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四星级教案Convertor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渔父四星级教案Convertor

ID:1059448

大小:24.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渔父》四星级教案主备人:王荣刚营造氛围:屈原(蔡琴演唱)他们说你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们说你有一个忧郁的灵魂你过的岁月是否像我所想像的那般寂寥是否水中你的心思,像一尾鱼款款徘徊人世的轻吟掩覆在你身上总有多少无奈都托流水寄怀究竟你愿长久躺在今世的江底还是期盼着握桨的手解开你深邃的面容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怀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悠悠的江水诠释着亘古以来的萧条凄凉取代水中你的惆怅,是岸上我独自徘徊龙舟的喧哗划出波波水纹追思掠过江面片刻又将遗忘也许你将年年享受五月的粽香也许能带着另一次际遇,看一看江山的阳光……经典回顾: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巩固识记)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导入新课:莎士比亚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生死选择”这个板块中,我们通过学习《报任安书》已经认识到了司马迁“生的伟大”,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渔父》,走进屈原的精神世界。苏教版必修五第三板块——直面人生《楚辞》渔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分析,能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并能对人生问题有新的思考和追求。三读课文: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当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他义无返顾地投入了汨罗江,那声巨响仿佛还响彻在我们的耳边,究竟是怎样的信念使他坚定地一跃呢?下面就请我们同学把这篇文章齐读一遍。渔父《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gǔ)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bū)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mén)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yì)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检查预习:我们同学读得字正腔圆,很流畅。看来,我们同学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充分。除了朗读外,课前还布置我们同学结合注释和工具书串译了全文,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了重点字词,下面我们就略作检查。1、解释下列红色的词:渔父(父同“甫”)点拨:父,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圣人不凝滞于物(表示被动)何故深思高举(指行为高出于世俗)自令放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迁移:在《逍遥游》中我们学过“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同样是句末语气词,不过表达的是反问语气,相当于“呢”。“自令放为”,这句话翻译为:使自己被放逐呢。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鼓枻而去(名词作动词,敲打)2、翻译句子词是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重点字词的解释就等于找到了句子翻译的钥匙,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句话的翻译。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其他同学翻译在整理本上。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被放逐后,在湘江边上徘徊,在江边上边走边吟唱,他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是以见放。因此(我)被流放。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怎么能够让自己的清白之身,去蒙受污浊的外物呢?(反问句强调了屈原不惜牺牲生命坚持理想的态度。)3、质疑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我们同学在阅读过程中是不是也有疑惑呢,下面我们就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你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如果有的疑问组内还不能解决,就把它写在纸上,我们共同探讨。例:1、《渔父》的作者?明确:《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现代研究者一般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郭沫若)。考之作品的实际,这一推断比较可信。2、为什么要以“渔父”为题?——渔父在本文起着怎样的作用?(为什么要写渔父这个人物?)(哪位同学能帮着解决的?)明确:①、线索作用,本文由三次对话构成,都是渔父主动发问,他的问话贯穿了全文。②、如果没有渔父的一再追问,屈原也只能独自在湘江边上徘徊,作者也就不能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屈原的思想。(先提问简单的质疑,再自由地提出。)③、用“屈原” 为题也未尝不可,但如此就有了列传的性质,有真实性。事实上,屈原是不是真的在江边上遇到了这样一位渔父呢,不一定。这是作者的假托,通过两人的对话,来表现屈原内心的矛盾;用渔父来衬托了屈原崇高的人生追求。(这个问题提得实在是太妙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发现一个好的问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刚刚我们通过质疑和自由讨论的形式分析了屈原和渔父的思想特征,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分角色朗读要求:边读边揣摩说话者的思想感情。屈原因坚持自己的主张,遭到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先后两次被逐出郢都。他在湘江边上徘徊,脸色憔悴,形销骨立,他的内心苦闷到了极点。就在这时,他遇到了渔父,两人展开了一段对话,寥寥数语体现了两人不同的人生态度。(刚刚我们同学谈到,本文通过对话,体现了两人不同的人生态度。)俗话说:“言为心声。”要把握屈原和渔父的人生态度,就必须得先熟悉他们的语言。请1、2两组同学读渔父的话,3、4两组读屈原的话。