案:B项。解答本题需要把各选项的信息与原文中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辨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A项的”在原句中找不到对应点,原句主要意思是“仅仅以⋯⋯来解释⋯⋯,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C项与原文的不同是变成了顿号,这一改意思大变,“或”表示选择关系,用在本句中和“仅仅”相联系,表示只选其中心,而顿号表示本句中表示三个方面不可分割,那就与原意大相径庭了。D项的错误与A项同样,而程度又甚于A项,就更不对了。4.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但这到的。提问:本句中“事实”与“证据”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明确:不能。因为事实是指一般的感性材料,而“证据”是指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例子,两个词联的周密。提问:“叙述”和“比较”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明确:不能。“叙述”能使人了解得比较全面、具体,但还不能表现本质;“比较”能使人鉴别感性材料表及里,以掌握事物的本质,体现了作者的严谨。5.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靠的线索。提问:把本句中“线索”一词换成“证据”会有什么不同效果?明确:因为本句中有“还不够完备”的话,所以作者只说“提供线索”,说明作者是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果换成“证据”,句意就变成了可以提供带规律性、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这句话也能鲜明地体现出作者的严谨另一方面,作者在这句话中又用“一切”“最”两个词语表现了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五、归纳本课所学内容。这节课,我们主要针对文章中的一些长句作了相应的训练,理解长句,不能简单停留在懂得大意了,而应深词语的丰富信息,还要注意一些修饰性词语如“必须”、“最”、“应该”、“可能”等,对于关键词语在程度、时作用。六.布置作业:1、《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片段第6页共7页 第7页共7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