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课件(1)ppt
解题:《渔父》:渔父fǔ:渔翁,“父”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楚辞》与“楚辞”是否相同?
《楚辞》是一本书,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主要的作品是屈原写的,由西汉刘向所编辑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又称“楚词”,是屈原吸取楚地民歌营养而创立的一种新诗体,叫“楚辞体”“骚体”,因《离骚》而得名。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简介屈原的影响
背景知识屈原年轻时受怀王高度信任,官为左徒,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他当时仅二十岁,可谓少年得志。后来上官大夫进谗,说屈原把他为怀王制定的政令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于是怀王“ 怒而疏屈平”,以后,楚国内政外交发生了一系列问题,屈原屡谏不听,反而被流放到汉北。怀王二十年,秦诱骗
怀王于武关相会。屈原极力劝阻不听,而怀王小儿子子兰却力主怀王入秦,结果怀王被扣,三年后客死于秦。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七年后,顷襄王不顾国人反对,与秦结为婚姻由于屈原极力反对他们的可耻做法,屈原遭受再次流放。
屈原遭第二次流放后,楚国的形势越加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眼看祖国灭亡,悲愤交加,于是自沉于汨罗江。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就把每年的五月五日作为纪念节日。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远游》《卜居》《渔父》等。屈原的作品开创了我国抒情诗浪漫主义的新时代。
屈原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屈原是一位正直、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一个很有理想的政治家,而且为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一直在奋斗。年轻时受怀王高度信任,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后来上官大夫进谗,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以后,楚国内政外交发生了一系列问题,屈原屡谏不听,反而多次被流放。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眼看祖国灭亡,悲愤交加。《渔父》就是楚国即将被灭亡,屈原被流放,他的政治理想完全破灭,处于困恶之境中产生的。背景介绍
给红色字词注音渔父弹冠憔悴汶汶枯槁皓皓淈其泥莞尔餔其糟鼓枻歠其醨濯我足
给红色字词注音渔父fǔ弹冠guān憔悴qiáo汶汶ménmén枯槁gǎo皓皓hàohào淈其泥gǔ莞尔wǎn餔其糟bū鼓枻yì歠其醨chuò濯我足zhuó
疏通全文内容,掌握重点文言现象,同时概括出各段的内容。
第1段重点字词:①屈原既放②行吟(于)泽畔。③颜色憔悴④形容枯槁⑤何故至于斯⑥举世⑦是以见放“已经”,或“以后”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脸色(今多指色彩)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到(今指另提一件事)全,整个被
第1段翻译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湘江一带徘徊,在江边边走边吟唱,他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渔翁看到屈原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落到这地步?”屈原回答说:“全世界的人都肮脏惟独我干净,大家都醉了惟独我醒着,因此被流放。”
概括第一段内容屈原流放江潭渔父见而问故
第2段重点字词:①圣人不凝滞于物②何故思高举:③自令放为?被行为高出于世俗(古义)今指高高的举起(今义)自令-令自,宾前,让自己、使自己。放-被流放。为—句末疑问语助。
第2段翻译:渔翁劝他说:“圣人不拘泥于外物,并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浑浊,为什么不搅混泥水推波助澜呢?大家都醉了,为什么不吃酒糟饮薄酒呢?为什么遇事深思,行为高出于世俗,以至使自己被放逐呢?”
概括第二段内容渔父诚心劝告屈原与世推移随波逐流
第3段重点字词:①吾闻之②新沐者、新浴者③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音节助词刚刚洗头洗澡安:怎么以:用、让。身之察察:定语后置,皎洁的身体。
第3段翻译: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要抖净身上的衣服,怎么能让干干净净的身子,去蒙受外物的玷污呢?我宁可投入那湘江水中,葬身于鱼腹之中。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东西,蒙受世俗尘埃的玷污呢?”
概括第三段内容屈原断然拒绝,宁赴鱼腹,决不受尘世之垢,同流合污
第4段重点字词①渔父莞尔而笑:②鼓枻而去:③可以濯我缨微笑的样子。敲打(名作动)离开洗
第4段翻译:渔翁听了微笑起来,敲着他的船桨离开,一边走一边唱:“沧浪的水啊清又清,可以洗一洗啊我的头巾。沧浪的水啊浊又浊啊,可以洗一洗啊我的双脚。”他离开了,不再与屈原说话。
概括第四段内容:渔父在歌声中离去
文中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你喜欢哪个人物?并说说理由.
屈原是一个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形象;他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他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
3、比较阅读分析: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随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在他的祖国沦丧后,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迎接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司马迁出于公正,为李陵辩护,得罪皇上,在生死抉择时,他选择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著作《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史记》“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在痛苦的逆境中,他隐忍以活,发愤著书,不仅洗刷了耻辱,更昭示了生命的意义价值。
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课堂讨论:悠悠中华五千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人生难题,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屈原,司马迁,渔父面临困顿,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你更欣赏谁的做法呢?
屈原在自己的政治理想破灭后。毅然赴死,与其把屈原的死看作是生命的终结,不如把它看作是屈原与黑暗社会的抗争,与楚国腐朽的贵族集团彻底的决裂,他以死来捍卫自己崇高的爱国理想,表明自己的高洁情怀,以死来保持自己生命永恒的纯洁,所以,他的死不是怯懦,不是脆弱,不是轻生,是以死明志,是崇高而有尊严的选择!今天,社会健康稳定地发展,我们再也没有必要用死来明志,但屈原的这种对自己理想的珍爱,对自己操守的坚持,对自己整个人生价值取向的执着,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在追求自己政治理想的同时,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鹊桥仙陆游一竿风月,一衰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夫。渔父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代: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