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主备人:侯红强审核人:2014年9月15日《斑纹》导学案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说明文第二板块“科学之光·奇异的自然”的第二篇,也属于教学研习课文。本文严格意义上的来说,并不能算作说明文,归属于散文更为合适。从本单元自然科学成块来看,个人以为这样的文章放在这个大版块并不太合适。教学时可以当着散文来学。本文的阅读稍有难度,教学时先要读懂,再把握主要信息。目标要求:1、能够筛选主要信息,把握文章脉络。2、理解部分议论句子的含义,体会其语言说明文的知识性,兼散文的哲理及情感特色。3、领会作者对自然的理解,增强自己对自然的热爱。课时设置:2课时。第一课时要点:阅读理解,把握结构脉络教学过程:一、导入。马上我们要学的《斑纹》,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也许称之为散文更为合适,但是,文章主要的表达方法还是说明,叙述的对象也是以动物为中心的自然与社会生活现象。我们可以在了解其说明对象的基础上,理解其思想、情感及文化的内涵。二、基本了解1、解题:斑纹:在一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别种形态的颜色的条纹。本文兼有双关,另外还有抽象的社会文化的含义,我们读了文章以后去揣摩其用意。2、字词积累(给难读的子注音)逶迤()()盘踞()伺机()聚敛()禁忌()鹰隼()剖开()青睐()婆娑()凝眸()栅栏()脖颈()螫针()蛊惑()妊娠()()老趼()拱开()镌刻()嘹望()碾砣()()悄()无声息静悄悄()3、浏览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本文写了哪些事物和现象?(2)你感觉本文和前面学的文章有何异同?(3)找出课文中的一两句话,洞悉作者的写作题旨。三、浏览课文,和同学合作,输理出文章结构脉络(本文共14个小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四、概括本文的主题,在下列文字中填空.本文通过对的斑纹以及生活习性和有关蛇的文化的描绘,进而引发想象,联想到其他,联想到,以及自然界的其他现象,进而联想到整个9
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主备人:侯红强审核人:2014年9月15日,说明了斑纹在地球上在自然界是无处不在的事实。从而将与联系起来,揭示出这种联系是,是,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这一切,表达出对对和对的赞美。五、课堂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度假窜红剪辑美轮美奂B.平添仪仗嫁接唯唯诺诺C.翱翔敲诈匮乏以身作责D.胁从诀别笔杆支言片语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水蒸气拾人牙惠阆苑(làng)厝火积薪(cù)B.发祥地呀呀学语桔梗(jié)不稂不莠(láng)C.路由器如雷贯耳拱券(xuàn)抛头露面(lù)D.谐奏曲秣马厉兵阋墙(xì)岁稔年丰(shěn)3.请提取构成“物联网”的三个关键词。(4分,每条不超过4个字)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的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4.阅读漫画,回答问题。(1)请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能用“无题”,不超过10个字)(2分)(2)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3分)第二课时要点: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语言特色过程:一、作者叙述自然现象时,并非客观叙述,而是带有人文情感,找出这样的例子做评点。描写的事物带有情感色彩:二、有人认为本文选材的线索是自然形成的斑纹,而文中却把某些非自然的斑纹混杂进去,如果让你修改,你将删去哪些材料?三、理解句子的含义1、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质疑“团结就是力量”9
