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抒情诗《雪花的快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徐志摩抒情诗《雪花的快乐》

ID:1063030

大小:24.6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4-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徐志摩抒情诗《雪花的快乐》篇一:徐志摩的诗歌赏析——《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翱翔的在半空里潇洒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这首美丽的诗,大家知道徐志摩作为我国现代的浪漫派主义代表诗人之一,最擅长的就是细腻柔和的语言描写,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的品味一下这首徐志摩的诗歌吧。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雪花的快乐》无疑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曙光找寻,自然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或许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这首诗共四节。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著。这首诗的韵律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难道我们还要诗人告诉我们更多东西吗?徐志摩的诗歌就是这样,让人读来心里都沉醉了,总是忍不住还想再读一遍。徐志摩大师就是以这样宽容的态度,将大自然的美和我们人的思想的美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徐志摩的诗这么吸引我们的地方吧。篇二: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评析徐志摩的快乐与忧愁 摘要:在中国新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徐志摩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诗歌、散文,小说甚至戏剧上都有自己的建树。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新月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诗歌上的成就尤为突出。他不仅是个浪漫的文人,也是个有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的理想主义者。徐志摩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一生都向往与追逐着“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雪花的快乐》一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徐志摩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他就是那雪花,带着梦想在飞扬。关键词:爱美自由浪漫形式美一个真正的诗人,他的整个生命便是一首好诗,而以35岁的英年“竟尔乘风归去”,徐志摩的确可以称作一首短诗1。徐志摩是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所做的诗歌都透着一种清新之气,不仅在思想表达上真挚贴切,在诗歌的外在形式上也注重节奏和旋律的和谐。 《雪花的快乐》是徐志摩在新月社成立初期的作品,很贴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徐志摩的心情感与独特个性。徐志摩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林徽因与梁思成已经步入婚姻殿堂,徐志摩在无奈之中不得不想办法来排遣内心的感伤,他开始投入到中国新诗的发展中去,投入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事业中去,由于在英国的两年,徐志摩广泛涉猎各种名家名作,接触了各种思想流派,并且从中受到了很深的影响,所以徐志摩一直想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回国初期,徐志摩不仅要组织新月社的活动,加强中西文化的交流,他更要从政治到人生到文艺的各个方面,全面张扬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方向2。这期间,徐志摩写了很多首表达内心理想和.的诗篇。《雪花的快乐》便是其中之一。当时为了创立“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3。作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徐志摩在《雪花的快乐》一诗中很好地表现了这三条原则。《雪花的快乐》描写雪花快乐地飞舞于空中,最后与自己所钟情的朱砂梅融为一体的景象,以此比喻人对理想情感归宿的向往和追寻。为诗者呈现了一种水乳交融的情感,赞美了由此而产生的来自心灵深处的喜悦。首先是音乐美,“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这五句诗前两句压的是同样的a韵,后三句押的是ang 韵。全诗皆采用这样的押韵方式,读起来显得句式整齐,韵律清晰。在整首诗中,反复运用“飞扬”二字,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增强了气势,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其次是绘画美,全诗营造了一种唯美的氛围,读来使人眼前不由得展开了一幅雪花纷飞的画面:“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往处”“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色彩和谐,句子精巧,并且动静结合,如一幅清新的画卷。最后是建筑美,所谓建筑美是指诗句的排列给人以美感。在这首诗中,每节中的诗句长短一致,诗节之间有错落有致,形式上看起来比较干净。篇三:徐志摩诗歌赏析徐志摩诗歌赏析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1916年赴津京求学,曾师从梁启超。1918年赴美留学,1919年9月毕业于克拉克大学历史系,1920年9月获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然而,他放弃了进而取得博士学位的机会,怀着对罗素的崇拜之情,转投英国剑桥。当时他并不知道,由于罗素在战争时期的反战主张早已被剑桥大学除名,所以,当徐志摩好不容易进入剑桥后,突然失去了目标,将所有的才情都转移到了爱情和文学上。同时,剑桥在徐志摩的心中也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情结,一个永远的梦想。将“剑桥”(Cambirdge)称为“康桥”不仅仅是徐志摩在翻译上的独创,而成为了徐志摩诗情的标识。 徐志摩的诗歌主要收在《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翡冷翠”,意大利的文化名城,现通译“佛罗伦萨”)、《猛虎集》(1931)和他去世后编辑出版的《云游》(1932)四部诗集中。