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记念刘和珍君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4课记念刘和珍君

ID:1060126

大小:2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总4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通过记事、议论来写人的基本特征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2、了解作品的有关背景、探索作家行文思路、分析理解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3、揣摩文中主要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朴实、深沉、含蓄的语言风格。第一课时一、介绍文学巨匠——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创作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孔记》、《百草园到三味书室》、《故乡》、《社戏》、《风筝》等。二、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寥落liáo踌躇chú桀骜ào赁至nìn惩创chuāng浸渍zì殒身不恤xù长歌当哭dàng攒射cuán2、辨别字形并注音①作揖编辑缉拿修葺舟楫鹿茸②喋血通牒蝴蝶间谍光碟③绯红诽谤斐然悱恻蜚声中外受益匪浅徘徊芳菲翡翠④黯然熟谙暗淡韶光歆享韵味⑤不惮殚尽竭虑箪食壶浆对牛弹琴3、理解词义寥落:稀少。深味:深深体味。广有羽翼:到处有帮凶。长歌当哭:和文章来代替哭。微薄:依稀、淡薄。桀骜:形容性情倔强。三、整体感知、把握线索1、给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两生黑板写,其他写在练习本上,同桌交流。①写作缘由、纪念者②写作必要,唤醒庸人③交往始末④和珍遇害⑤遇害经过⑥经验教训⑦惨案正义2、将全文分为三大部分(1)写作目的(1—2)纪念目的(1—2)(2)纪念的内容(3—5)(3)纪念的意义(6—7)第二课时一、理清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提示:悲哀—愤怒—理智的思考 二、把握写作顺序,理清思路从追悼会写起,自然地交代写作用意:一是将此文作为后者者菲薄的祭品,奉送于逝者面前。二是提醒人们不要忘却死的。从追悼会写起,为全文奠定了悲愤的感情基调,避免了平铺直叙,有利于悲愤感情的表达,从写作的写起,正概括了发生惨案后各方面的动态和作者的感情历程,创造了常有的抒情氛围。三、有关句子的理解。1、第一节中刘和珍仅是仅是预定一份杂志,鲁迅先生为什么赞之曰:“毅然?”当时是黑暗动的北洋军阀执政时期,进步的言论和刊物都备受压抑,鲁迅的刊物更是经常被查封,一般人怕引火烧身,不敢接触革命刊物,刘和珍不畏反动政府的淫威,敢冒杀头坐牢的风险,表现了她追求真理的无畏精神。2、如何理解“我已经出离愤怒了……逝者的灵前?”一是表示要更深入地体会这浓黑的“非人间”;二是为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记念烈士而感到歉疚;三是警告“非人间”魑魅魍魉不要高兴太早,血债一定要用血来偿还的。3、第二节: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文中出现过两次。第一个“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奉献作者的哀痛与尊敬,控诉段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个“必要”在于唤醒庸人这正是本文的写出的动机。4、第三节:作者为什么反复说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意在强调刘和珍的和蔼善良,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卑劣,使我们更好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明确作者是在讽刺、揭露段政府的野蛮罪行。第三课时5、第五节:“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伟绩”和“武功”是反语,是讽刺中外反动派的暴行。旨在讽刺揭露段政府“三一八”大屠杀的野蛮残暴。6、第六节:人类(历史)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个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句话以煤的形成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以“大量的木材”来比喻人类社会的残酷的斗争中流了大量的血,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结果只是一小块”指大量流血牺牲而换得的人类历史的前进只是一小步。7、第七节:苟活着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句话是说尽管在这“非人间”的世上活着,有许多是“苟活者”(也将)但即使是“苟活者”,也将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地去斗争前进。四、问题探究1、文章开关说“有一点写东西的必要了”,后来又说“实在无话可说”,最后又说“说不出话”这是否矛盾?第一部分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对刘和珍这样的青年的爱护和敬佩。第二部分说“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作者认为有必要撰文纪念烈士,警醒世人,表现作者的责任感。第四节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描绘了惨案发生的经过,面对惨象和谎言,作者发出感慨,表达愤懑之情。第五节“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作者还是忍不住说话了,从不说到说,欲扬先抑,表达作者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第七节“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这是作者悲愤、哀痛不已的吼叫。五、讨论:刘和珍是怎样的人?刘和珍热心政治运动、追求进步、有组织能力、有威信、本性善良、为人谦和、勇赴国难、不惜殒命的站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第四课时一、探讨本文的写作特色1、记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一、三、五节编主叙事、第五、七节倒主议论,第二节以抒情议论为主,第四节先叙述烈士死难事实,揭露反动政府和帮凶强烈反悔悲愤之情。2、运用反复、反语、对比、排比、比喻等手法,加强抒情和议论的效果。如文中多次采用反复的手法,使文章回环往复,是有一唱三叹的抒情效果。如“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说”,“但是我还有要的话”,“呜呼,我说不出话”,这是既是反复,又是反语,把作者“我还有要的话”但我说不出话的悲痛和愤怒渲染得更浓。此外还有对比、比喻等。3、多处运用整策的语言、含有深刻的哲理。