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主备人:侯红强审核人:2014年9月15日的概括。面对迫近的死亡,鹿群之间既相互掩护又相互推托。世界旷大,它的栅栏由猎食者的目光围就。嗜血的胃总比啃草的牙享有更快和更愉快的消化。所谓素食主义者的自由,不过是肉食主义者暂不征用的几枚小钱。道德从来不能败坏后者的食欲,尊严也不曾给前者裸露的脖颈以适当的遮护。2、有限的谋略被双方分享,但输的必然是逃走的一方。猎手对猎物足够了解,后者却从来没有充分的估计,这种规律也和善恶较量相仿。我们容易忽略,善恶之间也在秘密地接壤,而且离这条交集地带最远的善将最早被消灭。也许,统治善恶两界的,是同一个王。因为弱者需要格外的保护,所以只要这个王是公正的,他就已经偏袒了强悍的一方。3、我们甚至彼此并不知晓,每个人如何终身隐秘地镌刻着各自记忆的斑纹,爱与悔恨的斑纹。4、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5、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4题。大型肉食动物往往闲散而沉着,弱小的食草动物灵敏又胆怯,这是生存的必然要求。我们还会发现肉食者与素食者之间有一个有趣的差别:素食者的眼睛长在头部的两侧,如兔、羊、鹿、牛;而肉食者的眼睛处于同一个平面,像狮、虎、狼、豹。其实生物学上的解释非常简单:一个为了聚焦瞄准猎物,一个为了视野开阔便于及早发现天敌并在奔逃时选取路线。一头鹿的衰老是幸福的,意味着无数次的成功脱逃,意味着无数次另一头鹿作为替身去死——深水晶似的柔顺的眼睛逐渐闭合,缀满梅花图案的工艺的身体被自己的鲜血浸透。当梅花鹿群走过,就像一座漂移的花园;而鹿群的远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营地,树影婆娑,冈峦低沉,它站住,凝眸星宿——那晚风中开放的天上花园。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质疑“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面对迫近的死亡,鹿群之间既相互掩护又相互推托。世界旷大,它的栅栏由猎食者的目光围就。嗜血的胃总比啃草的牙享有更快和更愉快的消化。所谓素食主义者的自由,不过是肉食主义者暂不征用的几枚小钱。道德从来不能败坏后者的食欲,尊严也不曾给前者裸露的脖颈以适当的遮护。(1)本段写到了动物的眼睛长的方位的差别,是不是与“斑纹”无关?(2)怎样理解“一头鹿的衰老是幸福的”?(3)写生物的群居与独居,是否与主题脱节?(4)如何理解“道德从来不能败坏后者的食欲,尊严也不曾给前者裸露的脖颈以适当的遮护”一句?四、课堂练习(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孙程字稚卿,涿郡新城人也。安帝时,为中黄门,给事长乐宫。时邓太后临朝,帝不亲政事。小黄门李闰与帝乳母王圣常共谮太后兄欲废帝,立平原王翼,帝每忿惧。及太后崩,遂诛邓氏而废平原王,封李闰雍乡侯;小黄门江京以功封都乡侯,食邑各三百户。闰、京并迁中常侍,与中常侍樊丰、黄门令刘安扇动内外,竞为侈虐。又帝舅大将军耿宝、皇后兄大鸿胪阎显更相阿党,遂枉杀太尉杨震,废皇太子为济阴王。明年帝崩,立北乡侯为天子。显等遂专朝争权,乃讽有司奏诛樊丰,废耿宝,及党与皆见死徙。十月,北乡侯病笃。程谓济阴王谒者长兴渠曰:“王以嫡统,本无失德,先帝用谗,遂至废黜。若北乡疾不起,共断江京、阎显,事乃可成。”渠等然之。又中黄门南阳王康,先为太子府史,自太子之废,常怀叹愤。北乡侯薨,阎显白太后,征诸王子简为帝嗣。未及至,程遂与王康等十八人聚谋于西钟下,皆截单衣为誓,入章台门。时,江京、刘安及李闰、陈达等俱坐省门下,程与王康共就斩京、安、达。以李闰权势积为省内所服,欲引为主,因举刃胁闰曰:“今当立济阴王,无得摇动。”9
