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上
加入VIP免费下载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上

ID:1060007

大小:1.47 MB

页数:58页

时间:2022-04-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______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_______ 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唤醒国民于彷徨之中的。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__》。●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_________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历史小说〕●散文集:《____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杂文集16本,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1932年11月27日摄于北京师范大学操场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写作背景 “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魏士毅“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杨德群 三·一八天安门前集会 游行队伍 请愿 学生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 中弹倒下的大学生 “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 段祺瑞政府卫队与群众对峙的情形 三一八惨案中军阀残酷屠杀群众 徘徊长歌当哭菲薄踌躇桀骜黯然噩耗肆无忌惮喋血攒射屠戮浸渍绯红和蔼殒身不恤páihuáidàngfěibóchóuchújié’àoànèdàndiécuánlùzìfēiǎiyǔnxù 一、解题:记念刘和珍君1.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三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22岁。 2.文题中的“记”相当于“纪”字,并非鲁迅写了错别字。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有些用词并不是很规范。也有一说,认为鲁迅曾留学日本,他的用语用词受到过日文的影响。“记念”一词来自日文,义同中文的纪念。 二、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作者感情线索,理清全文思路。 毅然追求真理,坚定不移反抗坚持正义,敢于斗争微笑和蔼亲切,坚毅乐观黯然忧思深远,有责任感欣然为国为民,自愿参加刘和珍印象记 思考:课文各部分讲了什么内容?一、二两节说的是写作缘起,中间三、四、五节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最后六、七两节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死难者对于将来的意义。 思考:作者为什么没有详细介绍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呢?作者“记念刘和珍”不单是对一个人的纪念,而是通过对一个人的纪念,对“三一八”惨案这一历史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作者把笔触集中在惨案上面,不从刘和珍生平写起,而从追悼会引出写作缘起,实质上是展现“三一八”惨案之后方方面面的动态,表达自己对各种社会势力的评论。中间的记述,实质上正是申述段政府所杀害的是什么样的青年,他们又怎样为杀戮寻找无耻的理由,甚至进行大肆诬蔑。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在冷静的否定中总结教训,指出正确的斗争方向,在热烈的褒扬中给人们以激励、鼓舞。 思考: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线索:作者情感 线索:作者情感——悲愤纪念——赞颂揭露——抨击唤醒——激励 思考:本文不是一般纪念文章,不为刘和珍立传,为什么全文开头要用史家笔法点明开追悼会的日子呢?在“那一天”前长长的定语又起什么作用呢? 揣摩语言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他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反复说“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却只能如此而已”?1、表达悲愤之情2、强调为生者而写3、为下文作铺垫 思考:“可是我无话可说”——为什么?1、所住的并非人间2、痛定之后,长歌当哭3、反动文人无耻污蔑 深入理解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揣摩语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深入理解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必须睁了眼看,这样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论睁了眼看》 体会,用自己的话转述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鲁迅在“五卅”惨案之后,曾大声疾呼“人必须从此有记性‥‥‥这才可望有新的希望的萌芽”。 思考:第一句话,作者肯定刘和珍是“我的学生”,第三句话又否定,这样是否矛盾?为什么?作者:由衷的敬意谦恭深沉的自责 思考:鲁迅先生听到噩耗后是什么心情?惊诧颇为怀疑 思考:鲁迅先生的怀疑是否因为他对敌人的轻信与幻想?为什么?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体会,用自己的话转述 1、把“惨象”与“流言”对举,是什么意思?2、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3、最后一句是什么复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思考: 1、把“惨象”与“流言”对举,是什么意思?“惨象”,已足见反动派的残忍;“流言”,则比刀枪更让人心悸,走狗文人的下劣无耻,比其主子更甚。有形的刀枪,加上无形的刀枪——御用文人的舆论,就构成了中国式的专制统治、中国式的白色恐怖。 2、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缘由:惨象——长期镇压,不敢说话流言——不断诽谤,无法说话在这野蛮而又严密的专制统治下,民族渐衰至亡,终于“默无声息”了。 “有些民族因为叫苦无用,连苦也不叫了,他们便成为沉默的民族,渐渐更加衰颓下去……至于富有反抗性的民族,因为叫苦无用,他便觉悟起来,由哀音而变为怒吼”。——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 3、最后一句是什么复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选择复句1、对反动派的警告:杀人者不要太嚣张,人民会选择爆发,不会在沉默中灭亡。2、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只有选择爆发,奋起反抗,才能摆脱灭亡的厄运。 总结第四部分初闻噩耗,惊诧怀疑揭露敌人超出想象的凶残下劣抒发悲愤之情,发出战斗号召 刘和珍中弹后,“对赶来救助的同学说:‘你们快走吧,不要管我了。’”据当时报纸披露,执政府于3月17日夜开会,进行部署,还预备了数十具棺材。段祺瑞还对卫队旅军官说:“你去告诉卫队旅官兵,(杀了人)我不但不惩罚他们,我还要赏他们呢!这一群土匪学生……”资料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深入理解 这自然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的若干损失,我们的很大的悲痛。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却仍然滋长,因为这是属于革命的广大劳苦群众的,大众存在一日,壮大一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就滋长一日。——鲁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煤的形成有什么特点?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有什么特点? 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其中”指什么?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意思是:徒手请愿者虽也留了大量的血,但却只换了个“街市依旧太平”,而于历史的进步毫无补益。 鲁迅先生对请愿的态度:不赞成徒手请愿,不赞成用青年的生命,去换取寥寥的意义。那么鲁迅先生赞成什么呢?思考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于意料之处的阴险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鲁迅《空谈》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当局者——凶残——这样——竟会流言家——下劣——如此——竟至中国女性——从容——如是——竟能 记念刘和珍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