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我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教学目标:1、能熟练读全诗,能准确的理解2、完成本课生字词;3、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4、体会诗歌的感情5、体验情境,再造诗歌意象。6.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增强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和对祖国未来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2、体会诗歌感情的变化.3、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象征手法的应用,理解象征意义;2、理解诗歌思想感情。教学准备与教学方法1.熟读课文,收集资料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法、朗读法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文导入:1.由作者的诗歌引入.2.认识作者,了解作品及写作背景.3.出示课题.4.展示学习目标.总结导入(学生回答,教师多媒体补充)二、整体感知,朗读诗歌,过字词关1、听录音范读,检测字词.2、诗歌写什么?寄托着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学生自由回答)3、教师总结全班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教师点评然后再次朗读4、把诗歌分为两节该怎么划分?说出理由。(小组讨论完成)学生回答,明确:根据诗人感情变化来划分,从开始到“手掌沾满了阴暗”为第一部分,描写沦陷区的情况,表现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三、分析详解本诗歌,体味诗人情感:1、齐读第一节。思考:“残损的手掌”指什么?[实写,表明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这广大的土地”仅仅指土地吗?[象征手法,象征祖国]2、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什么?[荇藻和水、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南海]。3、这些象征性事物让诗人感觉到了什么呢?4、这样的情景作者在诗中进行了总的描述,是哪些句子?[“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1、再次朗读:这些描述表明了沦陷区怎样的情景?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感情?[讨论回答]2、男女生分组朗读诗歌第一节。解放区又是怎样的呢?7.读第二节思考下列问题:A.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过解放区他的感觉是什么?[象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贴切的比喻形象形容出诗人在这里明朗、温暖的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B作者为何要把爱和一切希望寄托在这里?[“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天,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象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C哪句诗句最能抒发作者心里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希望之情呢?[“那里,永恒的中国”]D这一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对祖国未来寄予热切的希望,语言上用了比喻的修辞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8.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四、当堂背诵,结束全文。五、全课总结:诗人虽然身在狱中,却仍然不忘和自己有着相同命运的祖国。他”残损的手掌”抚过被日军践踏的沦陷区,抚过充满希望的解放区,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诗人感情的前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深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希望。六、板书设计:六、拓展练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发自己的一种情感将之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使之具体话,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