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主备人:侯红强审核人:2014年9月15日闰曰:“诺。”于是扶闰起,俱于西钟下迎济阴王立之,是为顺帝。阎显时在禁中,忧迫不知所为。小黄门樊登劝显发兵,以太后诏召越骑校尉冯诗、虎贲中郎将阎崇,屯朔平门,以御程等。显弟卫尉景遽从省中还外府,收兵至盛德门。程传召诸尚书使收景。尚书郭镇时卧病,闻之,即率直宿羽林出南止车门,逢景从吏士,拔白刃,呼白:“无干兵。”镇即下车,持节诏之。景曰:“何等诏?”因斫镇,不中。镇引剑击景堕车,左右以戟叉其匈,遂禽之。送廷尉狱,即夜死。旦日,令侍御史收显等送狱,于是遂定,封程为浮阳侯,食邑万户。程临终,遗言上书,以国传弟美。帝许之,而分程半,封程养子寿为浮阳侯。四年,诏宦官养子悉听得为后,袭封爵,定著乎令。(选自《后汉书•孙程传》,有删改)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①乃讽有司奏诛樊丰▲②欲引为主▲③即率直宿羽林出南止车门▲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小黄门江京以功封都乡侯②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B.①及党与皆见死徙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C.①共断江京、阎显,事乃可成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①因斫镇,不中②因击沛公于坐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黄门江京被提拔为中常侍后,与樊丰等人煽动朝廷内外,竞相做一些奢侈和暴虐的事情。B.孙程与王康等十八人在德阳殿西钟下截衣宣誓,进入章台门,后杀了江京等人,并胁迫李闰拥立济阴王为帝。C.尚书郭镇带领羽林军到止车门,碰到阎景带着官吏士兵,郭镇宣布诏令,阎景不听,郭镇拔剑击中杀死了阎景。D.孙程临终前,留遗言把自己的封地给弟弟孙美,皇帝把封地一分为二,给了孙程养子一半。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小黄门李闰与帝乳母王圣常共谮太后兄欲废帝,立平原王翼,帝每忿惧。(3分)(2)镇引剑击景堕车,左右以戟叉其匈,遂禽之。(3分)(3)诏宦官养子悉听得为后,袭封爵,定著乎令。(4分)(二)、古诗词鉴赏(10分)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辛弃疾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1)请赏析“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两句。(4分)(2)请简要说明作者有哪些“愁”。(4分)(3)“得似浮云也自由”中“也”字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五、课堂小结六、学后反思:《斑纹》导学案答案9
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主备人:侯红强审核人:2014年9月15日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说明文第二板块“科学之光·奇异的自然”的第二篇,也属于教学研习课文。本文严格意义上的来说,并不能算作说明文,归属于散文更为合适。从本单元自然科学成块来看,个人以为这样的文章放在这个大版块并不太合适。教学时可以当着散文来学。本文的阅读稍有难度,教学时先要读懂,再把握主要信息。目标要求:1、能够筛选主要信息,把握文章脉络。2、理解部分议论句子的含义,体会其语言说明文的知识性,兼散文的哲理及情感特色。3、领会作者对自然的理解,增强自己对自然的热爱。课时设置:2教时。第一教时要点:阅读理解,把握结构脉过程:一、导入马上我们要学的《斑纹》,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也许称之为散文更为合适,但是,文章主要的表达方法还是说明,叙述的对象也是以动物为中心的自然与社会生活现象。我们可以在了解其说明对象的基础上,理解其思想、情感及文化的内涵。二、基本了解1、解题:斑纹:在一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别种形态的颜色的条纹。本文兼有双关,另外还有抽象的社会文化的含义,我们以后再谈。