要求:边读边揣摩说话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同学读得绘声绘色,看来我们同学对人物的感情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问题探讨:下面我们就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结合刚刚自己所读人物的话语,概括说话者的形象及处世态度。首先请朗读屈原话语的两组同学来分析概括屈原的形象特征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屈原(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胸中久蓄的痛苦一经触发,回答就显得格外愤激。 这句要读出昂扬、傲然之气,一种隐隐的豪迈之感,同时还包含着一种执着无怨无悔的决绝,。    (2)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这句语调抑扬顿挫,几处反问语气要语调宜高,表现出一种激愤之情。反问强调了他不愿随波逐流,为了坚持理想牺牲生命也再所不惜。总结:他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形象;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那渔父呢,他有着怎样的形象特征以及处世态度?)渔父(1)圣人不凝滞于物……弦外音:世道既如此黑暗,又有什么清浊、曲直可分?还不如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作个知天达命的明哲。(2)“莞尔而笑”,唱起《沧浪歌》,“鼓枻而去”屈原不听他的劝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地与屈原分道扬镳。他驾舟飘然而去,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飘逸的背影。总结:他是一位远离尘嚣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我们同学选用了一些词语,这些词语就是渔父思想的写照。)如果给渔父画一幅肖像,那他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秋江独钓 乐趣无穷)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摆脱世俗清高孤傲)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鄙夷世俗 淡泊超脱 ) 疑问:屈原真的遇到了渔父吗?本文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假托渔父与屈原一次相遇,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把屈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文本探究我们能不能分别用原文中的四个字来概括两人的处世态度?屈原——深思高举渔父——与世推移屈原渔父世浊我清,众醉我醒水清濯缨,水浊濯足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莞尔而笑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鼓枻而去,歌比较阅读:是生存,还是死亡?面对人生的生死抉择,屈原无怨无悔,毅然赴死;司马迁却忍辱负重,隐忍苟活。他们如此迥异的生存选择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认识。直接说,不用讨论。与其把屈原的死看作是生命的终结,不如把它看作是屈原与黑暗社会的抗争,与楚国腐朽的贵族集团彻底的决裂,他以死来捍卫自己崇高的爱国理想,坚守自己的高洁情怀,以死来保持自己生命永恒的纯洁,所以,他的死不是怯懦,不是脆弱,不是轻生,是以死明志,是崇高而有尊严的选择!屈原: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他不愿随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祖国沦丧后,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他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迎接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司马迁:用生来创造生命的价值。司马迁出于公正,为李陵辩护,得罪皇上,当死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时,他选择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史记》“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他超脱了世俗的“死节”观念的束缚,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之路,用生来创造生命的价值。总结:两位先贤虽然选择不同,但同为理想所激励:他们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今天,社会健康稳定地发展,我们再也没有必要用死来明志,但屈原的这种对自己理想的珍爱,对自己操守的坚持,对自己整个人生价值取向的执着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去学习。(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对屈原的崇敬之情,朗读第三段。)板书:屈原——壮烈的死:以死明志(不屈的气节)渔父——超然的活:以隐守志(自由的灵魂)司马迁——勇敢的生:以生践志(坚韧的意志)教师赠语,与你共勉:让我们珍爱生命,用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气节提升生命的价值。在生命的得失中,不忘拥有一份超然豁达,享受生命的魅力!重点知识: 1、通假字:父与2、古今异义:颜色形容至于高举众人3、特殊句式:A、屈原既放/是以见放/圣人不凝滞于物B、游于江潭/行吟泽畔C、行吟泽畔/不复与言D、身之察察E、自令放为4、词类活用:歌/鼓5、其他字词:既最后请同学们推荐一位朗诵功底最好的同学来饱含深情的朗诵台湾诗人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淡水河边吊屈原余光中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洁白,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泽。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湾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子兰的衣冠已化作尘土,郑袖的舞袖在何处飘舞?听!急鼓!可爱的三闾大夫!滩滩的龙船在为你竞渡!我遥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我仿佛嗅到湘草的芬芳;我怅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它依稀流着楚泽的寒凉。作业:本专题的几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面对人生苦难的态度。相信你在阅读时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体会,请选择其中一篇,以“——读《》”为副标题,另拟正标题,在周记本上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