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高中文言文整理Thneed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lǘ)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ɡǔ)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bǔ)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mén)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⑾而笑,鼓枻(yì)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文学常识:选自《楚辞》。实词解释:1.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2.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 3.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屈原曾任此职。 4.是以见放,是:因此。以:能够。 5.淈(gǔ):搅浑。 6.哺(bū):吃,一作“哺”(bū)。糟:酒糟。歠(chuò):饮。醨(lí):薄酒。成语:哺糟歠醨 7.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举,举动。 8.沐:洗头。 9.浴:洗身,洗澡。 10.察察:皎洁的样子。 11.汶(wén)汶:污浊。 12.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13.莞尔:微笑的样子。 14.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ì):船桨。 15.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也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 16.濯:洗。 17.缨:系帽的带子,在颔下打结。 18.遂去,遂:于是。去:离开。19.不复与言,复:再通假字 渔父:“父”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颜色:古义指脸色,今义多指色彩。) (2)形容枯槁(形容:古义指形体容貌,今义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等加以描述。)2
《渔父》高中文言文整理Thneed (3)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古义指拘泥、执着。今义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4)何故深思高举(高举:古义指行为高出世俗。今义指高高举起。) (5)何故至于斯(至于:古义为“到”,同义词连用;今义指①表示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一词多义 而: 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递进)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承接) 涵淡彭湃而为此也(连词,表因果,因而)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 葬于江鱼之腹中(介词,在) 以 是以见放(介词,因为) 安能以身之察察(介词,拿、用) 可以濯吾缨(介词,表目的,用来)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行吟(于)泽畔(省略介词) ②不复与(之)言(省略介词宾语) (2)被动句 ①是以见放(“见”表被动,因此被放逐。) ②圣人不凝滞于物(不凝滞于物:不被外物拘泥。) ③屈原既放(翻译:屈原被放逐之后。) ④自令放为(翻译:使自己被放逐呢?) (3)倒装句 ①身之察察(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察察之身”。) ②物之汶汶(men)(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汶汶之物”。) ③行吟泽畔(状语后置,翻译:在水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 ④游于江潭(状语后置,翻译:在江潭一带游走。) (4)反问句 ①子非三闾大夫与? ②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③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