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预习检查你了解诗人吗?你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吗?诗人为什么要用“残损的手掌”来写这首诗?
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他的早期诗多抒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代表性的诗:《雨巷》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转变。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积极呼唤光明的到来。代表性的诗有:《我思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作品集有《戴望舒诗选》《望舒草》等。
戴望舒全家照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1942年,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受伤致残,但始终没有屈服。《我用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收入诗集《灾难的岁月》。
锦幛(zhànɡ)荇(xìnɡ)藻蓬蒿(hāo)灰烬(jìn)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蝼蚁(lóuyī):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语言积累
品味鉴赏
整体感知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饱尝艰难困苦饱含着对祖国诚挚的爱和深深的哀痛统领句
(我用这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沦陷区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国土正遭受日寇蹂躏手掌是残损的土地是破碎的
诗人在狱中的想象触摸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嗅觉触觉与狱中生活形成对比
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感觉诗人看到破碎的山河感到心寒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触觉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用对比的手法写出衰败的景象,表达出痛苦的内心。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用拟人的方法写出诗人的痛苦和山河的破败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海水的咸涩味作者称之为“苦水”,实则是作者内心的映照。
北方—中原—江南—岭南—南海雪峰黄河水田荔枝花渔船冷得刺骨水夹泥沙蓬蒿憔悴苦水从北到南到处都有侵略者践踏的痕迹
辽远的一角—完整解放区温暖明朗坚固蓬勃生春残损的手轻抚柔发手中乳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永恒的中国比喻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沦陷区解放区灰烬血和泥太阳春表达了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对祖国支离破碎的惨状无比痛心。像牲口一样活,像蝼蛄一样死。驱逐阴暗,带来苏生。表达了作者对解放区的无比向往,因为她是民族的希望。对比
延伸拓展借鉴诗人把情感寄寓在具体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的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诗歌欣赏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