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崔莺莺的人物形象2.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红楼梦》第23回,写到林黛玉读完《西厢记》后,“但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文章能够吸引到冰雪聪明的林妹妹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走进《长亭送别》。二、介绍《西厢记》故事情节:学生朗读注释1,理解作者及故事情节。三、整体感知:《长亭送别》写了一个的故事。(情节、情感)四、分析曲词:1.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物?这是崔莺莺一个人的演唱会。全文一共写了19支曲子,请结合文中对白按照唱给张生、唱给自己、唱给红娘的内容分为三类,并将曲牌名填写在下面。①唱给张生:【上小楼】 【幺篇】【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②唱给自己:【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小梁州】【幺篇】【满庭芳】【四边静】【一煞】【收尾】③唱给红娘:【叨叨令】【快活三】【朝天子】2.“言为心声”,每一个优美的曲词中都深藏着莺莺内心的感情。请结合曲词分析,探讨崔莺莺的人物形象。唱给张生:【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二煞】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明确:【五煞】关心体贴【二煞】不安害怕唱给自己:【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端正好】离别的痛苦【滚绣球】怨恨唱给红娘:【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快活三】写离别后生活的无聊、空虚【朝天子】写莺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小结:崔莺莺性格特征:轻功名、重爱情、叛逆、倔强、体贴入微、缠绵深情、温柔贤惠、对爱情担忧。3.有人说:莺莺具有反封建礼教的叛逆性,也有人说:莺莺的举动只是人性的自然表露,你倾向于哪一种看法?明确:首先,崔莺莺之所以不让张生赴京赶考,不是轻视功名利禄,也不是叛逆。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热恋中的女子都会这样做。相思折磨人啊!其次,崔莺莺不舍得张生去取功名,是因为“夜长梦多”,崔莺莺有深深的忧虑。4.元曲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雅,相反因为它是市民化的产物,很多语言是庸俗不堪的。但是,王实甫的《西厢记》曲词却被尊称为“花间美人”,从而成为元杂剧的一朵奇葩。金圣叹《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之者,资其洁清也。《西厢记》,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请大家分析一下几支曲子的语言特色。明确:【端正好】意象:萧瑟凄凉,“紧”写出西风之急,“染”动态化,“醉”用拟人的手法写霜叶变红。“晓来”写出流泪时间之长。化用了北宋词人范仲淹的词《苏幕遮》。借景抒情,渲染了暮秋的凄凉,衬托出崔莺莺因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离愁别恨是多么的具体化 。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诗词韵味。化用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抽象情感具体化。小结语言特色:典雅秀美(用典故、化用诗词、采用修辞手法)。但是,《西厢记》也并非全是典雅秀丽的语言,其中俗语很多,比如红娘说张生“那个鸟人”,张生因想见莺莺而埋怨天黑得太晚,把天呼为“鸟天”。作为闺蜜,莺莺对红娘的唱词中自有“俗”的一面,分析【叨叨令】的语言。【叨叨令】排比,儿化音,叠词,口语色彩浓。五、结束语: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恐怕也只是诗人的一种自我安慰罢了。也许真正的爱情不但在于天长地久,而且在于长相厮守。六、布置作业:课后阅读元稹的《莺莺传》,比较两本书在内容以及人物上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