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5同步教师用书:第2单元自读文本 长亭送别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5同步教师用书:第2单元自读文本 长亭送别

ID:1058202

大小:56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2-04-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自读文本 长亭送别本课话题 ——莫让名利惑我心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文中,老妇人“名利”熏心,不惜拆散自己的女儿和张生;而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的崔莺莺,却视“名利”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如何才能正确地看待名利?“名利”既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又是人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正确地看待名利,才能驾驭好人生之舟。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季羡林——三辞桂冠显境界才艺双馨的季羡林先生生前被外界强加了“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他在《病榻杂记》中廓清了他对这些名誉的看法:“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季老本无心求名,却实至名归;有心辞名,却名誉中外。体现了他不为名利所惑的淡然从容。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2.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威廉·詹姆斯3.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切萨雷·帕韦泽4.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蔡锷5.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玉骢(cōnɡ)  迍迍(chǎn)  金钏(chuàn)笑靥(yè)揾泪(wèn)筵席(yán)谂知(shěn)玉醅(pēi)白泠泠(línɡ)蹙眉(cù)胸臆(yì)揩拭(kāi)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和(2)揣(3)煞(4)占2.语境辨析法(5)“吁(yū)(此处为一声,请注出)——”帮老伯喝住马车,他来不及查看受伤的手腕,转身跑进聚集的人群,气喘吁吁(xū)地开始了他呼吁(yù)爱国投军的演讲。(6)姥姥煞(shà)费苦心地准备了一桌子好吃的,你却挑三拣四,未免太煞(shā)风景了吧?(7)考试结束的那天晚上,同宿(sù)舍的我们讨论星宿(xiù)、星座的问题,一宿(xiǔ)没睡。(8)她咽(yān)喉肿痛,吞咽(yàn)困难,一天没吃东西也忍着装作没啥。可看到妈妈时,她还是埋在妈妈的怀里忍不住哽咽(yè)了。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2)(3)(4)(5)(6)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溶溶·融融二者都可以形容暖和。“溶溶”既可以形容暖和,还可以指水流盛大,月色明净洁白的样子。“融融”既可以形容暖和,还可以形容和睦快乐的样子。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多年不见的老友终于相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溶溶/融融)。(2)中秋,是一个笼罩在月光中的节日,溶溶(溶溶/融融)月色给济南大明湖洒满了柔情。2.徘徊·踟蹰二者都有“犹豫不定”的意思。“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或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也有迟疑犹豫不决的意思。“踟蹰”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5月下旬,美元兑日元和法郎双双走低,前者徘徊(徘徊/踟蹰)于99.00整数水平附近,后者则跌破了0.9900整数支撑。(2)望着眼前的十字路口,我茫然无措,踟蹰(徘徊/踟蹰)不前。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是否正确。1.韩国最大的搜索引擎NHN公司近日宣布结束与雅虎的搜索交易,从此劳燕分飞。(  )理由:                                                                                                           【答案】 (×) 理由:“劳燕分飞”用于夫妻、情侣分手离散。