2、字词积累(给难读的子注音)逶迤(wēi)(yí)盘踞(jù)伺机(sì)聚敛(liǎn)禁忌(jìn)鹰隼(sǔn)剖开(pōu)青睐(lài)婆娑(suō)凝眸(móu)栅栏(zhà)脖颈(gěng)螫针(shì)蛊惑(gǔ)妊娠(rèn)(shēn)老趼(jiǎn)拱开(gǒng)镌刻(juān)嘹望(liào)碾砣(niǎn)(tuó)悄(qiǎo)无声息静悄悄(qiāo)3、浏览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本文写了哪些事物和现象?(本文用细腻优美的笔调介绍了蛇的外形和它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其具有的侵害性等,突出描绘了蛇身上的斑纹,并由此想到其他事物,通过发现这样或那样的各种斑纹在其他生物(包括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身上的体现而引发自己的感慨,最后推及到大自然,发现了斑纹在自然界中是无处不在的现象。)(2)你感觉本文和前面学的文章有什么同与不同?(同:说明到自然界的某种现象;不同:充满人文情感叙述事物。)(3)找出课文中的一两句话,洞悉作者的写作题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自然的神奇”。最后一段。)9
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主备人:侯红强审核人:2014年9月15日三、浏览课文,和同学合作,输理出文章结构脉络(本文共14个小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这一部分主要写蛇的斑纹,并介绍蛇的一些生活习性和与蛇有关的一些文化。1节:写蛇之外形。2、3节:写蛇的生理特点和习性。4、5节:写蛇的侵害性。第二部分(第6——10段):这一部分由蛇写到其他动物,对斑纹的形态进行进一步的描写。6节:发现简单的重复。7节:发现其它动物的斑纹的形态。8节:发现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的差别,9节:发现逃亡者与捕猎者的谋划一致,有相同的斑纹。10节:发现大自然中的斑纹,有对称设计。第三部分(第1l——14段):这是在第二部分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从植物、大地、人类的劳动、宇宙,直至我们人类的内心世界;从大到小,由内到外,从具体到抽象,斑纹无处不在。11节: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大地的斑纹。12节——14节:发现生活中的斑纹无处不在。四、概括本文的主题,在下列文字中填空本文通过对蛇的斑纹以及生活习性和有关蛇的文化的描绘,进而引发想象,联想到其他动物,联想到大地,以及自然界的其他现象,进而联想到整个地球,说明了斑纹在地球上在自然界是无处不在的事实。从而将自然,文化与我们的生存联系起来,揭示出这种联系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大自然的美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这一切,表达出对生命对自然的敬重和对创造生命的神奇的大自然的赞美。课堂练习1.(3分)B(A“蹿红”;C“以身作则”;D“只言片语”。)2.(3分)1.C.[解析]A“拾人牙慧”“厝(cuò)火积薪” B.“牙牙学语”D.“协奏曲”“岁稔(rěn)年丰”3.(4分)传感设备采集信息网络连接(每点1分,答对3点给4分)4.(5分)(1)变身、水货、山寨、李代桃僵、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狸猫换太子、偷梁换柱。(意思对即可)(2分)(2)网购有风险;店商以次充好,网购要当心假货陷阱;网购虽方便,谨防假冒;虚拟空间里也要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网购也得打假。(3分)第二教时要点: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语言特色过程:一、作者叙述自然现象时,并非客观叙述,而是带有人文情感,找出这样的例子做评点。(描写的事物带有情感色彩:密布全身的鳞片组成斑斓的图案,蛇,夸耀着用心险恶的美。明亮的歌喉和绚美的羽毛,将消失于蛇像地狱那样狭长而腥臭的肠胃。秘密的接近方式以及随后而来的缠绕,让人想起和阴谋、危险、罪恶有关的东西。道德从来不能败坏后者的食欲,尊严也不曾给前者裸露的脖颈以适当的遮护。9
