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导学稿课题我用残损的手掌课型新授课执笔人周燕慧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戴望舒及该诗的创作经历。2、听读结合,使学生深刻体会诗歌情感。3、学习并理解诗歌语言特色学习重点、难点1、听读结合,使学生深刻体会诗歌情感。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2、研讨点拨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学生自主活动材料一、前置性自学1.诵读要求:(1)字词的发音要准确(2)声情并茂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3)尝试理解诗句的含义。2.材料搜集资料一: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7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资料二: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日军到处屠杀、焚烧、抢掠、奸淫,使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惨遭蹂躏;大量使用生化武器,进行残酷的细菌战和化学战;掠走大批中国劳工,强迫他们筑路、开矿等,使其大批冻、饿、病、累而死;强征中国妇女作为“慰安妇”,严重残害妇女的身心健康……3.重点字词句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锦幛(zhàng)荇藻(xìngzǎo)蓬蒿(Pénghāo)憔悴(qiáocuì)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二、整体感知体会诗情1.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1)诗歌从内容上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三、探究研讨交流展示1.学生配乐诵读全诗.合作研讨:(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比喻修辞方法有什么不同,简要说说其含义。①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②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③摸索这广大的土地。④那里是太阳,是春天。四、教学反馈拓展应用1、填空(1)、《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我国现代诗人的诗作。诗句“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中,“广大的土地”象征,“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灰jìn()河堤()憔悴()蓬hāo()荇()藻2、能力提高阅读下面的节选诗句,回答问题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嶂,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1)、诗中写自己的家乡,写了家乡春天的哪些景象?是怎样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诗人如同身临其境的?2)、哪几句诗写的是解放区的景象?作者在选取形象和选用词语上有什么特点?3)、诗人是怎样将解放区和沦陷区对比着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