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苏教)
加入VIP免费下载

《报任安书》(苏教)

ID:1059699

大小:3.8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2-04-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畅言教育问题探讨·生存选择《报任安书》本课时编写:山西省太谷县第二中学校韩晶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导入新课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记载英雄的史书首席的英雄——司马迁关于《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初年三千年的历史。分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2列传,共130篇。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走进作者司马迁(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文题解读 背景介绍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具体研习思考:1.司马迁为什么没有听从好友任安的建议,向汉武帝举荐贤才呢?(结合第6小节,原文作答)明确:“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2.这里提到了私心,那么司马迁的私心又是什么呢?明确:想完成《史记》。 明确:“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立言)4.而立言是为了什么?3.那么写《史记》的目的何在?明确:以偿前辱之责。(立言雪耻)具体研习5.这里提到了雪耻,那么司马迁遭受了怎样的耻辱,让他意欲洗雪呢?明确:遭受腐刑。 6.腐刑也就是宫刑,即阉割男性的生殖器官,那么,司马迁是如何表现宫刑对人的羞辱之甚的呢?(从课文第三段寻找答案)明确:司马迁列举了众多的刑罚“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在这段文字中,司马迁写了“四不辱”和“六受辱”,而在所有的刑罚中,宫刑是“最下”的,是最为下等的刑罚。而司马迁遭受的恰恰是这个“最下”的腐刑,这怎能不让他羞愤,而一个“极矣”,不仅写出了宫刑对人的羞辱之甚,更是以一种近乎泣血的方式展示出司马迁受刑之后内心的痛苦。 7.宫刑带给司马迁的,不仅仅肉体上的痛苦,更有精神上的折磨,受刑后的司马迁,他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请从第六段中找出相关的文字信息)明确:“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肠一日而九回”写作了其人心事重重,痛苦不堪;“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写出了其人心神不宁,精神恍惚的生存状态;“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这个沾衣之汗是冷汗,写出了宫刑之耻对他所造成的巨大的心灵创伤。 8.那么,为什么宫刑会给司马迁带来如此巨大的精神伤害,他的社会根源又在何处?明确:中国社会传统的“荣辱观”。宦官的名声不好,这是公认的。那么,大家为什么会如此轻视,嘲笑宦官这个群体呢?一是因为身份卑微,虽说历史上有一部分宦官仗着帝王的宠信,可以权倾朝野,但究其本质来说,官宦就是天子家奴,一个奴仆又怎会让自重身份的士大夫阶层对其尊重呢,为世人所笑也就不足为奇;其次,宦官们因为被阉割,丧失了延续血脉的能力。这在重视传承的古代宗族观念中,是最不能被接受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意味姓氏消亡,祖宗无人祭祀,是最大的不孝。受刑后的司马迁失去了延续姓氏的能力,愧对先人,所以无面目上父母之丘墓。再次,我们知道,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逝。司马迁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遭受宫刑的原因会逐渐被世人淡忘,只会记住他遭受宫刑的事实。而后人的不明所以,只会让他所遭受的嘲笑越来越多,所以说“虽累百世,垢弥甚耳。”因此,宫刑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创伤,更是精神上的摧残甚至毁灭。一个人,一旦与阉割这种事沾上边,也就进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不仅本人,甚至其祖先及后人都会因此而蒙受羞辱。 9.既然司马迁清醒的知道宫刑对人的侮辱之甚,那么为什么在被下狱之后,司马迁不选择慨然赴死呢?难道是因为他畏死吗?明确:司马迁并不畏死,“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由此可见,因为独身孤立和对妻子儿女的不顾惜,使得司马迁在亲情上,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其次,从道理上,作为一个士大夫,他懂得对生死取舍的界限。不自杀绝不是贪生怕死。 深入探究10.既然不畏死,那么他为什么不慷慨赴死呢?①官职微贱,受人歧视,死无价值②遭刑受辱,名节已失,求死已晚 探究思考11.作为一个士大夫,司马迁清楚的知道尊严对于人的重要性。然而“刑不上大夫”的古训却没有帮助自己摆脱遭刑受辱的厄运,那么,司马迁为什么在文中强调“刑不上大夫”呢?他列举西伯、李斯等“王侯将相”受辱的事实又是为了说明? 明确:其目的是让有贵族身份的犯人免受人格的污辱,保留适当的尊严、体面。这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而士大夫们为了保持自己的名节,在面对刑罚时,往往会“定计于鲜”,即在遭刑受辱之前,先行引决,以免因为承受不住刑罚的摧残而志气衰微,丧失尊严。而列举“王侯将相”受刑遭辱的事实,则是为了再次强调刑罚对士大夫名节的伤害之大,连这些当年叱咤风云,勇毅过人的人杰都会因遭刑而志气衰微,不能早自引决,名节尽失,那么自己遭刑受辱后,名节荡然无存,也就不足为怪了。 明确:①恨私心不尽,忧文采不表于;②著书抒愤;③立言雪耻。12.既然死已无价值,那么,司马迁选择忍辱偷生的原因又是为何? 13.拒死,是因为死无价值;择生,是因为生有意义。那么,司马迁在文中是用句话来变现自己如此朴素的生死观的呢?明确: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因为追求的不同,司马迁选择了隐忍苟活,以发愤著书来洗雪自己的耻辱。而这也将是司马迁今后人生的最为重要的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迁对于好友任安关于举荐贤才的请求是无心顾及的,这是他婉拒好友请求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他所说的私心。事实证明,司马迁的抉择是对的,后世的我们并没有因为司马迁遭受宫刑而轻视,歧视他;相反,太史公留下的《史记》让我们同情他的遭遇,赞叹他的勇毅。 1.独特的生死观;2.展现了司马迁内心变化的过程。《报任安书》就像是司马迁的心灵自述,他把自己多年来郁积于胸的情感喷薄而出,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让后人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司马迁。那么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这书信,它的价值在哪些地方呢?探究艺术价值 “愤怒出诗人”——恩格斯司马迁因腐刑被深深激怒了,但他并没有停止在愤怒上,而是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通史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思考,并得出了结论,这正是司马迁成为文学家和历史家的原因。鲁迅有一句名言:“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司马迁正是在“痛定之后”,以《史记》这部大书“长歌当哭”!晚清的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指出:“《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小结怎样择生或择死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不惧怕死,但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也可以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隐忍顽强地活。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重于泰山的死与坚忍刚毅的活同样是杰出的。 在我们学过的许多课文里面都谈到了对生和死的看法,比如《我与地坛》、《兰亭集序》、《五人墓碑记》、《赤壁赋》等等。而花样年华的你又是如何看待生死的呢,请大家谈一谈,写一写。作业 谢谢观看!畅言教育二维码扫一扫,提出你的建议!畅言教育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