此处用错对象。2.我们组的几位同学,多年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真可谓举案齐眉。(  )理由:                                                                                                          【答案】 (×) 理由:“举案齐眉”,东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上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高举至眉前以示恭敬。后人用来形容夫妻互敬互爱。此处使用对象错误。[常识·速览]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生卒年不详。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据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介绍,王实甫在当时即享有盛名,常与演员、歌伎往来。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及《芙蓉亭》《贩茶船》各一折。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古时在大道旁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人休息,人们多在长亭送行。《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写老夫人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硬逼张生赴京赶考,应试得中后才得与莺莺完婚,恩爱的情人不得不分手,场面缠绵感人。宋金时期,说唱崔、张故事的作品有赵令畴的《商调· 蝶恋花》(鼓子词)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等。戏曲方面,如金院本的《红娘子》及南戏《张珙西厢记》等。到了元代,这些在南北各自流行的唱本、剧本,又重新在大都、杭州等戏剧发展的中心都市汇合,南北戏曲得到交流。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王实甫把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改写成戏曲,反封建的思想更浓了,他明确地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然而当时社会封建势力太强,还不能为这一主题思想提供现实的依据。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2)角色:杂剧角色有末、旦、净、杂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也包括丑角(俗称“小花脸”)的反派人物。杂: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例如,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等。(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等。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正说明这一点。[整体·感知]本文写张生赴京赶考,莺莺送别,二人在长亭难舍难分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揭露了封建礼教摧残爱情的罪恶,强化了全剧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文脉·梳理]【答案】 ①离别的愁苦 ②长亭饯别[文本·层析]一、阅读【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支曲子,回答下面的问题。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正好】是莺莺去十里长亭路上所唱,为全折唱曲的领起,以景物描写为主。B.浅蓝的天空,飘动的白云,黄色的野菊,血红的枫林,劲吹的秋风,南飞的大雁,上下互遇,纵横相连,构成了一幅深秋的风景画。所谓“情乐则景乐”的道理,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心情舒畅,山光水色,逗人流连忘返。C.正所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如许美景在莺莺眼里,着眼点却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景物更增强了她的悲凉感和离愁。融情于景,以深秋的景物陪衬莺莺的离愁别绪。D.这首曲词巧妙地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和李清照的《声声慢》的语句,融情于景,渲染出了整折戏的情感氛围,奠定了全折的情感基调。【解析】 “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心情舒畅,山光水色,逗人流连忘返”理解错误。 