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主备人:侯红强审核人:2014年9月15日描写的事物带有人文色彩:蛇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充当寓言家,同时,它也是个生活中的几何爱好者与人类同步结束伊甸园幸福时光的受难者是蛇,只因说出一个真相,蛇受到了上帝的惩罚。)二、有人认为本文选材的线索是自然形成的斑纹,而文中却把某些非自然的斑纹混杂进去,如果让你修改,你将删去哪些材料?(曼妙的文身③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惑——纹身,人为现象,不是自然形成。遇害者脖颈上可疑的道道抓痕,身体上深浅不一的刀伤,组成罪孽的恐怖条痕,斑纹无处不在——。)三、理解句子的含义1、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质疑“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面对迫近的死亡,鹿群之间既相互掩护又相互推托。世界旷大,它的栅栏由猎食者的目光围就。嗜血的胃总比啃草的牙享有更快和更愉快的消化。所谓素食主义者的自由,不过是肉食主义者暂不征用的几枚小钱。道德从来不能败坏后者的食欲,尊严也不曾给前者裸露的脖颈以适当的遮护。(第一处:“质疑”——怀疑,怀疑团结未必就是力量。第二处:推托——希望危险属于别人。第三处:它——指:世界?老虎?是鹿群。第四处:老虎和鹿的关系就是弱肉强食的关系,没有什么道德和尊严可讲。)2、有限的谋略被双方分享,但输的必然是逃走的一方。猎手对猎物足够了解,后者却从来没有充分的估计,这种规律也和善恶较量相仿。我们容易忽略,善恶之间也在秘密地接壤,而且离这条交集地带最远的善将最早被消灭。也许,统治善恶两界的,是同一个王。因为弱者需要格外的保护,所以只要这个王是公正的,他就已经偏袒了强悍的一方。(第一处:“有限的谋略”——借助斑纹生存的谋略。第二处:是说自然的法则就是对强者的袒护。)3、我们甚至彼此并不知晓,每个人如何终身隐秘地镌刻着各自记忆的斑纹,爱与悔恨的斑纹。(“镌刻着各自记忆的斑纹,爱与悔恨的斑纹”——这里斑纹是比喻,形象在心灵的烙印。)4、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含义?(“神”即大自然,作者对大自然怀有一种敬畏之心,这里既是表达一种哲学的沉思,也使得文章主题升华。)5、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4题。大型肉食动物往往闲散而沉着,弱小的食草动物灵敏又胆怯,这是生存的必然要求。我们还会发现肉食者与素食者之间有一个有趣的差别:素食者的眼睛长在头部的两侧,如兔、羊、鹿、牛;而肉食者的眼睛处于同一个平面,像狮、虎、狼、豹。其实生物学上的解释非常简单:一个为了聚焦瞄准猎物,一个为了视野开阔便于及早发现天敌并在奔逃时选取路线。一头鹿的衰老是幸福的,意味着无数次的成功脱逃,意味着无数次另一头鹿作为替身去死——深水晶似的柔顺的眼睛逐渐闭合,缀满梅花图案的工艺的身体被自己的鲜血浸透。当梅花鹿群走过,就像一座漂移的花园;而鹿群的远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营地,树影婆娑,冈峦低沉,它站住,凝眸星宿——那晚风中开放的天上花园。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质疑“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面对迫近的死亡,鹿群之间既相互掩护又相互推托。世界旷大,它的栅栏由猎食者的目光围就。嗜血的胃总比啃草的牙享有更快和更愉快的消化。所谓素食主义者的自由,不过是肉食主义者暂不征用的几枚小钱。道德从来不能败坏后者的食欲,尊严也不曾给前者裸露的脖颈以适当的遮护。(1)本段写到了动物的眼睛长的方位的差别,是不是与“斑纹”无关?9
