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公开课教案

ID:1059230

大小:898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2-04-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渔父------屈原 文学常识(一)、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体。《楚辞》也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二)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屈原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划龙船,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要求同学们掌握三个重点。①积累文言知识。②探讨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态度。③思考人生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一、文本初读(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习文中生字词。憔悴()()枯槁()凝滞()皓皓()汶汶()鼓枻()濯()淈其泥()莞尔()三闾()(3)朗读指导:揣摩人物心理,注意语气、语调、语速例(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这句要读出昂扬之气,傲然之气,流露出一种隐隐的豪迈之感。例(2)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这句语调抑扬顿挫,几处反问语气要语调宜高,表现出一种激愤之情。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第1段重点字词:屈原既放行吟(于)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何故至于斯举世是以见放“已经”,或“以后”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脸色(古今异义)形体、容貌(古今异义)到(古今异义)全,整个被 第1段翻译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湘江一带徘徊,在江边边走边吟唱,他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渔翁看到屈原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落到这地步?”屈原回答说:“全世界的人都浑浊惟独我干净,大家都醉了惟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第2段重点字词:圣人不凝滞于物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被行为高出于世俗。(古今异义)自令-令自,宾语前置,让自己、使自己。放-(被)放逐。为:句末疑问语气助词。 第3段翻译:渔翁劝他说:“圣人不被外物拘泥,并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浑浊,为什么不搅浑那泥水推波助澜呢?大家都醉了,为什么不吃那酒糟饮那薄酒呢?为什么遇事深思,行为高出于世俗,以至使自己被放逐呢?” 第3段重点字词:吾闻之新浴者、新沐者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代词代下面内容刚安:怎么哪里以:用、让。身之察察:定语后置,皎洁的身体。 第3段翻译: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埃,怎么能让干干净净的身子,去蒙受外物的玷辱呢?我宁可投入那湘江水中,葬身在江中鱼腹中。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东西,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鼓枻而去:敲打(名作动)离开可以濯我缨洗第4段重点字词 第4段翻译:渔翁听了微笑起来,敲着他的船桨离开,一边走一边唱:“沧浪的水啊清又清,可以洗一洗啊我的头巾。沧浪的水啊浊又浊啊,可以洗一洗啊我的双脚。”(他)离开了,不再与(屈原)说话。 1、本文通过哪些描写手法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课堂问题探讨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他具有怎样的处世态度?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行为、外貌,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写出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铺垫。 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屈原是一个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形象。他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他具有怎样的处世态度?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文章还渲染了渔父的形象。他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具有对比、衬托的作用。文章采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返回首页 小结:屈原:坚持理想,洁身自好;忧国忧民,坚贞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渔父:自由旷达,随遇而安,与世推移,乐天知命,无拘无束,超然物外。 写作训练《志须高洁行须端》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绝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行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立面而存在的,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则显得执著、决绝,他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矢志不移,至死不渝。 渔父用水样的人生告诉我们为人要随性但不迷失自我;屈原用山般的坚毅告诉我们要保持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管我们用哪种方式生活,也不管我们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要铭记——保持自我、保持高潮是我们生活的准则。【应用角度】“坚守自我的信念”、“识时务者为俊杰”、“坚守自我”、“人格与追求”等。 细读文本,比较分析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随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在他的祖国沦丧后,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迎接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屈原 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他超脱了平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之路。司马迁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课堂练习(见学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同学们,屈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至死不渝的精神值得后人景仰,这些古人的所作所为更加值得我们学习。直面人生吧,正视人生中的苦乐顺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选择和考验。人,只有在试金石上磨砺过,意志才会坚强,脊梁才会挺直,生命才有力量。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