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学习目标】1、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2、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学习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预习案一、教材助读(一)解题——今天学习的《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记念,我们现在一般写成“纪念”、“记”与“纪”在这里含义是相同的。(二)了解时代背景1、一九二六年,我国的北方还在军阀政府的统治下,掌握政权的是北洋军阀皖系头子段祺瑞。当时占据着东北的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关内进军,遇到了国民军将领冯玉祥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便公开出面,在三月十二日派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入天津附近的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三月十六日,日本帝国主义纠集英、美、法等八国公使,借口维护一九○一年八国联军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并组织起新的“八国联军”,准备武力进攻。三月十八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门集会抗议,后又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下令卫队开枪镇压群众,群众死四十七人,伤一百五十余人,造成“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烈士就是在这次惨案中遇难的。2、“三·一八”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段祺瑞为了推卸罪责,反而污蔑死难群众是“暴徒”。一些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诬陷爱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钊同志等)盲目地引入“死地”。3、当时鲁迅先生在北京任教并编辑新文学刊物。面对反动黑暗的统治,他无比愤慨,对爱国的青年学生被残害,他万分哀痛。他不赞成搞徒手请愿,但是在烈士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写了好几篇倬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篇。二、夯实基础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勾画重要的基础知识(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标点),认真巩固落实。三、整体感知(一)①介绍写作缘由②交待写作目的③回忆认识过程④抒写惊愕、义愤⑤叙述遇难经过⑥总结经验教训⑦热情讴歌赞颂(二)文章一共7小节,为什么单是写作缘由就用了两节来说?(三)文中对刘和珍做了怎样的描写?她是怎样的一位青年?预习自测1、正音:洗涤()不惮()不恤()尸骸()桀()骜屠戮()浸渍()攒()射惩创()荫()庇菲()红菲()薄2、释词:寥落:桀骜:屠戮:喋血:洗涤:浸渍:菲薄:租赁:殒身:不恤:3、选择加粗的字注音和解释都对的一组()A.寥落(liào稀疏)黯然(àn昏黑) 攒射(cuán聚,凑集)喋血(dié血流出来的样子)B.浸渍(zì浸)噩耗(è惊人的) 不惮(dàn怕)立仆(pū倒下)C.菲薄(fēi微、薄)踌躇(choúchù犹豫) 血痕(héng痕迹)赁屋(lìng买)D.长歌当哭(dàng当作)殒身不恤(xù畏惧) 桀骜(jié’áo性情暴烈)屠戮(lù合力)4、默写课文第二节、第四节。探究案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总体思路局部思路思路顺序资料
二、合作探究第一部分1、阅读课文第一、二节,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纪念文章?2、文章目的在于纪念“三一八”惨案,却为什么以“记念刘和珍君”作为题目?3、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写清“中华民国十五年”?4、在为刘和珍开追悼时,“我”却为什么“独在礼堂外徘徊”?5、作者先说“早就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后来却为什么又“无话可说”呢?6、“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7、“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这一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8、“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这一句中的“它们”指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9、“真的猛士,敢干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句话应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的“真的猛士”指的是什么?10、资料
作者提到了哪几类人?他们在国难中有什么表现?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合作探究第二部分11、文章写了刘和珍哪些事迹?用了哪些描写神情举止的词语?表现了她什么样的品质、精神、性格?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12、文中反复写刘和珍的“微笑”与“温和”,有什么作用?13、“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中的“中国人”指什么人?这句话应如何理解?14、“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有什么含义?15、作者在第四节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到第五节又说“我还有要说的话”,是否相矛盾?16、“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又是什么意思?四、合作探究第三部分17、鲁迅对请愿这种斗争方式持什么态度?