从徐志摩诗歌写作的时间顺序看,总体上表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随着理想的越来越渺茫,情绪也变得越来越焦急和消沉。在《志摩的诗》中,诗人的情绪是快乐的,因为他正满怀希望。即使他已经知道,这一理想几乎没有实现的希望,他也要“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向着黑夜加鞭”(《为要寻一个明星》)。正是怀着这样的理想,他在《先生!先生》、《叫化活该》、《谁知道》、《太平景象》等诗中对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表示了人道主义的同情,在《残诗》中,借清朝的末代皇帝被逐后故宫的荒凉景象,感叹了当时国家的破败。到《翡冷翠的一夜》,他的热情几乎完全消退了,剩下的一方面是焦急,一方面则是失望。 他曾说:《翡冷翠的一夜》“可以说是我生活上的又一个较大的波折的留痕”(徐志摩:《〈猛虎集〉序》)。《再不见雷峰》借杭州西湖旁雷峰塔的倒掉,发泄了自己对现实的愤慨:“这塔是镇压,这坟是掩埋,镇压还不如掩埋来得痛快!”《大帅》、《“人变兽”》等现实题材的创作,也比《太平景象》中的感情更激烈。但在诗人心中,还保留着那位“学一个海鸥没海波”的“女郎”(《海韵》)。再到《猛虎集》,诗人几乎完全绝望了。不但感叹“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而且爱情诗也堕落到了“得!我再亲你一口:热热的!”(《活该》)这样庸俗的地步。而由于他曾写下“花尽着开可结不成果,思想被主义奸污得苦!”(《秋虫》)以及“青年的血,尤其是滚沸过的心血,是可口的:——他们借着普罗列塔里亚的瓢匙在彼此请呀请的舀着喝”(《西窗》)这样的诗句,更成为了左翼作家批判的对象。徐志摩诗歌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对理想的追求,二是对现实的不满,三是对爱情的歌唱。徐志摩曾说:“我的友人多叫我‘理想者’,因为我不开口则已,一开口总是与现实的事理即使不相冲突也难符合的”(徐志摩:《天下本无事》,《晨报副刊》,1923年6月10日)。徐志摩的理想,就是先进文明的资本主义。具体地说,就是“英国工党式”的政治模式。在他的早期诗歌中,可以看到五四时期特有的时代气息和乐观精神,可以看到诗人希望祖国早日摆脱贫穷落后,走向进步繁荣的强烈愿望。徐志摩的一生,就像他在《婴儿》一诗中所说的那样,一直在“盼望着一个伟大的事实出现”,“守候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因此,对理想的追求,既是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主要内容,也 是他的诗魂。对现实不满,是因为理想得不到实现,而对爱情的歌唱,又多半是借“情诗”表达的政治理想。因此,徐志摩素有“诗哲”之称。茅盾曾说:“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开代’的诗人”(茅盾:《徐志摩论》,《现代》2卷4期,1932年12月)。《雪花的快乐》(写于1924年12月30日,最初发表于《现代评论》1925年1月17日出版的1卷6期,后收入《志摩的诗》)是徐志摩早期的一首有名的爱情诗,也是一曲飘在半空中的理想之歌:“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中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这朵潇洒的雪花,不去冷寂的幽谷,不去凄清的山麓,也不去荒街,而认清了她要去的花园。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来看,他的爱情诗虽然与他的爱情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但也十分明显地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志摩的许多披着恋爱外衣的诗不能够把它当作单纯的情诗看的;透过那恋爱的外衣,有他的那个对于人生的单纯信仰”(茅盾:《徐志摩论》,《现代》2卷4期,1932年12月)。雪花的潇洒,正表现了诗人的从容和自信。徐志摩诗歌在形式上变化多样,既写散文诗,也写自由体诗,当然也写富有建筑美特点的新格律诗。但徐志摩的新格律诗很少有整齐划一的形式,在诗行的排列上,更注重在错落有致的变化中保持整体的谐调,更具现代风格。《为要寻一个明星》是徐志摩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我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向着黑夜里加鞭;——向着黑夜里加鞭,我跨着一匹拐腿的瞎马。第一、四行用长句,第二、三行用短句,而三、四行实际上又是 一、二行倒装后的重复,而且节节如此。《雪花的快乐》每节的结构更为复杂,但由于它也是节节如此,同时又能做到不露痕迹,表现出诗人非凡的艺术才华。徐志摩诗歌并不刻意追求词藻的绘画美,但富于想象力,又善于驾驭现代汉语中的各种雅俗语言,因此,在文词的使用上也常常表现出“香艳”或“浓艳”的特点,甚至以丑为美,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有着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香艳”如《她是睡着了》:“看呀,美丽!三春的颜色移上了她的香肌。”《罪与罚(二)》:“肉鲜鲜的引诱”,“鲜艳的沉沦”等;“以丑为美”如更接近他的散文风格的《婴儿》:“她那眼,原来像冬夜池潭里反映着的明星,现在吐露着青黄色的凶焰,眼珠像是烧红的炭火,映射出她灵魂最后的奋斗,她的原来朱红的口唇,现在像是炉底的冷灰。”徐志摩诗歌在音乐美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影响也最为深远。在理论上他将音乐看作是最为重要的诗美因素。他在《诗刊放假》中说:“正如一个人身的秘密是它的血脉的流通,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浪动。??行数的长短,字句的整齐或不整齐的决定,全得凭你体会到的音节的波动性”。他的作品几乎全部采用当时的口语,就是现在的读者读来也琅琅上口,韵味十足。在这方面,《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一首》和《再别康桥》都堪称经典。《沙扬娜拉一首》是音乐美的代表: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沙扬娜拉一首》是组诗《沙扬娜拉》的最后一首。组诗原为18首,写于1924年5月随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期间,最初收在《志摩的诗》初版本中,诗集再版时,作者删去了前17首。这首只有五行的小诗,充分体现出徐志摩诗歌的婉约之风,虽然带有浓郁的脂粉气,但词藻却并不浓艳,没有用“雪白的肌肤”、“艳红的嘴唇”、“云霞般的和服”等的艳词俗字,而是准确地抓住日本侍女在与客人道别时的一瞬,用“温柔”、“娇羞”、“忧愁”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汇,道出了说不尽的温情,画出了一个侍女动人的形态和神态,特别是最末一句“沙扬娜拉”的款款道出,犹如一幅余音缭绕的娇美图。徐志摩的诗歌形式自由而又都精巧典雅,深得白话新诗的精髓。《沙扬娜拉一首》单看是一首标准的自由体诗,然而,他却用大致相同的形式一口气写了18首,于是,一个新的“格律”形式就诞生了。新旧格律的本质区别在徐志摩诗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徐志摩抒情诗《雪花的快乐》》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