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主备人:侯红强审核人:2014年9月15日(有关,它直接说明眼睛生长在什么地方,是生存的需要,也就暗含着生物生长什么样的斑纹也是生存的需要,不同的生物的斑纹各不相同。)(2)怎样理解“一头鹿的衰老是幸福的”?(说明鹿在自然界里生存的艰难,一头鹿能活到衰老而未死去,说明它经历过一次次的逃脱,一次次的侥幸,那么,这幸福里面也含有斑纹的功劳。)(3)写生物的群居与独居,是否与主题脱节?(不脱节,生物生存的能力有很多,本领也有很多,弱小生物不仅有斑纹的保护,还用群居这个方式,来保护自己。)(4)如何理解“道德从来不能败坏后者的食欲,尊严也不曾给前者裸露的脖颈以适当的遮护”一句?(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道德约束不了命运,保证不了生存,尊严在暴力面前是脆弱无力的。)二、文言文阅读(19分)1.(3分)①暗示②推举③当值(轮班)2.(3分)D(A①凭借②用;B①被②我;C①才②竟然;D均为“趁机”)3.(3分)C(郭镇击中阎景,但并未杀死他,阎景是到了廷尉狱才死的)4.(10分)(1)小黄门李闰与安帝乳母王圣常常一同诬陷邓太后的哥哥想要废掉皇帝而立平原王刘翼为帝,安帝常常愤恨恐惧。(3分,“谮”、“忿惧”、句式通顺各1分)(2)郭镇拔剑击刺阎景,阎景从车上摔下来,左右羽林军用戟叉住阎景的胸脯,于是擒获了他。(3分,“堕”、“匈”、“禽”各1分)(3)朝廷下诏宦官养子都允许成为继承人承袭封号爵位,并确定下来写进法令。(4分,“听得为后”、“袭”、“定著乎令”、句子通顺各1分)参考译文:孙程字稚卿,涿郡新城(今河北徐水)人。安帝时,为中黄门,在长乐宫办事。 当时邓太后临朝,安帝不能亲政。小黄门李闰与安帝乳母王圣常常一同诬陷邓太后的哥哥想要废掉皇帝而立平原王刘翼为帝,安帝常常愤恨恐惧。邓太后死后,安帝诛杀邓氏家族而且废了平原王,封李闰为雍乡侯;小黄门江京因凭借功劳被封为都乡侯,食邑各三百户。李闰、江京同升为中常侍,与中常侍樊丰、黄门令刘安煽动朝廷内外,竞相做一些奢侈和暴虐的事情。又有安帝的舅舅大将军耿宝、皇后的哥哥大鸿胪阎显相互结为党羽,枉法杀害了太尉杨震,废皇太子刘保为济阴王。 第二年安帝死,立北乡侯(刘懿)为帝。阎显等争权夺利,于是暗示官员上奏诛杀了樊丰,废了耿宝,那些结党参与的人全部被流放。十月,北乡侯(刘懿)病重。孙程对济阴王刘保的谒者长兴渠说:“济阴王凭借嫡子正统的身份(做了太子),并没有什么失德的事情,先帝听信谗言,才到了被废黜的地步。如果北乡侯一病不起,一并铲除江京和阎显,(扶立济阴王刘保的)事情就可以成功了,兴渠等人认为孙程说得对。中黄门王康,原先也是刘保属下,自从刘保被废,常常悲叹愤恨。北乡侯死亡,阎显禀告太后,想要扶立刘简为皇帝。刘简尚未来到,孙程与王康等十八人在德阳殿西钟下聚会谋划,截断单衣共同宣誓,进入章台门。当时,江京、刘安及李闰、陈达等都坐在宫门下,孙程与王康等人一起赶到那里杀了江京、刘安、陈达。因李闰在宫内有一定权势,孙程等想推举他为首领,举刀胁迫李闰说:“现在应当拥立济阴王,不要动摇。”李闰说:“好!”于是孙程扶起李闰,一起在德阳殿西钟下迎立济阴王,这就是顺帝。当时阎显在宫内,吓得不知所措,小黄门樊登劝阎显发兵,假托太后诏书召见越骑校尉冯诗、虎贲中郎将阎崇,让他们驻扎在朔平门,以抵御孙程等。阎显的弟弟卫尉阎景立刻从宫中回到外府,聚集士兵到盛德门,孙程传诏各个尚书让他们捉拿阎景,尚书郭镇当时卧病在床,听说这件事后,立即率领值夜的羽林军到南边的止车门,遇到阎景带着官吏士兵,阎景拔出剑,大喊道:“9
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主备人:侯红强审核人:2014年9月15日不要冒犯我手中的兵器。”郭镇立刻下车,拿着符节宣布诏令,阎景说:“什么诏令?”趁机砍向郭镇,没砍中。郭镇拔剑击刺阎景,阎景从车上摔下来,左右羽林军用戟叉住阎景的胸脯,于是擒获了他,押送到廷尉狱中,当晚死去。第二天早晨,派侍御史捉拿阎显等人押送廷尉狱中,于是局势安定下来。孙程凭借功劳被封为浮阳侯,食邑万户。 孙程临终时遗言上书,要求将封国传给他弟弟孙美。顺帝应允,但分封地的一半,封孙程养子孙寿为浮阳侯。阳嘉四年(公元135年),朝廷下诏宦官养子都允许成为继承人,承袭封号爵位,并确定下来写进法令。(二)、古诗词鉴赏(10分)5.(10分)(1)(4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心中的惆怅无法排解的境况;(1分)首句抒情,(1分)奠定全词的情感基调。(1分)(2)(4分)山河破碎的悲愁;年华逝去的苦愁;壮志难酬的哀愁;退居田园的闲愁。(每点1分)(3)(2分)壮志难酬的愤激,(1分)故作旷达的无奈。(1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