【答案】 B2.对【端正好】一段戏文,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A.前四句,写秋天、秋地、秋风、秋雁、天碧、地黄、风紧、雁飞,有声有色,动静相间;既是写秋天的实景,又暗含着离人的伤感。B.这首曲词的前四句,由范仲淹《苏幕遮》一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句演化而来,同为离别渲染气氛。C.最后是个设问句,先暗中点明离别的具体时间“晓”,然后借景抒情,一问一答,是离人的泪染红了遍野的霜林,读来催人泪下。D.整首曲词,借对秋景的描写,构成萧瑟凄凉的氛围,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相融合,景语境语不可复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解析】 B项,“同为离别渲染气氛”分析错误,范词写出了秋日的天高气爽,渲染了澄碧的秋色。【答案】 B3.对这一部分整体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的这一场景,作者先以【端正好】这一情景交融的曲词烘托整体氛围,渲染感情色彩,因此这一首曲子统领了这一部分,也统领了全折戏。B.范仲淹有句云“碧云天,黄叶地”,苏轼《水龙吟》亦曾云:“似花还似非花……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董解元《弦索西厢》有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泪”,可以看出【端正好】虽然意境完善,但因袭前人,缺乏新意。C.后面【滚绣球】与【叨叨令】两首曲词在整体烘托下,具体抒发生离死别的感情,前一支曲子感情的具体内容就是“恨迟”和“怨妇”;后一支曲子语言新鲜活泼,充满生活气息,纯然是一位满怀委屈的娇弱小姐的口吻,体现了作者语言锤炼的功夫。D.【端正好】一曲虽然受前人影响很深,但经过王实甫的改造,境界顿高,这支曲子无论在意境优美,色彩鲜明,感情浓烈,情景交融等方面,还是语言华美、洗练、自然,音韵和谐流畅方面,都远远超出了前人,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解析】 B项,“因袭前人,缺乏新意”理解错误。【答案】 B 二、阅读【脱布衫】和【小梁州】,回答以下问题。4.对这两支曲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支曲子都是通过莺莺的眼睛,来描写张生在饯行酒宴上的神情心绪,既写出了张生离别时痛苦的情景,又让人想象出莺莺看见张生痛苦时自己“竟无语凝噎”的难过心情。B.这两支曲子在整体上依然是先写景后抒情,与前一部分“前往长亭”写法完全相同,只是突出的主角不一样,前一部分突出莺莺,后一部分突出张生。可见这折戏两个主角交相辉映,达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C.【小梁州】作者运用了戏谑的笔调描写人物悲伤的心理活动,使这首小令产生了更加生动真实的效果。D.【脱布衫】先通过深秋草木凋零的景物描写进行烘托,再运用对人物神情、姿态的侧面描写,把张生面临离别所表现的无限凄凉、痛苦的心情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出来。【解析】 B项,“后一部分突出张生”理解错误,这一部分突出的仍然是莺莺。【答案】 B三、阅读【幺篇】和【上小楼】,回答以下问题。5.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曲子都是刻画莺莺在酒宴上的心理活动,眼见张生别离前的痛苦,女主人公又怎不肝肠寸断,思绪万千,于是通过心理活动,细致地描绘了自己的离愁别恨,与前两首曲子写张生的痛苦相互映衬。B.【幺篇】刻画女主人公理智与情感的交锋。虽然明知“久后成佳配”,但仍然“悲啼”不已,甚至一夜之间就“清减了小腰围”,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言自己的离情别意。C.【上小楼】中“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是总说,“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是分说,且陈情紧凑,一句紧似一句,既极好地陈述了时间之短促,又有“一唱三叹”之哀情,使曲末的抒情水到渠成。D.莺莺哀婉的倾诉,字字句句蕴涵着她对破坏她和张生的爱情、拆散他们的团聚、造成她的离愁的上天的幽怨和愤懑,与窦娥的控诉一样,都有对封建统治的否定精神在里面。 【解析】 D项,“与窦娥的控诉一样,都有对封建统治的否定精神在里面”理解错误。【答案】 D四、阅读【快活三】和【朝天子】,回答以下问题。6.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快活三】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女主人公临别前的味觉感受,虽有酒食,却不如泥土,女主人公的愁苦之情由此可见一斑了。B.“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点明其之所以难以下咽,多半是酒里流进了太多的相思泪,这是承接上一首曲子继续写味觉失灵。C.作者巧妙地化用苏轼《满庭芳》的词句,再次表现出了女主人公的重爱情胜过重功名的进步思想。