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探究《渔父》巢湖市柘皋中学葛庆国老师◆教材分析张志和的词《渔父》,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揣摩、品味诗歌的语言。【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蕴涵在诗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质朴风格、清新气息的词风;2、了解作者超尘绝俗之态,其淡泊名利之怀。【教学难点】在比较中鉴赏诗歌。◆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的预习作业。◆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纵情山水间是历代许多文人们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张志和来体验一下当渔翁的感受。
张志和传世之作有《渔父》词五首,但另外四首均被这一首的光辉所掩。也正因为有了这么一首“风流千古”,自号“烟波钓徒”的张志和也得以千古风流。“西塞山”,位于今浙江湖州西南。《西吴记》:“湖州磁湖镇道士矶,即张志和所云‘西塞山前’。”白鹭,嘴直而尖,颈长之鸟。鳜鱼,一种名贵的淡水鱼名,口大鳞细,肉鲜美。箬笠,用竹篾或箬叶编成的斗笠。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张志和(743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烟波钓徒,生于唐天宝2年,婺州金华人。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清真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张志和从幼受到其父道学文化熏陶。后张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国从鼎盛跌落中衰的转变期,“安史之乱”对他的思想和处世立身产生消极影响。张志和的著作共有三种:《太易》15卷,《玄真子》12卷,今仅存《玄真子》上、中、下3卷,而流传于世的诗词也仅9首。2.全班齐读《渔父》,教师正音。鳜箬笠蓑3.教师配音范读课文。4.学生自由朗读《渔父》,并且背诵。5.思考:A.《渔父》中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渔父》中作者描绘了从容自适的渔父,还描绘了一幅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B.《渔父》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写了青山,写了绿水,写了渔舟、桃花、白鹭、肥鱼,写了斜风、细雨,有静有动,有时间有空间,还写了一个从容自适、悠然脱俗的渔父。一种高远的情思和清空的意境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三、深入体验:1、《渔翁》和《渔父》相比你更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渔翁》第一句诗中的“清”字写出了湘水的特点清澈。第二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是最见诗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若从内容上给予整理,这两句描写的是以下情景: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烟销日出,山水顿绿;一方面是渔翁的行踪:渔船离岸而行,空间传来一声橹响。然而,诗人没有遵循这样的生活逻辑来组织诗句,却从自我感受出发,交错展现两种景象,更清晰地表现了发生于自然界的微妙变异。
《渔父》中的渔父是一个具有闲情雅趣、从容自适、淳古淡泊、悠然脱俗、襟抱别具的隐者形象,诗的画面可谓是色彩丰富、色泽鲜明,线条柔和,泼墨写意、浓淡相宜、清丽秀润、自然纯美、诗意盎然,营造出一种高远的情思和清空的意境。最主要的是写出了一个归隐渔父或者是渔父式的文人所追求的恬谈闲适的意趣。四、教师总结:1、内容总结:这首诗起句以“西塞山前”确定描写的地点,用“白鹭飞”三字振起词意,使山之静和鹭之飞形成对照映衬。“桃花”点明了季节。桃花开时,流水正涨,当是鱼汛来临。“鳜鱼肥”印证了这一点,使之具体化。鹭在飞,花在放,水在流,鱼在自由地嬉戏,一切景物都是那么新鲜、清丽、秀润。于是,“青箬笠,绿蓑衣”的渔父也被吸引而至。渔父何以要披蓑戴笠呢?这是因为此时“斜风”刮起,“细雨”飘洒。任其“斜风细雨”,仍是悠然惬意。“不须归”三字是全词的结语,也是点睛之笔。2、写法总结:词人以水墨画的笔法,大笔泼墨,画出了一个在青山绿水、鹭白桃红、斜风细雨的背景下,身着箬笠蓑衣而悠然独钓的渔父。而这幅动人的“烟波垂钓图”,正透现出自号为“烟波钓徒”词人的胸中丘壑。所以说,词中描绘的渔父形象,实为词人的自我写照。张志和不满于官场的浑浊,绝意仕途,徜徉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过着长期的隐逸生活,寄情愫于大自然。3、意境总结:苏轼论王维之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就指出高明的诗人,善于在时间流程中,突出事物的某一点,描绘出空间中一刹那问的静止状态;而高明的画家,也善于在暂时凝固的画面中,不着一笔,巧妙地传写出事物静止时前前后后可能出现的变化。张志和既是词人,又是画家,所以他对淡怀逸致的抒发,是诗画相兼的。。“不须归”三字意味深长,其超尘绝俗之态,其淡泊名利之怀,其乐享无拘束生活以终老之心,尽包容于内。而这又体现了禅学之士所追求的自然、闲适和旷达。4、词风总结:此词除了具有源自民间文学的质朴风格、清新气息外,还融和着飘逸的禅趣,恬淡的禅怡,有着无穷的诱人魅力。五、整理回顾,拓展提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情感。2、谈谈这两首诗有何异同。
六、布置作业:1、背诵《渔父》;2、把《渔父》,把它改写成400字左右的散文,下节课交流。◆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