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执教:解雅薇
1942年,日军侵华的炮火弥漫在中华大地上,大片国土沦陷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下面聆听一段慷慨激昂的乐曲,感受中国人们奋起抵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义勇军进行曲聂耳作曲田汉作词这首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在当时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奋起抗战、打击日本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激昂、可歌可泣、振奋人心的历史诗篇。建国后,这首歌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人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励精图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下面我们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1941年12月15日,香港英国当局向日本侵略者投降。日军占领香港后,大肆搜捕抗日志士。1941年底,诗人戴望舒因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日的歌曲,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写下几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我用残损的手掌》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下面请欣赏名家朗诵,感受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和对永恒的中国的赞美之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如何读好一首诗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理解诗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读准字音,准确把握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语速、停顿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一诗脍炙人口,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诗人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桂冠,使之成为20世纪30年代现代“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作者简介
早期的诗作多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抗战爆发后,诗风有较大转变,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了《耕耘》杂志。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代表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读准下列字音锦 幛 荇 藻蓬 蒿蝼 蚁憔 悴 蘸 着灰 烬 堤 上蹂 躏jǐnzhàngxìngzǎopénghāolóuyǐqiáocuìzhànjìndīrÓulÌn
朗读·思考一你怎样理解“残损的手掌”?二诗人“摸索”到了什么?三“辽远的一角”是指什么?四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五.诗歌在艺术创作上有何特点?请再次欣赏名家朗诵,思考以上的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诗歌以这两行开头,有什么作用?赏析·探究⑴ 统摄全诗。这两句为实写,既写诗人遭受敌人严刑拷打,手掌残损的现实;又确立了“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土地”这一中心意象,从而展开以下的虚写和想像。⑵ 为抒情定调。对敌人的痛恨,对祖国的炽爱。
2、“广大的土地”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用“残损的手掌”去摸索?“广大的土地”象征苦难的中国。“残损的手掌”既实指诗人处境的艰难,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3、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到了什么?一部分是已经遭受敌人蹂躏、变成灰烬、充满血和泥的土地;一部分是温暖明朗、蓬勃生春、依然完整的辽远的一角。
4、如何理解“灰烬”、“血和泥”?这是对沦陷区阴暗凄凉景象的概括。侵略者烧杀抢掠,中华大地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处处是废墟,处处是血腥,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苦难度日,笼罩在战争的灾难中。5、诗人调动了那些感官来写家乡的春天?有何作用?诗人调动视觉、嗅觉、触觉,写繁花、嫩柳、荇藻、水,使人如同身临其境,洋溢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
6、诗人如何描绘日寇铁蹄践踏下的北方和南方的国土?选取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这些有代表性的意象,突出了北方和南方的特征性事物,并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它们的特点。7、诗人选取了那些事物来表现沦陷区在日寇铁蹄践踏下的凄惨的景象?北方——中原——江南——岭南——南海冷到彻骨水夹泥沙蓬蒿憔悴苦水雪峰水田荔枝花雨船黄河
8、诗人用哪些修饰语来修饰这些事物?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9、“辽远的一角”是指什么?没有被侵略者践踏、蹂躏的解放区。10、诗人用哪些修饰语来形容“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消极的、冷色调的)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积极的、暖色调的)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恨。对比11、这两种对比鲜明的修饰语有什么特点?由此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12、“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比喻这两个比喻,新奇、贴切。前者强调温馨亲切的感受,后者强调依恋庇护的感觉。这两个比喻用的恰如其分,唤起人的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
14、“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了什么作用?“那里,永恒的中国!”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对比、比喻。用水深火热的沦陷区反衬解放区——那里将是实现民族复兴、诞生“永恒的中国”的地方。抒发诗人对解放区热情赞美,对祖国未来的热切希望。13、“因为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黑暗,带来苏生”,这句诗中“太阳”和“春”比喻什么?诗人以“太阳”和“春”来比喻解放区,暗示只有那里才能给中国带来光明和希望。
15、这首诗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全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诗人用“残损的手掌”触摸日寇铁蹄践踏下的沦陷区土地,表达诗人对笼罩在战争苦难中的祖国土地的深切关注。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尚未被侵略者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抒发了热切的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诗歌的艺术特色1、线索独特而分明:手掌的感觉2、运用幻觉和虚拟手法进行诗歌创作3、意象的鲜明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
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的每一处特征性景物进行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这样,就把较为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觉”这一线索上,因而读起来不觉庞杂、凌乱。我用残损的手掌1、线索独特而分明:手掌的感觉
2、幻觉和虚拟手法的运用诗人在狱中,想象祖国广阔的土地好像就在眼前,不仅可以真切的看到它的形状、颜色,而且可以感触到它的冷暖,嗅到它的芬芳,这种虚拟性的形象,强烈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挚的情感。视觉:“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嗅觉:“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触觉:“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味觉: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深沉的爱国之情切肤的沦亡之痛线索:手掌的感受。
这首诗两部分的感情色彩和描写手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一部分,作者想象用残损的手掌触摸沦陷区广大的土地,这里只有“灰烬”“血和泥”,一片凄凉的景象;感情色彩完全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写法上,从实处落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起来。后一部分作者触摸到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那里“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感情色彩完全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写法上,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以沦陷区的阴暗凄惨反衬解放区的温暖、光明。3、意象的鲜明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
主题归纳诗人以“残损的手掌”象征自己坚贞不屈的意志,通过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表现了诗人对侵略者铁骑践踏下灾难深重的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表达了诗人的忧愤之情;同时抒发了对解放区的深切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戴望舒的诗歌风格分为前后两期,早期的诗多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抗战爆发后,诗人转向关心国家命运,抒写国土沦丧的悲痛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以及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期盼。
【雨巷】戴望舒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遇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她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拓展阅读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目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离这雨巷。拓展阅读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甚至,消散了她的太息般的目光,丁香般的惆怅。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下面请再欣赏诗人的另一首狱中之作
狱中题壁戴望舒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这是一首现实主义诗歌。第一节,诗人假设自己会死于监狱之中,却劝告朋友们:“不要悲伤”,伤感的情绪中仍然有盼望:“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到了第二节,诗人的情绪转为激愤——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深深仇恨。而第三节中,当“你们回来”,高唱着凯歌,在欢庆胜利的呼声中,牺牲者的灵魂将会高高扬起。第四节继续着第三节感人至深的盼望,表达了一个躯体被囚禁却热爱阳光与自由的灵魂的梦想:“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题壁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戴望舒的《狱中题壁》明确以“朋友”为阅读者,隐秘地传达出双重含义:一、写给朋友的诗竟需要题壁,表明了身陷黑暗潮湿的囚狱中失去自由的状况;二、同时也表明了诗人为了民族大义,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对胜利终会到来的信心。《狱中题壁》一诗的情绪由伤感流向激愤再流向悲壮,真切地传达出诗人面临死亡时的心情,并以一个个体的境遇与心情映射了整个中华民族誓死抗战的精神。
戴望舒是以现代象征诗派的代表出现在诗坛上。早期诗作《雨巷》,被奉为中国现代“象征诗派”的经典之作。但抗战爆发后,严酷的现实催醒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激发了他心底的中华男儿气概,写出了充满深广忧愤、爱国情怀、坚强不屈斗争精神的慷慨诗篇。从《雨巷》到《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走过了一条“中国正直的、有教养的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历程。这也是有正义感、有良知的中国人必然的选择:为民族大义而凛然不屈,关心民族苦难,赞美解放区——永恒的中国。感悟评价
作业练习1背诵全诗2完成基训3积累表现“坚强不屈精神”的诗词名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孔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芬)
下课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