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也许
走近作家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诗集《红烛》、《死水》因投身民主运动,1946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写作背景诗中的主人公就是闻一多年仅四岁的长女闻立瑛。据说聪敏,当时已识不少字,只是身体虚弱单薄。闻一多对她怜爱之至。1926年夏,闻一多在北京不堪时任校长挤兑欺凌,愤然辞职南归,携病中女儿上路,一路折腾,返回老家浠水时,孩子病情加重。但为生存,闻一多又不得不离家求职,在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训导长。此间,病中的立瑛经常呼唤“爸爸,爸爸”。闻一多得讯后却抽不出时间,只得寄一张照片回家。立瑛看着照片边叫边哭。并于同年冬天不幸夭折,至死也没有再见到她的爸爸。等闻一多赶回老家时,见到的只是萋萋墓草。
诵读鉴赏第一节要读得舒缓轻柔,仿佛在哄自己啼哭不停的女儿,有猜测性的劝慰,有商量的感觉。第二节要读出坚决,重复“不许”及几个动词第三诗节要突出前三句与最后一句的对比第四节诗节则通过似乎淡然的语气读出无比悲痛的情感。
诗人以《也许》为题目,有什么含义?诗中多次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具体剖析本诗
感受艺术魅力“三美”在《也许》一诗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音乐美”是指音节和韵律的和谐,追求节奏感。
“绘画美”指诗的辞藻,讲究视觉形象。
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选择可以表达作者对亡女怎样的情怀?
意象:夜鹰、蛙、蝙蝠、阳光、清风、松荫、蚯蚓小草的根须、黄土、纸钱儿表明了诗人殷切的关注之情,处处流露出对女儿的体贴入微、呵护备至。
“建筑美”主要是就诗歌的整体外形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