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评价: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
陈情表晋▪李密
陈情表陈述、禀报隐情、苦衷奏章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表,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题解
李密,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写作背景
李密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第1段A.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
B、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躬亲抚养”的原因“躬亲抚养”的不易。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
横的方面:(外、内)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
C、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相依为命: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照应“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照应“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凄苦:零丁孤苦、茕茕孓立、形影相吊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
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两层:第一层重点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重点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第2段
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时间顺序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由这些词可看出什么情形?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事态严重:逼迫、催、急于星火、切峻、责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孝情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忠情揭示矛盾孝治理病笃情分析矛盾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孝与忠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解决矛盾尽忠长尽孝短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结构梳理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孝之大理提出先尽孝后尽忠愿乞终养不能就职“陈”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或以情动人)凄苦,悲凉感激,恳切真挚,诚恳忠诚,期待
假设你是晋武帝,李密在此提出终祖母的请求,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就把他驳得哑口无言?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尔既须终养祖母,为何出仕伪朝?
因此,李密深知这正是矛盾症结所在,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三、祖母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朗读提示感情基调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赏析语言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行文通畅。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