D.这两首曲词通过茶饭不思,肠胃里塞满的只有愁和恨,淌进酒杯的相思泪和宴席前的长吁短叹,让人生动形象地感受到了张生临别前的痛苦而复杂的心情。【解析】 D项,“张生临别前的痛苦而复杂的心情”错,应是莺莺。【答案】 D五、阅读【四边静】,回答以下问题。7.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霎时间”照应【滚绣球】中的“怨归去得疾”,【满庭芳】中的“顷刻别离”,再次表达了女主人公“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的心情。B.“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大有柳永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但“有梦也难寻觅”一句,凄迷苦情则更胜一筹。C.“知他今宵宿在那里”一句联想到漫漫征程,由此引起后面【五煞】的叮嘱,在结构上有引起下文的作用。D.这首曲子主要写酒宴结束,人将散,曲将终时女主人公眼睛看见的杯盘狼藉的场景。【解析】 D项,“人将散,曲将终时”理解错误,应是“人已散,曲已终”。【答案】 D[话题·互动] 话题:张生与崔莺莺不是门当户对,因此受尽崔母的刁难,最后张生考取了功名,二人美满地结合。中国传统戏剧中男女爱情戏大多以“大团圆”来结局,你认为这种“大团圆”的结局合理吗?为什么?学生甲:合理。中国人热衷这种大团圆的结局,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体制有关。几千年来中国人都是包办婚姻,男女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完成婚姻大事,中国的戏剧又多描写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桎梏、大胆自由恋爱的故事,这种恋爱在遭受了重重障碍后,都以大团圆的结局而告终,表达了作者和观众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同时,社会里的不良风气,一些人道德上的丑恶,使善良的弱者受到伤害,人们对此深恶痛绝,在戏曲中加以鞭挞,出于对弱者的同情,往往又安排了大团圆的结局,使弱者失掉的一切又找回来。我的观点:                                                                                                                                             【参考答案】 不合理。中国的传统戏剧,往往带着乐天精神,“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这是因为中国的文人,对于人生,至少对于社会现象,向来没有正视的勇气。然而由自身的弱点或社会的缺陷所带来的苦痛,虽不正视,却要身受的。他们对这种苦痛虽感到不满,可是一到危机显露之际,他们总是即刻连说“并无其事”,同时便闭上了眼睛。……必令“生旦当场团圆”,才肯放手。然而这既欺骗了观众,也欺骗了自己。[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古诗词化用《西厢记》的曲词历来被人称道。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其曲词熔炼了大量的古典诗词精华,援引化用,俯拾即是。比如《长亭送别》一折开篇即化用范仲淹的词《苏幕遮》,取其秋景凄凉的意境,以烘托送别的凄冷氛围。2.写法指导化用古诗词三种用法所谓在作文中“化用”古诗文,就是指根据写作实际对古诗文进行个性化的改造,比如将古诗词熔铸于自己的语句中,还可以翻译成现代文,也可以综合几首形成新的诗意诗境。这些都可称作化用。关于古诗词的化用,我们常有以下几种用法:(1)取词摘句法。如:“那润物的小雨,可曾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沏上一杯菊花茶,来听一曲巴山夜雨的倾诉。”(2)词句重组法。如:“那飘逸的太白,可愿为我拉来九天的银河,千尺的飞流。”“窗前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3)画面想象法。如:“那探出墙头的一抹杏花红,可知园外春意正浓。”“夕阳映红的古道上,斜长的一抹,是被西风吹瘦的马的影子。”3.迁移应用请同学们以“选择”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化用部分古诗名句,300字左右。                                                                                                                                                                                                                  【示例】 我听到有人在江边独吟: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选择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忍着满腹经纶,一腔热血随着江水静静逝去,他饱尝了无尽的悲愤。但那千年之后仍让人为之提起的爱国情怀却穿越时空,永驻世人心中。