怎样表达?18、“资料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如何理解?19、“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有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这样说是为了说明什么?20、作者引用陶潜的诗,其意在说明什么?21、“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到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2、作者明明说了这么多,却为什么在文章最后还说“说不出话”?五、自主合作探究:1、集体诵读第二节,思考讨论,本部分是如何安排思路的?背诵第二节。2、集体诵读第四节,思考讨论,本部分写得知刘和珍遇害,围绕惨案,作者以什么顺序又是怎样展开思路的?背诵第四节。总结与反思:小结全文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其实是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文章第一、二节是说写作的缘起,后面侧重于探求本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作者的笔触涉及到三类人: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的“庸人”。他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的方式,另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前行”。导学案答案资料
1、程君的请求:刘和珍生前爱看鲁迅的文章。本人的意愿:(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纪念死者,揭露罪行)(2)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激励人们,学习猛士)(3)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警醒庸人,勿忘血债)2、作者以纪念刘和珍作为切入点来纪念“三一八”惨案,是因为刘和珍是一个品行良好、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学生,她是这一批可爱学生的代表,作者反复写她的“微笑”“和蔼”,来揭露杀害这些青年学生的段祺瑞政府的凶残和诬蔑这些学生的流言家的无耻谰言。3、含有愤怒的揭露和讽刺的意味,指出中华民国的本质不是人民的国家,而是屠杀人民的机器。4、因为我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气氛。5、其实作者并不是没话可说,而是有太多的话要说,可是内心积压着沉重的悲愤情绪: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悲痛得说不出话来;反动派及其帮闲文人的凶残阴险,更使“我”出离愤怒。6、“非人间”极言在段祺瑞政府的反动统治下黑暗的社会。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政府的揭露和批判。7、通感手法,突出表现极度的悲凉。8、a.指反动派;b.一是表明作者深深的歉意,二是警告反动派别高兴得太早,总有一天血债必将血偿。9、a.这两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会感到哀痛,他们又以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b.“猛士”性格正是作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也确实以猛士的姿态“敢于直面”“敢于正视”。“真的猛士”,又是立在庸人面前的一面镜子。鲁迅是要人们不做庸人,而做真的猛士。10、爱国青年:欣然请愿激励反动势力:开枪杀人,散布流言控诉怒驳庸人:饭后谈资惊醒苟活者:微茫的希望剖析11、“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全年《莽原》周刊----向往革命,渴求真理;“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参加学潮斗争----嫉恶如仇、勇于斗争;对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有思想,有远见,责任感强烈;“欣然前往”执政府前请愿而遭残害----敢于斗争、热忱爱国;“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可爱的青年刘和珍: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12、一方面,用来反衬反动政府的凶残与卑劣;另一方面,说明刘和珍她们并非“暴徒”,以此揭露那些阴险文人的流言。13、“中国人”指反动派,这句话的意思是:敌人的凶残远远超出我的意料。14、反复手法,意思是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候。这里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也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和鼓动。15、“无话可说”是因为敌人的暴力和无耻谰言令人震惊、愤怒得说不出话;“还有要说的话”是作者要揭露敌人。16、运用了讽刺和反语。这句话一方面是表现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的精神,另一方面是揭露执政府的卑劣凶残暴虐。这里是善与恶的两极,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17、大量木材——小块煤大量血——社会历史前进一小步类比不赞成徒手请愿请愿大量流血——不能推动社会进步“徒手”,更多血——不能推动进步18、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进而明确,这是从烈士死难对于将来影响的角度高度评价意义的,具有激励革命者奋然前行的巨大作用。19、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意在说明请愿的收效不大,表明作者不赞从徒手的请愿方式。这在鲁迅看来,人类历史的前进固然需要付出大量牺牲,但为请愿而死是不值得的,更不用说是徒手。应当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作无谓的牺牲。这句话恰当地评价了惨案的意义,尽管非人间的苟活者很多,但即使是苟活者,也会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的,微茫的,而猛士们在烈士精神的鼓励下,会更加勇猛地前进与斗争。20、作者认为,尽管请愿收效甚微,但对社会还是有一定影响的,烈士们的鲜血是不会白流的。21、这句话恰当地评价了惨案的意义,尽管非人间的苟活者很多,但即使是苟活者,也会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的,微茫的,而猛士们在烈士精神的鼓励下,会更加勇猛地前进与斗争。22、作者最后再次强调“说不出话”,意在表达对烈士无尽的沉痛的悼念之情和深深的歉疚之情,同时也是对反动军阀的愤怒的声讨和对反动文人的揭露。资料资料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