如:“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二、概括本文主题作者从悼念刘和珍这个角切入,塑了请愿群众的群体形象,愤怒地控诉了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卑劣无耻的谎言,无比悲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注意斗争的方式,另一方面赞颂了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精神,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三、附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徘徊(pái)销行(háng)菲薄(bó)耸峙(zhì)B.桀骜(ào)赁屋(lìng)黯然(àn)噩耗(è)C.攒射(cuán)浸渍(zì)尸骸(hái)编辑(jí)D.欣然(xīn)屠戮(lù)踌躇(zhù)从容(có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洗涤徘徊和霭叹为观止B.砥砺回避羽翼长歌当哭C.造型诧异虐杀陨身不恤D.干炼喋血秘诀梦寐以求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CCTV中国人保财险奥运舵手选拔第二季电视总决赛16进15淘汰赛29日播出,两名实力相当的男选手黄建、陈光宇对决,结果“黄师傅”黄建离开。②当地震来龚的时候,嵩州市怀远镇中学已经跑出教室的英语老师吴忠洪为了救护学生,选择返回,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近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疆独分子必将失败。A.黯然毅然正告B.安然毅然告诉C.黯然屹然告诉D.安危屹然正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抗日战争末期,很多日本士兵虽殒身不恤,但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B.广有羽翼的老鹰在山林中迅捷地飞翔,寻觅猎物。C.遥想当年这一虽是杯水车薪却也是雪中送炭的义举,不禁令人感慨万千。D.女师大学生自治会的六个成员飞扬跋扈,反对校长,被校方开除了。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苟活”,苟且偷生的意思,含贬义;“苟活者”是作者自指。B.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C.就在鲁迅写了《记念刘和珍君》之后的第五天,他又写了杂文《如此“讨赤”》。D.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三一八”惨案 余杰“三一八”惨案七十二周年祭那一天,阳光如此灿烂。那一天,人潮如此汹涌。那一天,青春如此妩媚。那一天,枪声如此清脆。七十二年了,岁月无声无息地过去。五千年的文明,在这一天之前,有比这一天更学生的记忆;在这一天之后也有比这一天更沉重的记忆。于是,我们忘却了这一天:1926年3月18日。3月18日,是一扇透出薇光的客户。刘和珍,1904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自幼丧父,家境清贫。我可以想见你的勤劳,你高超的针线与厨艺,你与母亲相依为命,你在一盏如豆的灯下读书到天明。1918年,刘和珍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女子第一师范学校,担任校刊《江西女子师范周刊》的编辑。我在图书馆找了好久,也没找到你的文章,但我猜想,你的文字必不同于卓文君,不同于薛涛,不同于袁枚的女弟子们,蕴藏中有锋芒、温婉中有热情。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预料,不久,转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语系,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鲁迅先生的印象是“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然而,子弹却不会还报你以微笑。一颗子弹从你背部入,斜穿心肺。你才二十二岁。杨德群,1902年生于湖南湘阴县。1913年考入湖南女子师范学校,深受杨昌济、徐行立的赏识。1924年秋,考入武昌高等师范。1925年到北京求学,先考入艺术专科学校,后考入女子师范大学。我想,你的案头一定放着《娜拉》,放着《狂人日记》,放着《新青年》,放着《新潮》。然而,潮已落,新已变旧,你愤慨地说:“处在这个内敌外侮交相逼迫的次殖民地之中国,倒不如死了干净。可是,我要死,也要先炸死几个卖国贼才甘心。”你仿佛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江湖女侠的转世。当刘和珍中弹后,你想去扶起她,弹从右肩入,穿胸偏右出。你倒下了,但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你的头部和胸部猛击两棍。二十四岁的你殒身不恤。如花似玉的年龄,诗与歌的年龄。你们如此平凡,以致我想找一点更为鲜活的资料也未能如愿。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恋爱过或者正在恋爱。我想,你们收到男孩子的情书时一定脸红心跳,你们去约会前一定不忘在鬓角插上一朵栀子花。你们读《伤逝》,为子君的不幸而流泪。你们除了校服以外,也喜欢鲜艳的旗袍。你们在宿舍里,制造着女孩子的秘密,同学亲如姐妹。你们到北京才一两年,还没吃够冰糖葫芦,还没有看够香山的红叶,还没有听够飒飒的风声。你们原来以为,古老的北京城一团和气,就像北京腔一样平缓悠长。那一天,你们放下那本没有看完的书,小心地折个角,想:回来再接着看。三三两两地,你们上路了。母亲还在遥远的家乡等你们归来,等你们静静地伏在膝下。最后一封家书还没寄出,最后一句是俏皮的笑话。你们抬着头,蹦蹦跳跳的。你们与我同龄,还是孩子呵。三月早春,北京的天空中飞满各式各样的风筝。冰刚化,草刚绿。风沙很大,扑在你们娇嫩的皮肤上。谁会想到呢,枪声在风中响起来,你们吃惊地看着士兵举起枪,你们举着小旗的手捂住突然喷血的伤口。你们还来不及奔跑,白色的围巾已然飘落。你们呼叫着同胖的名字,却没有回答。鲁迅先生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你们喜欢读先生的文章。先生写道:“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七十二年之后,我读先生的文章,看你们的照片,流我自己的眼泪。这泪与你们的鲜血相比,该是怎样地微不足道呵。活着或者死去,已然不是一个问题。七十二年过去了。保存下来的只有文字和图片,我的案头,一片狼藉。我听见了枪声,看见了鲜血,红色的大地与蓝色的天空,黑色的军警制服与白色的学生装,悠宛的鸽哨与短暂的枪声。那一刹那,我已经死过,紧紧地挽着你们的手。那一刹那,我重新复活,在你们的血泊中前行。我知道,你们的眸子注视着我,你们将为我祝福。7、本文和《记念刘和珍君》一样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你们如此平凡,以致我想找一点更为鲜活的资料也未能如愿。(2)母亲还在遥远的家乡等你们归来,等你们静静地伏在膝下。8、“那一刹那,我已经死过,紧紧地挽着你们的手。那一刹那,我重新复活,在你们的血泊中前行。”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已经死过”,又为什么说自己“重新复活”? 9、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用“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个细节描写突出刘和珍的美丽、温柔和善良。本文中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点的?作者这样写还有什么用意?10、本文在第三人称叙述中穿了大量第二人称的叙述。这样变换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