他就是屈原。我看见一个狂人正仗剑高歌。对长安有如火的相思,却又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选择在痛苦中咽断箫声,登临天下千古名胜;他选择在悲寂中于青冥长天之际, 痛饮四万八千个日月。他受尽了抽刀断水水更流的长恨,但他的选择让他名垂青史而让后人为之赞叹!他就是李白。我听到历史的磨盘在轰然作响。大丈夫披一身豪情冲向报国的前线。不料身后轰响而来的是小人的诽谤、昏君的猜疑。他忍受着屈辱和愤怒选择了沉默。于是他像一粒铜豆在磨盘中滚动。他选择“把栏杆拍遍”,却在“山深闻鹧鸪”的凄凉中为国献出一生。是他的选择将这样一位将军逼成了伟大的词人,是他的选择将黑色的文字铭刻成为钢刀镌铸的人生。他就是辛弃疾。[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真正的爱情书生张珙与崔莺莺一见钟情,叛将率兵围普救寺索要崔莺莺,张珙依靠朋友的帮忙解除了危难。老夫人亲口允婚,却又违约赖婚。在丫鬟红娘的撮合下,两人冲破礼教的束缚,私下结为夫妻。老夫人无可奈何,但要求张生应试得官才准许成亲。崔莺莺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这是崔莺莺追求真挚爱情的呐喊,也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婚姻标准的反抗。【应用角度】 “爱情”“追求”“婚姻家庭”“反抗礼教”等。2.精彩应用若为爱情故,富贵皆可抛秋风萧瑟,落叶飞舞。转眼间,张生离开我已经一月有余。在这一个月里,多少夜里,我泪湿了枕巾。多少日子里,我看着张生的来信而寝食难安。苦痛的折磨,恼人的煎熬。母亲,这就是您所谓的“好”。荣华富贵于我如浮云,钱财名利乃是身外之物。人生苦短,能够寻觅到自己喜欢的人是何等困难。两个有情人却不能终成眷属是何等的残酷。母亲,您可知道我每日是怎样的度日如年。与爱人天各一方于我是怎样的一种打击。您难道忘记父亲了吗?您难道忘记您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了吗?何苦为难您的亲生女儿?何苦要冷酷地棒打鸳鸯?[佳作·领悟]爱情是什么?爱情是一张纸和一支笔,笔可以在纸上随意地勾勒出所有的形形色色;而纸甘愿①笔在自己身上涂改。爱情是风筝和线的关系,即使风强力地追求风筝, 风筝也会永远和线牵着手;线也同样不管风筝飞得远近,总会陪在她身边②。爱情是一杯装满水的水杯,不论水会变成什么样子他都会去容纳她,水也会随着水杯的样子改变自己去接受他的一切,因为水在杯子的心里。爱情是一支点燃的香烟,烟草愿意被烟纸拥抱着死去,因为烟草需要烟纸才能点燃,而烟纸也甘愿被烟草烧死,因为烟纸的心里只有有烟草才踏实。爱情是一种非凡的听力,即使隔着千山万水也能听到对方的心跳。爱情是一串美丽的语言,可以柔声细语地用眼睛来说,也可以小心翼翼地用心灵来听。爱情是一道道美丽的烟火,总是把最美丽的一面展现在对方的眼里,虽然那一道道绚丽的火花十分短暂,烟火却为对方燃尽了自己一生的爱。爱情是天空飘浮的云,虽然云会时而彩霞耀人,时而阴雨蒙蒙,可她无论怎么飘浮与变化都不会离开爱她和她爱的天空。爱情是秋天里随风飘落的叶子,虽然大树不会去刻意地挽留,但是他选择等候,历尽寒冷的严冬依然守候,春季的到来便是他们重逢的时候。爱情是一个誓言加一个承诺,合成一个一起牵手到老的契约!爱情是一道神奇的加法,一个思念加一个思念,就能变成一轮十五的月亮。爱情是一把最牢靠的锁,他把爱人的悄悄话牢牢地锁在自己的梦里。爱情是一封特殊的信函,寄来的信里装着一个甜蜜的香吻,寄去的信里装着一首甜美的歌。爱情是园子里的老紫藤,老紫藤美丽的小白花和落在小白花上淘气的红蜻蜓。爱情是风雨中两人共撑的那把小红伞,伞下永远是晴朗的天。爱情是秋天里的收获,在经历了暴风雨后,终于开花结果。爱情是坚忍的牵牛花,靠着自己的坚毅和执着,建成那次最成功的缠绕。爱情是一道美不胜收的景致,是两个影子在月光下叠成的优雅的朦胧诗。爱情是一个在流星滑过时的夜晚彼此许下的承诺。爱情是彼此日记里页页都要提起的名字。爱情是一种热情奔放的演奏,在对方弦上弹出一串心灵与心灵共鸣的美妙旋律。爱情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在葡萄架下一起品尝甜美的葡萄。爱情是一场急速的暴风雨冲去了那沉积已久的污垢和破窗上的铁锈,却 冲不掉那段伤痛的记忆。爱情是用彼此的心灵勾勒出一个个音符,谱成一首可以相互依偎着哼到老的夜曲③。爱情是一种感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爱情是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如果你占有了天空和满天的繁星,如果你占有了世界和无穷的财富,你仍然有更多的要求;但是只要拥有了她,即使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立锥之地,也会心满意足。1.学用词第一段中,“甘愿”一词,看似普通,却也准确凝练地提炼了爱情的特点。2.学比拟不管远近,风筝总会和线生死相依,第二段中,作者用风筝和线的关系比拟爱情,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作者对爱情的理解。3.学通感倒数第二段,作者用音乐来喻爱情,跨越了感觉上的变化,运用了通感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对爱情进行了描绘。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