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苏教版高二必修)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记念刘和珍君(苏教版高二必修)

ID:1060103

大小:2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苏教版高二必修) 记念刘和珍君(苏教版高二必修)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一八”惨案背景等历史  2初步学习句子含义的分析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练习法—把握文章的思路  2讲授法---学习句子含义的分析方法  3对话法---了解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原则  情感与价值观:1学习烈士们的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勇敢的斗争精神。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人物评价观  教学重点1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2把握刘和珍的形象特点,体会形象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1历史人物的评价  2.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片断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复习鲁迅有关知识: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  2过渡性讲话  面对生死,屈原、司马迁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但他们都光耀史册。刘和珍,一个女大学生,从容赴死,让她的老师鲁迅为之感动,写下了不朽的作品。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听课文录音,思考题目含义。  三解题  “记念”通常写作“纪念”,此处用“记”:  1、同义,通用;  2、双关——纪念、记住。“记”的反义词是“忘”,本文二段未句用反语提醒人们别忘此事,说:“忘却的救主要降临了吧。”  3、此处用“记”的引申义牢记、铭记。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躯的血》一文中,虽用“纪”,但强调说:“我们现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铭记,记念我们的战死者,也就是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刘和珍是鲁迅的学生,鲁迅称她为“君”,怀有尊敬的意思。(刘和珍生平P79注① )  四介绍写作背景  (一)一九二六年,我国的北方还在军阀政府的统治下,掌握政权的是北洋军阀皖系头子段祺瑞。当时占据着东北的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关内进军,遇到了国民军将领冯玉祥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便公开出面,在三月十二日派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入天津附近的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三月十六日,日本帝国主义纠集英、美、法等八国公使,借口维护一九○一年八国联军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并组织起新的“八国联军”,准备武力进攻。三月十八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门集会抗议,后又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下令卫队开枪镇压群众,群众死四十七人,伤 一百五十余人,造成“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烈士就是在这次惨案中遇难的。  (二)“三•一八”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段祺瑞为了推卸罪责,反而污蔑死难群众是“暴徒”。一些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诬陷爱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钊同志等)盲目地引入“死地”。  (三)当时鲁迅先生在北京任教并编辑新文学刊物。面对反动黑暗的统治,他无比愤慨,对爱国的青年学生被残害,他万分哀痛。他不赞成搞徒手请愿,但是在烈士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写了好几篇倬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五理解课文结构思路  文章自然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写本文的起因,意图,抒发作者的悲愤情感。  第二部分:进一步写明作者写作本文的最主要的目的。  第三部分:通过对刘和珍的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爱憎分明的精神品格的描绘,表达作者对他的哀悼和崇敬。  第四部分:听到噩耗后的愤慨的心情,控诉反动派的凶残和“学者文人”“流言”的卑劣。  第五部分:记述惨案发生时的情景,赞扬爱国青年的沉勇友爱,痛斥反动派的凶残无耻。  第六部分:评述请愿,指出惨案的社会影响。  第七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对反动派应采取的斗争办法。  层次思路:  1、学生思考:课文7部分中哪几部分写了刘?(3、4、5部分)  2、1、2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代写作缘由)  3、6、7部分又起什么作用?(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4、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原由,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再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具体分析:  1、分析第一大部分(1-2)的思路  思考: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